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郓城县农村电网改造的优化探究
【第一章】郓城县农村电网改造困境研究引言
【第二章】农村电网改造一般理论阐述
【3.1 - 3.3】郓城县农村电网改造现状分析
【3.4 - 3.6】郓城县农村电网改造成效分析
【4.1】农村用电满足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 4.5】农村电网网架结构仍不合理
【5.1 - 5.2.1】郓城县农村电网改造的重点
【5.2.2 - 5.3】郓城县农村电网改造的配套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郓城县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2.2 合理布局电网
变电所是农村电力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供电网的电压变换成所需要的电压和合理的分配电能。所以变电所的合理布局是农村电力电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变电所的合理布局是合理地确定变电所的数量、位置以及变电所主要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以适应规划地区内负荷增长的需要。
在确定变电所的数量时,必须综合考虑架设送电线路的远近以及配电网络投资的影响。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布点方案。一般来说,在一个规划区内变电所的数量以及分布方案的确定,应当实在满足电压降的条件下,期 35(63)和 10kV 电网建设的总费用最小,所以应首先确定 35(63)和 10kV 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必须考虑供电负荷的性质,已经对变电所容量的影响。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变电所的进出线走廊以及地形、地质、交通、防洪等条件。
10kV 线路经济供电半径的计算:变电所的 10kV 出线回数一般不超过 6 回。这是因为,与其他多种回数出线的方案比较,唯有 6 回出线有最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据此,推导出农村 10kV配电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的关系式。
35kV线路允许供电半径的计算35kV 线路是目前我国农村电网的主网部分,其允许供电半径应按允许电压降确定,进而确定导线截面及经济电流密度。若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可认为是符合送电线路的技术经济条件。根据划地区负荷图上所标明的各负荷区的符合密度,首先由表 5.1 查出不同符合密度下 10kV 配电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然后按照变电所布局的原则要求进行初步布点,并对最长的 10kV主干线进行电压操作校验,以确定合理的供电区。
根据 35kV 变电所的供电负荷,确定 35kV 电网的接线方式,计算 35kV 线路的允许供电半径,同时校验变电所的布点是否合理。在拟定变电所供电范围和布局方案时,对于新开辟的用电地区,可以直接在负荷图上进行布点;对于以用电地区,则应在已有电网布局的基础上,考虑各输变电环节供电能力的平衡,在充分利用原有变电所增容、改造的可能性之后,再根据负荷增长的需要,增设的新变电所。当 35kV 的电网采用增容或增设变电所仍不能满足规划水平年的负荷发展需要时,要考虑建设 110或 220kV一级电压的电网。
在规划负荷区内,有若干个大的集中符合点时,此时不能再按均匀符合确定变电所的控制面积和经济供电半径,应集中负荷的供电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坐标法求得负荷中心。
当负荷中心确定后,综合考虑电源的走向、地理条件及出线走廊因素以后,最后确定变电所的位置,并校验每一条 10kV线路在承担最大负荷条件下的允许电压降。
5.2.3 合理选择农网改造设备。
在农村电网改造种设备的选择尤为重要,选择不合理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引发断电风险和安全事故。因此在农改选择设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变电一次设备。
通过大修、技改,逐步淘汰老化型号设备,更换技术含量高,少检修的新型设备,改善变电站周围环境,防止由于非自然灾害原因引起的停电事故发生。
(2)合理选择变电二次设备。
逐步将微机保护装置更换为数字化保护装置,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深层次熟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3)合理选择输电设备。
1)110千伏设备。
通过电网规划,新建 110 千伏电网(110 千伏潘城 I、II 线、110 千伏杨庄集输变电工程、110 千伏侯集线路工程、110 千伏武安扩建工程、110 千伏于楼输变电工程、220 千伏随官屯 110 千伏配出工程)主要采用单电源双辐射接线、双侧电源单辐射接线、双侧电源单链接线。
2)35千伏设备。
通过对部分 35 千伏变电站主变进行增容,新建、改造部分 35 千伏线路,导线采用 LGJ-240 导线,角钢塔,绝缘子采用硅胶合成绝缘子结构,全线架设避雷线,使线路导线截面统一。提高设备的 N-1 通过率,提高供电可靠性。
(4)合理选择配网设备。
在电网规划中,优先采用新建台区、线路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负荷发展,在变电容量和导线截面选择上留有充分裕度,避免重复建设和频繁改造。
5.2.4 把握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
如何防范各类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任务,就需要我们供电企业全面加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明确管理目标,让我们工作者都为目标全力以赴,将目标分解,指定目前目标所需要的流程,其中包括工程设计与报审流程,工程设计变更流程,单项工程竣工验收流程,物资领用流程,工程竣工流程等。根据流程的属性来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杜绝责任不清,推诿责任的现象。从而降低内部管理的损耗,明显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加强成本控制,确保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如果不加强成本控制,特别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二次人力运输距离长,施工难度大的工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工程费用耗尽的情况。所以如何控制工程施工的成本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每次工程施工之前应对所有其子项目所在的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难度评估。根据清障、土建施工、二次运输、电杆移位利旧等多个类别进行难易程度评分。再根据工程的施工费用制定合理的定额来控制成本管理。当然首先是保证施工的安全条件下进行控制成本。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费用的申报和支出过程,不能全都由一个岗位或者一人包办,做原始凭证必须要费用直接发生的本人签字确认,支出的费用必须由指定银行转入到费用发生的账户。确保资金使用方向的合法性。防止虚假内容的发票套取现金,形成腐败,提高廉政作风。
全面落实农网改造安全责任制。要求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行分等级、分专业管理。成立农网改造升级领导小组,明确农网升级改造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的安全责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各级领导分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闭环管理,把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到位,将安全目标责任落实到个人。
5.2.5 全面提高公司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供电站人员的服务水平。
农网改造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农网改造后的效果。农网改造应成立技术小组,转变观念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时俱进。一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新形势和国内电网改造的新技术新动态。二是转变工作方法,主动参与一线技术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技术的提高不仅依靠科学文化知识的增长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磨练和积累。三是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而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安全。因此,要求公司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认真严谨、提高应变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热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视为自身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5.3郓城县农村电网改造的配套措施。
5.3.1 努力改善农村环境。
首先要继续开展乡村文明工作。在前期的乡村文明工作后农村的卫生得到很大改善:以前垃圾成堆,街道脏、乱、差,不仅是环境问题,而且垃圾的堆放还占用了街道、村内胡同、甚至耕地。对农村电网的改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乡村文明活动以后农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村里变化很大,路宽了,干净了,路灯也亮了。在后续工作中要做好环境卫生的监督工作并制定长效机制,搞好宣传提高农民自觉保护环境意识。其次是加大村村通工程和一事一议在乡镇、村两级的受惠力度,使村级公路村村畅通。再次水利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村内现有沟、渠、井进一步的疏通和改进。保证农田的旱时灌溉,涝时排水,促进农田的丰收。最后,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不仅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节约耕地,同时为农村电网的改建提供了很好的有利条件。
5.3.2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郓城的经济发展迅速,第三产企业和小微企业有 70%落户在乡镇。结合郓城县的县域情况和经济状况,完善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扶持小微企业和工厂的发展是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电力部门在电力方面积极配合好企业和工厂的发展,满足它们的用电需求。县镇两级政府也应加大对落户在乡镇的小微企业的扶持。比如对小微企业减税、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大力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的微型金融、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等等。
5.3.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郓城县从展开新农村建设至今,政府对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十分重视。在今后的农网改造中,各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从大局出发,提高认识,调动各单位积极配合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落实相关责任、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坚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开通"绿色通道".尤其是交通、农业、水利、电力、林业、规划、通信、土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积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农网改造升级和农电体制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