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污染论文

东峡水源地水资源安全问题及防治措施

时间:2014-07-10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2794字
论文摘要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属黄河中游黄土梁昴丘陵沟壑区,地理位置为东经 105°54′~106°35′,北纬 34°44′~35°10′。东峡水库位于张家川县东北部,距县城 6km,库区上游流域面积64.8km2,上游的石庙子梁、毛娃山、白山梁是渭河支流牛头河的发源地,多年来该水库在城乡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等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水库运行时间长,生态流失造成的水库淤积、农药化肥和生活废水及牲畜粪便等造成的面源污染、植物腐殖质残存物、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水体矿化等使水库库水营养化程度增大,不仅影响着水库的寿命,降低了对农业生产的水量供给,特别是影响对县城人民生活及关于生产的供水质量,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东峡饮用水水源地现状

  1.1 东峡水源地自然地理概况

  东峡水库位于张家川县东北部,距县城 6km,库区上游流域面积 64.8km2,主河道长 12km,径流深 114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907 万 m3。水源区地势高、气候高寒阴 湿 , 年 平 均 气 温 5.7℃ ~6.5℃ , 年 平 均 降 水 量594.10mm,是本县降水量较为丰沛的区域。水源区土地面积 0.65 亿 m2,是本县天然草场的主要分布区。区内无工业,经济结构单一,有林地面积 0.08 亿 m2,草地面积 0.21 亿 m2,耕地面积 0.11 亿 m2,其它用地 467 万 m2。涉及平安、刘堡 2 个乡镇,8 个行政村,总人口 5360 人,平均人口密度 82.7 人/km2,人均耕地面积 2140m2,人均牲畜 0.96 万头只,人均收入 1226 元。

  1.2 东峡水源地水资源现状

    东峡水库上游为六盘山西麓,属土石山林区,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系泥岩、粉砂岩、页岩。流域全长 12km,流域面积 64.8km2,源头有多条支沟,多为出露的泉水,径流量比较稳定。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907 万 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907 万 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692.16m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 93.3m3/亩。

  1.3 东峡水源地水质现状

    (1)地表水:东峡水库上游有多条支沟,从刘大成沟源头庙头沟至入库口 pH 值在 7.5~8.1,氨氮含量0.15 ~1.5,磷含量 0 ~0.03,氟化物 0.2 ~0.3,氢化物0.003~0.008,粪大肠菌群 150~10000。总硬度在 29.5~112.5mg/L,除氨氮含量超标、磷含量偏大外,其余基本符合关于生活饮用水Ⅲ类标准。
  (2) 地下水:从已有的井孔水质资料和对地下泉水、井水水质调查、抽样化验结果表明,东峡水源地内大部分地下水水质良好,可用作生活饮用水水源,但是部分地区及区域地下水水质差,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水源,但分布地带较短,面积较小,影响不太大。

  2 东峡水源地水污染存在的问题

  2.1 水库淤积污染严重

  水库上游具有涵养水源功能的森林已经退化成灌丛、草地,森林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本区土壤的侵蚀,水土、生态流失严重,加之本区地势高陡,现有耕地中 15°~25°的坡耕地比重占 80%,开垦、耕作导致水土、生态流失严重,造成水库淤积污染严重。

  2.2 水源地水质污染严重

  水库上游区农民主要以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为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氨氮含量超标、磷含量偏大,以及载畜量、人口增长率、污染比等超过当地水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恶化,水库入水口处水质难以达到国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Ⅲ类水标准,地下饮用水源部分也受到了污染。

  2.3 水库库水营养化污染

  由于水库上游属土石山林区,现有林分质量差,森林的生态作用较弱,致使植物腐殖质残存物积聚下移,对水体造成污染;加之水库上游的化肥、农药、生活废水引起的氨氮含量超标、磷含量偏大,使部分藻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水库淤积使水体矿化造成水库库水营养化污染。

  3 东峡水源地水污染防治

  依法保护和管理水源地,防治水污染。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 20、21、27、49 条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 23、33、46 条之规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宜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和实施水源地保护制度。为有效保护水源地水质,按照《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强化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排污口审批。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水功能区确界立碑,明确水功能范围和水质管理目标,规范功能区的管理。
  (2) 点源污染综合治理。调整流域内工业企业布局。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及准保护区域内必须禁止新建工业企业,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污水资源化,将城市工业污水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通过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加大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工业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防止对水体造成污染,确保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和生态系统的完好。
  (4)面源污染综合整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善种植方式,倡导生态农业,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水源集水区内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推广使用无公害化肥,全面禁止、限制农药使用。一、二级水源保护区禁止使用农药,适度发展有机农业,逐步实施退耕还林;三级保护区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每公倾农药使用强度≤1.5kg。推广有机生物肥和化肥用量少的农作物,从根本上减少化肥使用量。严格执行禁养、限养区制度,优化养殖布局,发展现代畜牧业。畜禽废渣要采取堆肥还田等措施进行综合利用。在农田径流进入水域之前 l0~30m 的范围内,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生态果、生态林(草)带,尽量减少用肥和耕作,避免泥土和肥料流失,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缓冲带,最大限度减轻农业生产对饮用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5)实施“农改林”工程。加强水源涵养林培育,保护库区现有林草地,对坡度大于 25°的耕地,应当退耕还林。编制保护区林业规划,加强水源涵养林培育和保护,才能切实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障供水量。同时,也能净化和减少水源污染。
  (6)发展有机农业。围绕发展精品生态农业,充分发挥饮用水源区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引导土地使用权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合理流转集中,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
  (7)全面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实施以液化气、电、太阳能为主的水源保护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力度推进“一池三改”,提高秸秆气化综合利用率,力争用 2~3 年时间,实现饮用水源区农田固废处理利用率达 90%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户新能源替代全覆盖。
  (8)实施就业移民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在水源区建立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实行政策倾斜,强化技能培训,多渠道推荐就业。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只有设立保护区、走法治之路、编制好环保规划,才能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冰.铁岭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13(3):32-33.
  [2] 吴娟.包头市地下水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D].包头:内蒙古大学,2010.
  [3] 白昕,刘忠熳,李亚男.磨盘山水库水质污染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9(7):42-44.
  [4] 陈国阶, 贾滨洋. 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对策[J]. 四川环境,1999,21(4):22-24.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