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潜水鸟》中象征手法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3467字
论文摘要

  玛格丽特·劳伦斯(Margaret Laurence,1926~1987)是加拿大当代女性作家代表之一,享有当代加拿大“文坛第一夫人”的美誉,是加拿大享有盛誉的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曾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加拿大文学界最高荣誉)。她一生着作颇丰。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写作文笔清新自然,情感充沛,其作品看似没有大的冲突,实则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精心的策划。其代表作《潜水鸟》正是这种写作特点的精华.

  《潜水鸟》(The Loons)是玛格丽特·劳伦斯于 1970 年发表的小说集《A Bird in the House》。小说集由八个故事组成,讲述了以小女孩瓦妮莎的视角从 10 岁-20 岁十年间的故事。潜水鸟是第五个故事。小说反映了加拿大当时特别是少数民族所生存的肮脏的社会环境和低下的社会阶级,运用象征主义写作手法通过对潜水鸟生存环境和最终命运的描写暗示了主人公皮格特的“欲弃还求”的悲惨生活。玛格丽特·劳伦斯通过讲述潜水鸟的故事,探求了人存在的意义及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号召加拿大当局正确处理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呼唤民族文化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体现了作者对于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的深刻同情和理解。

  《潜水鸟》这部小说中运用得最成功的就是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意境深远,含蓄深刻。劳伦斯笔下的潜水鸟中将象征得写作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潜水鸟是加拿大地区独有的一种鸟类。潜水鸟生活在湖边的沼泽地,以鱼类为食,叫声凄美婉转,让人印象深刻。在加拿大的民间甚至有一种说法:

  一旦听过潜水鸟的叫声,会让人终生难忘。潜水鸟的性格孤傲,喜欢离人群而居,数量不多。随着加拿大当地政府的不断开发,潜水鸟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潜水鸟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威胁,数量也急剧减少,在加拿大已经濒临灭绝。

  与潜水鸟相同的是,生存在加拿大的梅蒂斯人(法印混血族,当地的少数民族之一)与潜水鸟的命运如出一辙。梅蒂斯族人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定居在加拿大的红河沿岸,靠大自然的馈赠生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活自给自足,平静而恬淡。但是 19 世纪末,加拿大联邦政府试图通过接管红河沿岸而强行开发他们的居住地,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将梅蒂斯人迁居至保留地。

  为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争取生存权利,梅蒂斯人对当地政府强烈反抗,但是很快被镇压,从此以后倍受当地白人社会的歧视。

  小说中,当瓦妮莎与父亲在钻石湖边的堤坝静坐的时候,潜水鸟开始呜叫。“它们像幽灵般地从岸边的窝巢中腾起,飞往平静幽暗的湖面上。潜水鸟的鸣叫声悲凉凄厉,任何人都无法形容,那种悲凉之中又带着冷嘲的声调属于另外一个遥远的世界,那世界与我们这个有着避暑别墅和居家灯火的美好世界相距不下亿万年之遥”。当瓦妮莎的父亲去世后,她独自一人来到了曾经的湖边,而此时,湖面的景色依然如故,瓦妮莎等了很久却再也没有听见那一声划过静寂的湖面传来的,尾音拖得长长的,凄厉而带有冷嘲意味的叫声。对潜水鸟悲惨命运的描写象征着梅蒂斯人的最终命运。当作者以第一人称描写梅蒂斯人在马纳瓦卡山下的“家”的时候,“棚屋”“包装箱”“晒翘了的木头”“废弃的轮胎”,“一卷一卷的带倒刺的铁丝”和“锈迹斑斑的洋铁罐”,反映的是梅蒂斯人的原始自然的生存环境正在如同潜水鸟的栖息地一样不断遭受着所谓的“现代文明”的开发和破坏。梅蒂斯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如同潜水鸟的栖身之所一样,不断地被占据,被攫取,被同化。作者没有明确解释潜水鸟究竟遭到了何种命运。“也许他们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找到了栖身之所,也许他们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于是把生死也不再放在心上,就这样自生自灭了。”正如梅蒂斯人,他们的历史传承,他们的文化,甚至于他们的语言也一点点地被蚕食,最后消失。

  二、女性命运的悲剧象征

  劳伦斯笔下的皮格特的命运象征着数千年来一直被压迫的女性,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女性。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劳伦斯通过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被压迫的女性的深深理解和同情,同时也批判和挑战了一直以来以男性视角为中心的文字传统。小说中的主人公皮格特,经历的从自我保护到努力寻找,从热切的希望到最终人生理想的幻灭,形象地揭示了传统女性不断争取奋战却又不得而终的命运的轨迹。

  瓦妮莎初次在钻石湖泊遇到皮格特的时候,为了表达对皮格特的友好,试图邀请皮格特下水游泳,却遭到不断的拒绝。当瓦妮莎从水里上岸的时候,皮格特的第一反应是将自己堆得的沙堡一下子捣毁,对瓦妮莎任何的建议和表达友好的文化生硬拒绝,显示了皮格特由于长期遭到当地白人的歧视害怕自己不断受伤将自己的内心牢牢锁住,不让任何人走进自己的内心。后来随着皮格特退学,让这个可怜的女孩带着无限的憧憬离开了马纳瓦卡镇这个伤心之地,她到处游荡,几年之间出落成了一个不是很漂亮但是却有些迷人的印第安姑娘。不断的游走显示了皮格特对自己的命运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在命运的旅途中,她不断地找寻,直到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小说中,当瓦妮莎与皮格特第二次相见的时候,皮格特对自己的另一半做了这样的描述:“英国小伙子” “在城里的牧场工作”“个子高高的,还有着一头金黄色的卷发”“名字也很高贵伟大”,这样断断续续的介绍让我们对于她未来的一半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当她说着这些的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一副坚强不屈,敢于挑战一切的神色,她的眼神里也透出一种强烈的令人害怕的渴望。她渴望着什么?毫无疑问,在她的介绍中两个关键词无疑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英国人,城里。

  皮格特固然因为爱情而憧憬,然而在她内心的深处,她试图通过嫁给一个白人(社会等级高),一个城里人来改变自己的社会等级,进而摆脱自己受歧视的社会地位和自己悲惨的命运。最终,通过瓦妮莎母亲的口中我们得知了皮格特的结局:不知道是她的丈夫抛弃了她还是她离开了她的丈夫,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到了曾经混乱不堪的家中,体型臃肿,穿着邋遢,整日酗酒,酒后闹事。最终房子着火,皮格特和她的两个孩子葬身火海,皮格特的命运就此悲惨结束。劳伦斯没有直接说到主人公的死因,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不得不推出,皮格特并非死于偶然,也许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极其失望,万念俱灰。中国有句古话:哀莫大于心死。

  皮格特也许对生活的憧憬的心已死,想到自己还要如同自己的父辈一样,自己的孩子还要和自己一样过那种遭人白眼的凄凉生活,索性一把火将这万恶的一切付之一炬。皮格特的人生历程和悲惨命运正象征着当时千千万万受压迫和歧视的女性一样。而劳伦斯也通过对主人公追寻命运的历程呼唤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女性的存在,尊重女性的人生价值。

  三、不断毁灭的大自然的象征

  无论是潜水鸟赖以生存的钻石湖泊还是梅蒂斯人长期居住的红河沿岸,原始谧静的人类和动物的栖息地都因为当地政府的开发而成为了所谓的“现代文明”的产物。潜水鸟的繁殖和栖息地在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笔下,宁静而安逸,美丽而神秘,有着最动人的潜水鸟的叫声。“夜晚的湖面像一面黑色的玻璃,一线水面在月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琥珀色。四周生长的浓密的云杉树,在寒光闪烁的星空的映衬下,云杉树的黑色枝桠呈现出黑色的剪影。犹如精灵般的潜水鸟从岸边的窝巢腾起,飞往平静幽暗的湖面上”。

  当瓦妮莎再次重游故地之时,依稀还是当年的那个景象,但是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已经将钻石湖泊改为了瓦帕卡塔湖。昔日的郁郁葱葱的丛林已经被商店、宾馆、舞厅和咖啡馆所取代。潜水鸟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彻底成为了繁荣兴旺的旅游胜地,原始的大自然彻底被人类的足迹所践踏破坏。同样,梅蒂斯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未被破坏的红河沿岸,在不断的抗争中遭到镇压,最终丧失了自己的领地。这不仅仅是钻石湖泊和红河沿岸的破坏,它象征着在人类足迹的铁蹄下遭到践踏的无数的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我们不是在开发大自然,我们正在蚕食我们自己,我们人类的未来。

  玛格丽特·劳伦斯作为加拿大当代最着名女性文学作家,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在女性的世界中进行缜密的思考,通过饱含深情的文笔和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了男权、女性和自然,向我们展示了一幕潜水鸟栖息地被占、濒临灭亡的生态悲剧, 一幕不屈不挠,拼死相争却希望幻灭的女性的命运悲剧, 一幕土着民族在社会边缘苦苦挣扎的社会历史悲剧。这些超现实的描写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警戒。

  参考文献:

  [1]王助.加拿大土着人中的特殊群体——梅蒂斯人[J].世界民族,2003,(6).

  [2] 谢娅莉.失去的家园——玛格丽特?劳伦斯《潜水鸟》赏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2.

  [3]姚兰.高级英语精读精解[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