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食品安全犯罪入刑问题研究
【引言 第一章】食品安全犯罪概要
【第二章】我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
【第三章】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食品安全刑法制度构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食品安全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然而,假冒伪劣的黑心食品却不断出现,因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公众健康事件屡见不鲜,公众每天都生活在何处选择安全食品的忧虑之中,食品安全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多方入手,多管齐下,建立了规制食品安全的一套法律制度,力求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刑法作为保障法,是食品安全规制法网的最后一道屏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由于笔者学识有限,本文对食品安全有关问题的论述还很浅薄和不成熟,笔者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深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和研究。
犯罪是一定社会中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道德观念等社会因素与犯罪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病。要预防犯罪,真正的治本之策还有赖于有效的社会综合治理。
①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也曾说过“最好的社会政策也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②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完善刑法,发挥刑法的威慑力之外,还需要推行更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着作类:
[1] 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2] 高铭暄:《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 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4] 潘灯译:《西班牙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5]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6] 【英】杰里米·边沁:《立法理论》,李贵方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 房清侠:《刑罚变革探索》,法律出版社 2013 年版。
[8] 卢建平:《刑事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论文类:
[1] 郁峰:《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载《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 年第 3 期。
[2] 宋同飞:《责任理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载《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2013 年第 5 期。
[3] 刘净:《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杂志》2010 年第 11 期。
[4] 刘仁文:《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年第 4 期。
[5] 徐久生、曹震南:《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体系刑法观--一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犯罪的修改为线索》 ,载《东南大学学报》2013 年第 5 期。
[6] 刘伟:《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转型》,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 年第 11 期。
[7] 张明楷:《从生活中发现法》,载《法律适用》2004 年第 6 期。
[8] 岑晓芳:《风险社会下公共决策应对机制的价值选择》,载《商场现代化》2010 年第 4 期。
[9] 刘鹏、冯卫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法律归属与要件扩充》,载《东南学术》2014 年第 5期。
[10] 韩跃红:《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服从于目的--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哲学特征》,载《社会科学研究》1998 年第 3 期。
[11] 褚剑鸿:《过失与信赖原则(下)》,载《法令月刊》1995 年第 6 期。
[12] 高铭暄:《风险社会中刑事立法正当性理论研究》,载《法学论坛》2011 年第 4 期。
[13] 陈结淼、刘样:《论我国应当增设食品安全过失犯罪》,载《安徽大学法学评论》2013 年第 1期。
[14] 蓝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反思与重构》,载《行政与法》2010 年第 3 期。
[15] 舒洪水:《关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思考》,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 年第2 期。
[16] 逄晓枫、刘晓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资格刑配置研究》,载《河北法学》2014 年第 7 期学位论文类:
[1] 徐佳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研究》,吉林大学刑法学 2013 年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我每次走近学校食堂、街上餐馆、超市食品货架时,都会不由自主的联想这些食材是否卫生、加工过程是否安全无污染、添加剂是否符合标准。对食品的这种担忧是我毕业论文选择此题目的重要原因。论文材料的收集、整理、推敲是一个枯燥繁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我深深体会到走学术之路的艰辛与繁琐。短短的此篇论文,由于自身能力欠缺,在写作方法、理论水平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以此为起点,改正不足,努力进步。
我要感谢法学院的各位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帮助,他们的教导是指引我不断进步的指明灯,让我能在河南大学的校园里增长更多的见识,汲取更多的能量。老师们严谨的学风、求实的态度,是我今后学习的楷模。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王爱鲜老师的提点和悉心指导给了我思路和信心,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河南大学的学习生涯是我人生中跨度最长、最重要的的一个阶段,从十八岁的我成长二十多岁现在的我,读书、待人的种种经历让我成长。毕业在即,尽管还有恐惧和遗憾,但回想我的研究生经历,我的室友和我的所见、所闻、所识是我脑海里最深刻、最色彩缤纷的记忆,很感激与他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