经济研究工作者如何设计计量经济模型
来源:统计与咨询 作者:王涛
发布于:2017-06-06 共4165字
摘要: 每一篇精彩的学术论文都属于一个完整的模型,经济学的主流论文多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而模型构建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模型的设计,它需要具有一种思想,明确所研究问题的主体及其行为,掌握一定的数理表述方法,构建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并能够利用这一框架,来分析问题的制度成因,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思路。
关键词: 计量经济模型;经济建模方法;经济模型的设计。
在给博士生上课时,感受到同学们对经济分析框架等经济建模的基础很欠缺。他们所俱备的系统知识多属于新古典综合派的,而接触的经济现实又是社会主义探索性的。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已有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证,而创新性的研究又得不到系统的解释。由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不系统性,现实的解释能力就非常有限了。所以目前急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系统化创新,因此,也就需要大量的实证性计量经济建模研究。为满足这种现实的需要,本文对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分析框架做初步的设定,以及对经济分析框架设定的相关问题做系统的介绍,希望能对广大的经济研究工作者起到启发和帮助作用。主要内容如下: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
任何一篇经济管理论文都有其基本思想,而这些思想都离不开宏观的社会经济总目标。在新古典综合思想中,人们普遍共识的宏观经济目标有四个,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些目标虽然较“极大的满足人们日溢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目标更为具体,但是与现实的经济建设实践并非完全一致。尤其是经济增长的目标,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并非致关重要的,也不应该成为最主要的管理目标。
翻开任何一本经济管理的期刊,你会看到绝大多数文章的基本思想,都是追求经济增长的。追求经济增长的宏观目标,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然而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所借鉴的主要就是经济增长理论。
在全国上下将追求 GDP 增长速度做为首要管理目标的环境下,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福利的下降、政府工作的偏离等。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改进的思路,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使目标管理工作更为复杂了。如绿色 GDP、主体功能区、节能减排、多目标管理等一系列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也许有人还会认为没有经济增长的要求,就会产生挨饿的现象,其实这是马尔萨斯主义的一种表现。在马尔萨斯年代,由于生产效率低下,使得人们对物产短缺的恐惧而产生的理论,伴随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已基本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但是不论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已经被人类所占据的事实,仍然加聚着危机感的形成。而为了解决危机,人们所想到的思路,多数都属于不断的经济增长。如果人类还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的话,不但是产能过剩、环境恶化、资源涸竭,还会产生更为恶劣的严重后果。
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是维护社会再生产循环的均衡与升级,让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共同富强的东方文明。这一目标可以看做是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阶段性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梦”的具体表述。该目标的表述是基于如下几点理由:
首先,从共产党产生到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努力创建一个没有剥削、共同富强、公平、民主的理想社会。并认定这样的社会可以从一个国家实现,且逐渐影响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这一理想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如从建国初的乐观盲进、到集体公有的平均供给制的低效率,使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建设是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建设只是共产主义社会创建进程的初级阶段。再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绝大多数人共同富裕的作法,虽然解决了效率问题,却产生了新型的腐败阶级。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终究需要总结出一系列的经验理论,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而这一总结过程就体现在历届党中央的工作报告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总结,到三个代表,再到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表达,都体现了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上。这种目的性在经济学的目标上,就表现为社会资源的使用原则,既不能因短缺而贫穷,也不应因产能过剩而浪费。因此适当的经济增长,就应该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循环的均衡增长。
其次,社会再生产循环不是简单循环往复过程,而是在不断的生产力提升进程中的螺旋式循环过程。而每一次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或大的经济波动产生的时期,都会伴随着大量的失业现象的出现。这些失业的产生往往都是现实生产结构的改变,使拥有原有生产知识的劳动者不适应新的生产技术的要求造成的。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政府能够及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掌握先进生产知识,以适应社会再生产的升级需要。这不但可以减少失业,还可以促进社会的普遍进步。
第三,社会再生产的循环是以市场为核心的,即从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到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社会再生产循环的和谐运行与进级发展,也就是这些市场的均衡形成及各种均衡之间的协调问题。政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也就是对这些协调问题的处理和应对。这样政府的管理工作就应该遵照市场经济规律,使其顺利达到供需平衡。由于供需均衡的帕累托条件是完全竞争环境下的信息对称,所以政府的市场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市场信息的对称程度。而这项工作只有社会主义政府,从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才能做得到。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的建模及论文写作,只有符合上述目标的基本思想,才能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积极作用,同时上述基本思想也是我们进行规范性分析的依据。
原文出处:王涛. 计量经济模型的设计[J]. 统计与咨询,2016,(03):35-37.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