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诗人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在《水仙花》中的映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09 共3369字
论文摘要

  一、《水仙花》是诗人心灵与自然的契合

    华兹华斯的名作有 《丁登寺》《水仙花》《孤独的收割人》等诗篇,其中 《水仙花》更是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被一代又一代人经久不息地吟诵。

  ( 一) 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

  《水仙花》是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学的成功实践。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着的 《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新诗最初的硕果,在其再版时,华兹华斯为它撰写的长序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长序》集中反映了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首先,诗人从诗歌的本质与创作主客体互动方面指出 “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诗歌是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主张人性的解放,想以此来拯救处于功利时代越来越僵化的人的心灵。其次,从诗歌的题材和语言方面来说,华兹华斯主张诗人应该写 “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在华兹华斯看来,“诗就是言,就是思,或者说三者是一回事,在历史的进程中,语言的本质沦丧了……语言要么沦为形而下的单纯的表达工具和营营碌碌的手段,要么被剥离为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 ‘诗意词藻’。”
  不表达具体思想和真实情感的语言,不但让人与世界的关系僵化、与自然割裂,人也失去了生机和创造力,失去了感受美好大自然和情感的敏锐力。因此,诗人反对空疏语言,重寻和使用建立在简朴生活之中的日常语言。虽然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主张发表之初受到了批评和质疑,但是 1797 至 1807 年是华兹华斯创作生命最旺盛的 10 年,也是他出色地实践自己诗学理论的时期。《水仙花》正是创作于此时。

  ( 二) 《水仙花》———诗人心灵与自然契合的结晶

  据诗人华兹华斯的妹妹回忆, 《水仙花》的创作缘起是一件日常生活小事。1782 年,华兹华斯在一次访友归来,途经乌尔华特湖畔,见到了又长又宽的一大片水仙花。这片在风中摇曳的水仙花带给华兹华斯深深的思索,也带给他美妙的感觉: “我们想这一定是湖水把种子漂到岸上,这小小的群体就此繁殖起来了。可是再往前走却越来越多。最后,在那树荫下面,我们看见,沿着湖岸约有乡间公路宽的一长条地方长着我从未见过的那么美丽的水仙。”
  两年后,在心中萦绕不断的水仙花带给华兹华斯创作的灵感,诗人写下了这首非常优美的抒情诗,并于 1807 年发表。这首诗是美丽的大自然在作者心灵中的沉淀,也是作者诗意心灵在水仙花飘逸身姿的寄寓,更是诗人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
  《水仙花》共分四小节。诗歌的前两节写遇见水仙花,“我”与美丽的自然景色不期而遇并描写了水仙花的风姿。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忽然见我看见一群)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第三节是感受水仙花,描写诗人的内心感觉,既欢乐又平和。诗歌的最后一节是忆梦水仙花,水仙花抚慰我的孤独,也带领我的心灵起舞。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诗人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

  二、诗人的自然观在 《水仙花》中的映射

  1797 年,华兹华斯移居索美塞得郡的阿尔福克斯登,开始和柯勒律治一起创作抒情歌谣集,在大自然里寻找慰藉,探讨人生的意义。此后十年间,华兹华斯创作了大量探讨以自然与人生关系的诗歌,其中的名篇除了上文提到的诗篇之外,还有 《不朽的征兆》 《序曲》等。这批诗作,包括 《水仙花》,用艺术形式很生动地表现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 一) 华兹华斯自然观的改变

  人的自然观是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随着世界观的改变而变化,当然,人的自然观的变化也会影响其世界观。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更迅猛,成为继荷兰和西班牙之后的新的世界强国。华兹华斯感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激进和血腥及英国资本主义文明带给人类功利的人际关系和僵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将身心转向大自然,逐渐形成新的自然观。

  ( 二) 人与自然万物和谐自得

  在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初期,正是人类对于真理、理性与大自然颇感失望的时期,人们责难自然是普遍的现象。华兹华斯的自然观首先包含着人与自然相得、契合,和谐共处的含义。华兹华斯通过诗歌表现了人与自然本为一体,人要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与大自然的精神合而为一。 《水仙花》很好地表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以诗歌的第一节为例,作者把 “我”看作是在大自然中一朵漫游的孤云,我与大自然中的黄水仙花不期而遇,我们都是自然的一分子,我欣赏着水仙花的起舞翩跹、千姿百态,仿佛看到了它们的欢笑,在午夜梦回,倍感孤独时,水仙花忽然如梦,诗人犹如庄周梦蝶,不知自己是翩翩起舞的水仙花,还是翩翩起舞的水仙花是诗人。

  ( 三) 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慰藉者

  早年生活的艰辛和父母亲情的缺乏,使得华兹华斯童年时代就钟情于大自然。大自然如同华兹华斯的精神母亲,安抚了他心灵的创伤,化解着他的精神危机。与重视探讨人性的复杂和革命是否具有正义性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相比,华兹华斯更着力于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大自然引领人回归本真和慰藉人的精神与心灵的作用。华兹华斯在着名的诗篇《丁登寺》中,多次感叹 “我”在精神上多少次求助于大自然,我在灵魂上曾多少次求助于大自然。
  如果说,在 《水仙花》这首诗的第一节, “我”还是在俯视着水仙花,作为主体欣赏者水仙花的娉婷之态,那么在第三节中,我已经从水仙花的自在自得和无忧无虑获得快乐,诗人久久不愿离去。作者写道: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诗人怎能不满心快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这个财宝就是它让诗人夜不成眠、幽思孤独之时,内心胀满幸福。

  三、诗人的生命观在 《水仙花》中的映射

  概言之,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生命观也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诗歌是诗人生命意识的外化,也是诗人生命观的艺术表现。不论是华兹华斯的诗论还是诗歌,都蕴涵着他丰富而又立体的生命观。

  ( 一) 华兹华斯的生命观与自然观密切相关

  崇尚自然是华兹华斯诗学、自然观和生命观的核心问题。华兹华斯的生命观与自然观密切相关。正如华兹华斯所言,诗歌是诗人心灵的成长。此外,诗歌也是心灵的密码,它是生命与思想的碰撞。华兹华斯认为大自然既具有人性,也具有理性和神性,是人类的老师,也是人类的朋友。华兹华斯的诗歌通过自然探讨人性,探讨生命的意义,寄托着作者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人不应该为名利所累,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应该仅有金钱关系,而是应该像童年一样,纯真自然,应该像湖畔的水仙花一样,展现生命的自然之美和蓬勃生机。人珍爱自然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人性的美也是自然美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人与自然都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们完整的生命形态都寻求融通有形物质世界和无形生命意识。

  ( 二) 生命要自在自足、昂然运动

  在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中,大自然的生命是自在自足的,生生不已的,那么人的生命的理想形态也是要自在自为,昂然活泼的。华兹华斯写大自然的诗歌在中国并不鲜见,这样的生命观也在王维的诗中有过更为深刻的表达,但是在西方诗歌史上却显得非常可贵。 《水仙花》的首句使用了“wander’d ( 漫游) ”这一动词,这个词语有无目的、随意的含义,体现着 “我”的无目的性: 我不知道下一时刻会飘向哪里,遇到怎样的风景,面临何种境遇,只是知道生命的旅程总要继续。接着,我们还应该尤为注意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crowd” 这个诗句。这句诗再一次强化了 “我” 发现美丽的水仙花属于无心之举。而对于湖畔、林下的水仙花来说,它本来就是天地之间美好的生命存在,不管 “我”来还是不来,不管谁会来,他就在那里生长、绽放,乃至凋落,然后进入生命的又一次轮回。诗人正是被它们的连绵不绝、闪闪发光并欢舞着的生命力折服和启示,让自己的生命节奏与其共舞,焕发昂然的生命精神。总之, 《水仙花》不仅出色地实践了华兹华斯重视心灵与自然契合的诗学观,也是其自然观和生命观的诗意表现。

  [参考文献]
  [1]任蠡甫,蒋孔阳,等. 西方文论选( 下卷)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5.
  [2]苏文菁. 华兹华斯诗学[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5.
  [3][美]斯普瑞特奈克. 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M]. 张妮妮,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 -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