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色与后世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0 共3807字
摘要

  颜真卿是一个时代的骄傲,更是一个千年效仿的榜样,他自入仕为官直至被害期间都受到百姓的称赞,有"书如其人"之称。他在理论上强调了书法的实用价值,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发展,最重要的成就是将楷书推向顶峰,从此楷书有了新的标准和规范,使得中国的书法内容更加丰富、成熟。

  一、颜真卿的艺术历程

  "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字清臣,别号应方,小名羡门子,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出生于长安县敦化坊。"颜氏的祖籍原在山东临沂,但由于长安被设为国都,所以颜氏一族迁入了长安,并在此定居。颜真卿忠心报国,沙场上、朝廷中无不存在他的身影,他既是一位大功臣,又是一位大书法家。颜真卿自幼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受到家族书法风气的熏陶。再加上颜真卿从小酷爱书法,钻研艺术,而且以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态度对待书法,凭借自己的勤学苦练、虚心求学,从而将楷书推向了一个巅峰,为我国书法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颜真卿的艺术历程以《多宝塔碑》为转折点。在《多宝塔碑》完成之前,是他继承和酝酿的阶段。早年,颜真卿的书法一直没能摆脱家族风格,他的伯父颜元孙、二兄颜允南对他的书法影响极大,他的母亲殷氏也是一代书法家,所以也难免会受到殷氏一族的影响。后来,颜真卿为了学好书法,起初向褚遂良学习,随后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会写各种字体,尤其擅长草书。张旭给他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让他扎扎实实地进行临习,从而使他的书法得到很大的进步。此时,颜真卿的作品有《郭虚己碑》《郭虚己墓志铭》。

  公元752年,颜真卿完成了《多宝塔碑》,此碑一立,使他名气大增,并得到当时书法家乃至后世较高的评价,这一阶段他初步确立了"颜体"的面目,已经萌生了独有的艺术特色,代表作品有《东方先生画赞碑》《修书帖》等。自《多宝塔碑》迅速流传之后,他完成了千古绝唱的《祭侄文稿》,此帖是颜真卿在悲愤交加、情不自禁时写的一幅作品,书法尤为奇绝,此时颜真卿已49岁。这一阶段是"颜体"的发展阶段,"颜体"逐渐走向成熟,颜真卿完成了40多幅作品,至今仍存的着名作品有《争座位帖》《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刘中使帖》《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最终确立了颜真卿的书法地位。

  二、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色

  "颜筋柳骨"首见于北宋名臣范仲淹为其友石曼卿所作的诔文:"延年(石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柳公权可以说是颜真卿"书法变革"的后继者,他发扬了颜真卿的变革精神,并且使颜书更加规范化、精细化,长横瘦劲,线条劲直,笔画棱角分明,如刀削斧劈而成,结构严谨,刚劲峻拔,因此后人以"骨"形容其美。而颜真卿楷书正大、凝重、雄伟,用笔承继篆书笔法,逆入起笔,藏头护尾,而行笔则以中锋铺毫,线条丰腴圆厚,筋肉饱满,富有弹性,因此以"筋"取胜,所以历史上把颜柳书风合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的楷书以《多宝塔碑》(图1)为代表,此碑全称《大唐西京千佛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载立,岑勋撰,颜真卿书,徐浩题额,碑文34行,每行66字,高285厘米,宽102厘米,今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明代赵崡在《石墨镌华》中说:"鲁公正书为此碑最着,以其字比诸碑稍小,便于赏玩耳。"从作品整体来看,他有意识地把横画写得细瘦,而点、竖、撇、捺写得肥壮,通常两竖相对时,略呈曲线,弯向外拱,而在转角处,呈现外圆内方的艺术效果。从章法上看,字与字或行与行之间都布置得较为密集,这样可以产生呼应,使得作品显示出布白紧密、空间有序的艺术效果。从笔法上看,邱振中先生这样概括:"颜真卿的楷书,其一:极度强调端部与折点,提按因此处于前所未有的引人瞩目的地位,其二:丰富了点画端部及折点的用笔变化,使藏锋、留笔在楷书中获得了重要意义,其三:汲取初唐诸家楷书中保留的使转遗意,颜真卿由此成为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成为楷书笔法的总结者。""宋代朱长文《墨池编》称颜体笔法为"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像,低昂有态",结构上以宽取胜,外紧内松,分布均匀,字的中心多留空白,而重心平稳。

  颜真卿的行书以《祭侄文稿》(图2)为代表,此帖书于乾元元年(758),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元代鲜于枢把《祭侄文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甚至今人郭子绪评曰:天下第一行书已被王羲之《兰亭序》率先占有,故此作不得不居第二位,其实,《祭侄文稿》当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是无法之法,直抒胸臆、无比直率的天然美的典范,而《兰亭序》虽无上高美,但毕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王澍在《竹云题跋》中也这样评价:"鲁公痛其忠义身残,哀思勃发,故萦纡郁怒和血迹泪,不自意笔之所至,而顿挫纵横,一泻千里,遂成千古绝调。
  
  "也有人认为,"《祭侄文稿》是抒情的,颜真卿将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化作了有形的笔和墨,在心潮澎湃之际,情感不由自主,巧和拙、迟与速、美与丑全部都被忽视,而是和着血和泪任激情驰骋,呼之欲出,一往无前","不论在形式的完美、技法的完备、笔势的超迈以及感情的倾注上,此稿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和水平,皆可为学书者立极",可见此作品的艺术价值。颜真卿的书写自然放松,具有一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气势。从章法上看,前半部分每行都比较规矩,字字平缓,而到了后半部分,行忽紧忽松,字忽大忽小,笔画分布均匀,逐渐打破规矩,行笔速度加快,将自己的情感发挥到极致。从笔法上看,提按比较明显,笔路清楚,横细竖粗,点如坠石。而从字形上看,有大有小,有方有圆,但多以宽取胜,流露出一种自然美。从用墨上来看,墨色变化,风情万种。

  三、颜真卿对后世的影响

  颜真卿秉性忠正、刚直不阿,他的这种性格也造就了他的艺术特色,因此后人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据历史记载,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深得世人敬仰,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书如其人,颜真卿的书法也是以正面形象为主,刚正庄严,整齐大度,体现了儒家至大至刚的入世精神和审美理想。宋代欧阳修也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广川书跋》曰:"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庒持,望之知为道德君子。"他的作风与书法所体现出来的气质相一致,从而提醒我们临其书帖必了解其人,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书法不仅是技法上的要求,同时也是做人的要求。颜真卿的人格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千百年来,他的精神一直活在人间,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忠正、刚强的榜样。

  颜真卿对书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书法界影响极大,宋代朱长文在《论书绝句》说"曾问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可见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

  仔细分析他的作品,不难看出颜真卿的书法打破了初唐以来楷书严谨的风格,开辟了唐代的新书体,这个"新"也像钟明善先生在《中国书法史》所说:"他(颜真卿)的书法,新在雄强茂密,浑厚刚劲,既有时代风貌又有个性特点;新在能把篆隶笔法运用于楷行草书,折钗、屋漏、印泥、画沙兼而有之;新在他的楷书有意识地把横画写得细瘦,点、竖、撇、捺写得肥壮,对称之竖有向内环抱之势,且用蚕头磔尾的隶法于捺笔的首尾;新在结字方式上的'外满',章法上的茂密。"确立了"颜体"的基本面貌,使颜真卿和震撼力。

  在珍妮·霍尔泽的女性主义艺术中,可以发现批判性的审美诉求,如她的电子装置作品《浪漫是用来控制女性的》《滥用职权已经不再令人惊讶》等,犀利的言词和震撼的形式表达了女性反抗男性社会的控制。

  美国女性主义艺术家克鲁格利用黑白照片、红色边框、红色衬底白色文字,通过摄影蒙太奇的手法进行创作,在作品《你的身体就是一个战场》中对男性建构的观念和色情的目光进行了批判。她曾经谈到:"我之所以用图片和文字来进行创作,是因为它们有能力决定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在她1981年的作品《你的凝视打到了我的脸上》中,文字与照片的拼贴,7个英文单词垂直排列,让人看到第一眼无法读懂意思,阅读的不连贯阻碍了观者的理解,却强化了意义,传达了女性主义的立场,西方艺术中女性的美,纯粹是为了男性凝视的愉悦。"黔东南苗族刺绣艺术创作完全源于作者发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取材于现实但不拘泥于现实,并采取大胆的虚构与想象、夸张与抽象,反而恰恰达到了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美。苗族刺绣艺术取材非常广泛,只要是苗族女性认为美的、自己喜爱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刺绣呈现出来,显示出苗族女性惊人的艺术才能。
  
  这与古埃及艺术的表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古埃及的壁画表现的人物普遍是侧面的身体、正面的眼睛和肩膀,以及脚踝的内面,这是壁画创作者描绘的古埃及人的世界。古埃及壁画仅凭这种稚拙的异样之美在世界美术史上便闪烁着独有的光彩,苗族刺绣艺术莫不如此。如,苗族文化中的龙是保寨安民、赐福赐子的善神,其身兼数职,如水神、土地神、家神、祖先神、生殖神等,与汉族文化中的龙不同。人和各种动物加上龙头或龙身便可异化成龙,如人头龙、鸟龙、牛龙、蜈蚣龙、鱼龙等。在苗族服饰中呈现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的多彩世界。可见,苗族龙纹是一组多元意象的文化符号,折射的是平和、温馨的审美诉求,与女性主义艺术在震撼反思的审美诉求方面有着迥然的不同。

  结语

  通过对女性主义艺术与苗族刺绣艺术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心灵感受、表现手法和审美诉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正如利奥塔所言:"……让我们激活差异并且拯救这个名称的荣誉。"因为差异催生特点,因为差异丰富文明,从而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多义、多样和多元的启迪,在一个多元共生、多元并存的时代我们理应共享这份多元的视觉盛宴。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