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法审美价值在字体设计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以水墨为书写特征的艺术形式,通过在宣纸上的晕染,将中国特有的传统水墨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长久以来,由于对书法这门古老艺术的种种忽略,我们对这门艺术所知甚少. 近年来迅速形成的“书法热”现象带有明显的群众性自发的色彩,如果抛开这些表象,我们深层的理解和体察这样的现象,其实是在这种“热”中包含了相当深刻的审美心理.早在汉代时期,书法就不仅仅具有实用性,除了传达信息的功能之外,书写的艺术形式还融入了众多的艺术语言,已经上升到了审美价值的高度.
历史交替,书法艺术走过了几千年.伴随着历史的更替,其中的表现形式也千变万化,形态各异.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文字体设计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不同的创新,而且在艺术语言的表达上也有大胆的尝试.而这些,都建立在美学的基础之上.
中国传统书法特有的造型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视觉文化创造和表现的源泉,其中的书法美学也渗透和影响到其他的领域中,同时也对当今的中文字体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中文字体设计与传统书法一样,都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造型艺术,设计师们赋予了汉字生命力,将汉字以万千的形态呈现出来.从本质上来说,字体设计的灵感来源离不开传统书法中的艺术形式感和书者浓厚的情感表达,这就是字体设计之魂.
1.1 旋律之魂
构成汉字最基本的要素是笔画,它是一幅字体设计作品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通过线条的组合拼接,可以形成不同的字体艺术造型.在传统书法艺术中,线条是书法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媒介,例如汉隶字体,又称分书,这个时期的书体表现力极强,形式多样.隶书注重审美效果,在传统书法中没有一种书体能够与其抗衡. 这是因为在汉隶书体中强调“线条解放”,与甲骨文、篆文相比较,汉隶书体在笔画中对线条的粗细变化有了重大突破.
在字体设计作品中也是同样,作品是否成功完善,最主要取决于设计中的线条构成,汉隶对我们研究线条美有重要的作用.线条是沟通设计师与观者的桥梁,通过线条,观者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享受,线条作为审美对象,可以从视觉上把握一幅作品的深层内涵,设计中线条产生出的韵律感,犹如在字体设计中舞出了书法之魂.
1.2 结构之魂
虽然现今普及的汉字为简化字,但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汉字字形依然具有造型意义. 书法中讲究结构美感,这在中文字体设计中也同样适用.平正是书法美学中的基本要素,使作品能够给人稳定感.人的审美观念是以整齐为美,杂乱为丑,西晋时期魏恒在《四体书势》中指出写隶书要“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在中文字体设计中,同样也要注重作品整体上的平正.
书法结构中的匀称是通过“计白当黑”的黑白虚实关系来达到的.但是只有整齐的书写和黑白虚实还不足以达到作品中的结构美.结构美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在统一的气氛中和而不同.如果没有参差有序的笔法结构,那么便会缺少书法中的灵动性,因此在结字和布白上,需要讲究参差错落的美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字体设计中对中文字体笔画进行调整和设计,从而达到作品中错落有序的结构美感.笔画之间相互衔接,其中的连贯性使字与字间形成了统一的整体,使作品生动活泼,不但能够创造出静态的美感,还能产生动态美.
1.3 意象之魂
书法中的意境构成在一定条件下,应该是有规律可寻的.它的构合有一定的原则,这不仅是显与晦、外观与内蕴的区别,在欣赏和创作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书家们以形式的完成作为有限的目标,而以意境的萌生作为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它的被承认与被把握是书法美欣赏的终点.
中文字体设计作为当代设计的产物,同样追寻的是作品中呈现出的意境美.意境的美相对于表象的美而言,是一个超越形式的高层次的课题. 从古人所说的“观之入神”和“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到现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形容书法的“神”“、神采”“、精神”等,所指的便是文字中的意境美.
一幅有意境美的字体设计作品,在整体上有贯穿全幅的精神.每一个标准字形的变化处理,看起来是一种外形自由变换的表现处理,其实它与意境的构成是密不可分的.一幅成功的设计作品,每一个字的线条和结构都是注重意境的,能够让观者感受到设计师反复推敲后设计出的字体的气韵.
2 字体线条中汲取书法美学的价值
对于单纯以可识、可读要求汉字线条笔画的人而言,讨论笔法根本毫无意义.没有笔法,汉字照样能够写的点画准确、毫无差错,只要可识别、结构正确就够了.在传统书法艺术中,书法和笔法是与生俱来相互依存的,甲骨文单刀直线,笔法从何而来?谁能说甲骨文就不是书法呢?字体线条的风格不同,呈现出的美学特征也就不同.汉隶字体是书法艺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解放了线条的表现力,对现代字体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研究字体设计中线条美有决定性的影响.
书法能够成为艺术取决于线条,这就是讨论“笔法”的重要意义.汉字作为中文字体设计中的基础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线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设计中可以通过线条的美感提升作品整理效果上的美学价值.线条美是一种既成的笔法现象,主要侧重于对线条美的构成因素来研究.这种构成是视觉上的,如何能够有效地构成线条美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只要视觉上的美被牢牢抓住,就没有必要拘泥于实际构成时的过程了.因此,在研究线条美时,应该明确不管是写是刻,各占多少,在字体设计中用何种材料何种印刷方式,只要完成后的线条能够使人感受到美的价值,那就有了线条的美学意义.
2.1 线条的节奏感
线条的节奏感犹如人的“心电图”,只要有人的节奏在,设计中的线条就不会缺乏节奏.脉搏的跳动、动作的和谐以及晨起夜伏,人的节奏跟随万物的循环而运转.节奏的原则就是对比的交叉,落实在字体设计之中,则是可展开为空白与线条之比,空白和大小之比,空白形状之比,线条的点线之比,乃至粗细、转折之比等.于是,从时间运行的角度来看,线条在构成过程中要考虑松紧、轻重、快慢.这样的线条有了起伏的运动,也就有了生命的律动,如同有了线条的脉搏,以活泼的姿态存身于中文字体设计之中.
2.2 线条的力量感
在书法中,力量感的含义是一种技巧性的含义即质的含义,而不是比重即量的含义.我们在写字时要讲究笔力,但不是最有力的人就能写出最有力的字.这是一种精美绝伦的技巧,在行笔运笔之间不失法度才能呈现出线条的力量感.
王羲之的《笔书论》中说:“每作一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矣.”至于最早的蔡邕《九势》中指出:“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肌肤者,为线条美的形式感觉.下笔一旦有力,线条就美,就有丰富的肌肤内涵.当然,把书法美单一看做是“力”来决定的必然不妥,但是从古代大师的立论中,我们看到了“力”的作用和重要性.
字体设计中也需要力的运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以可视的线条的力量美为审视出发点,中文字体设计中的线条可逆、可蓄、可留.
犹如射箭弯弓,弓不弯则箭发无力,弯弓则是“逆”,箭发便是“力”的具体呈现.而蓄不仅仅指线条的收尾,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力度的不外露,字体设计和书法艺术一样,剑拔弩张的力虽然也能够给人强烈的感觉,但那是一种了无含蓄、一览无余的效果,没有深层的可观赏性.因此,当我们看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指出他们的线条为“颜筋柳骨”时,我们也就找到了力度内蓄的美.
2.3 线条的立体感
在传统书法中,线条中厚度的体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书家们莫不信奉的审美目标.从书法美学的角度看,中锋技巧是绝对的,侧锋技巧是相对的,它只能与中锋互相交替补充,无法处于主要地位.通过笔法的变化和互相配合,能够看到一个立体多维的线条结构,立体感不仅仅依靠中锋用笔,它需要有序的对比,常常是在中侧锋交替的笔法中体现出来.因此,书法讲求笔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线条美,而线条美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立体感要强,要有厚度.
在字体设计中强调立体感,是一种多方位的元素的聚合.在设计中将笔法的变化和设计元素相互交替,正因为有这样的聚合,我们才认为线条的立体感是古今的同一目标,决不单纯是技巧上的问题,实质上是美的根本问题.
3 字体美欣赏的具体途径
如果说,绘画欣赏可以先从造型的相似性开始判断,边欣赏边提高,那么对于书法作品来说,却不可能边干边学.其中包含了创作心里、线条内涵、神采意境等抽象概念和具体作品中的黑白、笔画、线条、空间、节奏、构成等一系列抽象形象的认识能力,若没有先不步的培养,要想欣赏根本不可能.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该从书法中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方法加以归纳整理,通过书法艺术中欣赏美学的具体途径,找到解开欣赏中文字体设计之美的金钥匙.
3.1 从静止到运动
字体设计提供给观众的是既成的点画结构,它是静止不动的.在欣赏的过程中,就要把静止的点画还原成动的过程,从而去探索设计者在创作中倾注的情感和心理依据.静止的点画要变得振动起来,在观赏时可以同步地体察到设计者的思路和设计过程.
从运动的欣赏性格来看,同步的欣赏是重要的原则.着眼于字体设计中点面的构成过程,包括设计的元素、笔法、结构、整体效果的构成过程,从字到字,从静止的完成时的字到动的正在完成的字.并且,可以追索设计者们在设计中的状态和场景,具备这样的还原能力,对其的创作就可以准备把握了.
3.2 从抽象到具体
从画面直观到追索创作者的创作心绪,是一种联想和探究.书法的抽象绝不是没有形象,相反,正因为书法提供的抽象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才能够为欣赏者提供广泛的想象空间.崔瑗在《草势》中提到:“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付规.抑左扬右,兀若疏崎.兽跛鸟峙,志在飞移.”
书法点线中有鸟兽奔驰飞移,活泼泼的鲜明形象,闪烁出成熟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作品一旦通过欣赏者这个媒介将抽象形象变成具体形象之后,陌生的线条变得亲切了,跃动的点线似乎就在日常生活中休戚与共.一些字体设计师利用抽象到具体的审美途径,创作出了众多由图形会意的字体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就是利用书法艺术的抽象化进行创作的成功典范.
3.3 从原形到延伸
在原形和延伸的命题中,我们可以从欣赏者的角度去强调“势”即延伸对空间美,特别是对线条组合的结构所施加的美妙影响.一切呼应和运动都只有在空间结构中才具有存在价值,每一个汉字结构都是一个建筑造型,都符合建筑力学的原则,因而汉字结构才不会倾斜不稳.
书法艺术中,如果按照标准的力学原则去书写,则横平竖直使其近乎铅字式的排版.只有舍弃一部分的平正,才能显示出美妙的意境与情趣.同样,将这种原则运用在中文字体设计之中,才能成为字体设计的艺术结构而不是文字的结构.平衡并非平正,是秤的原理而不是天平的原理,平正是垂直与水平的架构,平衡是各种倾斜在造型上的和谐.
线条的运动感,线条的引起联想,都离不开延伸.只有通过欣赏者的联想和对线条原形的延伸,才会寻找出欲飞欲驰的预示,构成艺术的美感.可见,线条结构的势的延伸的理解,是进行欣赏时必须具有的一个重要基础.
3.4 从平面到立体
一幅成功的字体设计作品中,立体感不但表现在线条上,还表现在结构上.空间上构架的建立,除非线条一样粗细,那么它当然是平面的.只要在设计中字体的线条是有直曲对比的,只要它有粗细、浓淡穿插的,则空间就自然拉开形成了立体感.一个结构中,线条的相叠、相错、想交,在结构上便造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框架,这正是一种最直接的空间效果.在平面中表现立体,便增加了表现手段的丰富性,也增强了表现功能的广泛性,追求立体感本身也是立体的审美意识架构.
4 书法美学对中文字体设计的重要作用
书法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艺术形式,它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在“计白当黑”的朴素形象上.虽然当今字体设计已大不同与传统书法,但追根溯源,字体设计应该积极从书法艺术中汲取精华,借用传统书法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扩展中文字体设计的表现空间,提升设计中的民族化内涵.在中文字体设计中借鉴和学习书法美学,能够使作品有鲜活的生命,设计中线条的虚实错落间,可以蕴含出设计师的思想感情与精神.
我们在传统的书法作品中强调注重章法和留白,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蕴中虚实、动静的气韵,这是一种最为简单和直白的表现方式,也正是现代设计中所需要的.其实在设计中,我们无需过度考虑繁杂的形式和技巧,以简为美,设计中元素的应用大可以简单明快,画面进行大量的留白,从而使视觉的重心集中于画面的某一点.在视觉效果上将虚实相生应用到实处,用字体中简洁错落的线条和笔法来表达出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内涵,使设计者的字体设计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
当传统书法中的美学特征作为一种设计理念运用于中文字体设计中时,书法的笔法运用从表面上看只是形式,但在实际上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被应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代中文字体设计.在中文字体设计中追求文字的内容和设计的深层思维,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通过追求简约来构成作品的整体调性,勾起观者内心对美感的渴望和触动,引导观者细细品味和体会,便可以从中体现出字体设计的民族审美意蕴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在信息快速交融的趋势下,中国的设计在追寻国际化的同时丧失了民族的特色和文化思想,中文字体设计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 中国的设计作品普遍出现相互的借鉴,设计出的作品大同小异,设计作品千篇一律的现象使设计变的庸俗.设计师没有了思想,设计没有了创意,作品没有了灵魂,这样呈现出的作品也只是一个空壳,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继续发展,我们应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着手,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我们的字体设计更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立足于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只有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设计中来,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优秀作品.继承和发展一切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
这要求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挖掘,寻找到其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风采和内涵. 只有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满足于形式上的刻画,着力研究深层次的民族审美意识及审美心理,中文字体设计才会以新的姿态、新的文化意义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采.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陈振濂.书法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陈方既.书法技法意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