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利水电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时间:2018-12-06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作者:王克录 本文字数:2012字

  摘要:随着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逐渐匮乏, 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能源应用的新趋势。水利水电工程是新型水力能源利用的主要渠道,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 基础工程建设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总结了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风险, 结合工程实例, 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优化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风险; 应用;

水利水电论文

  某水利水电工程, 位于西南地区, 该工程以发电为主, 同时具有防洪、灌溉等功能;挡水建筑物主要为土石坝, 并采用引水式开发模式作为整体水电站建设模式;水利水电工程左右岸分别为引水隧洞、开敞式溢洪道。该工程建设流域90%以上为山地, 局部分布有盆地及山脉, 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幅度较大。本文对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间基础处理施工措施进行了简单探究。

  1 基础处理施工风险

  1.1 不良地基影响

  与普通建筑工程相比,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情况较为复杂, 施工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在整体施工过程中不良地基出现风险较大。而不良地基问题是整体工程基础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良地基主要是指由于地基内部具有岩石结构面, 促使地基整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低于标准要求的情况。若地基岩石结构孔隙较大, 则会导致水库位置出现严重的渗漏问题, 最终导致地基出现大幅沉降甚至坍塌[1]。

  1.2 施工放线风险

  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而言, 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现场放线作业。在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现场作业过程中, 大多为事先放线模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构件较复杂, 若施工前期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勘测平整, 则会导致严重的放线失误, 最终增加施工不稳定风险。

  2 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基础处理作业准备

  一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展前期, 相应施工人员需要统一收集区域内地质水文信息, 结合实际工程勘测数据, 对最终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细致探究, 保证后期施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工程开展前期, 需要保证整体施工区域内部不含其他建筑、管道等障碍物。针对这一要求, 在施工前期施工管理人员就需要对施工区域不相关设施进行清除, 并依据整体施工方案, 对相应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完善基础施工控制方案的配套设置。同时, 针对基准点设置、测量放线作业风险,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依据施工规范进行测量放线方案设置, 结合场地平整处理, 保证整体测量的准确隆、完整性[2]。三是水泥是水利水电基础处理工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基础材料, 在具体应用中, 多数情况下需要将水泥与其他材料均匀拌和, 并填充到水利工程基础处理内部。通过水泥混合浆料与基础地质的反应, 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强度及稳定性。为了充分发挥水泥混合料灌浆措施实际效力, 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展前期, 相应工程技术人员应结合地质勘测数据, 对水泥浆料的拌和比例及拌和频率进行试点试验, 确定最佳的水泥浆料拌和方案。

  2.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施工、高边坡加固2个方面。根据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流域地质特点, 在基础处理环节, 需清除山地区域表层砂石、卵石等强透水性物资。同时, 为了避免土坝卵石层及砂石层去除导致的基础压力上升不正常, 需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3]。即在地质透水层去除之后, 采用混凝土、黏土等强度浆液进行回填, 结合截水墙的修建, 最终形成防渗能力良好的防渗结构。在地质透水层去除后, 为了保证混凝土或黏土浆液回填效果, 可优先选择大口径钻孔设备或者高压喷射装置, 促使混凝土或黏土防渗路径得到有效拓展。在此基础上, 可选择钢筋混凝土灌桩的形式施工作业。混凝土灌注桩主要是在桩位孔洞钻设完毕后, 选择混凝土或砂石在相应的桩位孔洞进行灌注;随后在钢管上部振动沉桩设备的共同作用下, 在钢管下部形成稳定的连接;在混凝土灌注桩沉降幅度达到标准要求之后, 可利用上料斗拔除钢管, 同时进行适当频率的钢管振动, 逐步提高混凝土夯实度。本次工程中主要采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模式, 即选择C35级直径400 mm的空心桩, 或者截面为300 mm×300 mm的正方形实体桩。

  2.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质量控制

  在锚固技术应用过程中, 由于该水利水电工程使用的桩基锚固技术虽然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基础处理工程量, 同时提高工程沉降系数及水闸抗位移能力,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地质分布特性的变化, 整体实施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因此, 在施工前期, 相应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结合前期地质勘测数据, 对工程地质条件、地基情况及地理水文环境进行全面估测, 结合区域地质变化调整阶段锚固方案, 保证工程基础环节的稳定[4]。

  参考文献
  [1]李春光.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8) :229.
  [2]邱峰, 陆娇妍.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 2017 (1) :170.
  [3]王惠一.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 2017 (20) :117-118.
  [4]刘建伟.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6) :180.

    王克录.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20):166.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