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创作策略研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哥特式写作手法的起源与特征,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时,运用哥特式创作写法的技巧和策略。综合多方面,哥特式创作写法在《雾都孤儿》中的应用是具有较高价值的。
关键词:《雾都孤儿》; 哥特式; 创作;
Abstract:This paper refers to study gothic origin and features thoroughly from the gothic creating tactics. It analyzes creation background of novel and the writer's technique of gothic writing. Gothic writing method is of high value in the application of"Oliver Twist"in many ways.
Keyword:"Oliver Twist"; gothic; creation;
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雾都孤儿》使其代表作品之一。狄更斯在创作此小说时,运用了大量的哥特式写作手法。哥特式创作写法带有神秘、夸张和极端的特点,使得《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更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也更能够激发读者真实情感,引发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哥特式的起源与特征
(一)哥特式的起源
哥特式创作手法作为英美文学的发展传统之一,与其他的普通创作手法相比,其影响范围更广,发展时间也相对较长。"哥特"起源于日耳曼民族中一个贫穷、落后了且粗犷和野蛮的部落名字,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应用于建筑构建,并形成哥特式风格建筑。与哥特式风格相关的建筑普遍特征是窗户狭小不透光,屋子里常年不见阳光,阴森又昏暗的,并且每个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基本都具有地道,在以往的影视作品或书籍里面都可以看到,这个地道极有可能会成为藏尸的场所。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形容"哥特"一词时,大多数是一些阴暗、恐怖、神秘的形容词,可以看出人们对"哥特式"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经过后来的发展与转变,"哥特式"也逐渐成为一些艺术家创作书籍的一种手法,并与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等多种因素重叠,也可以将哥特式创作手法看作为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但与浪漫主义的创作写法不同,哥特式创作手法相对较神秘、恐怖、极端等。很多读者在阅读此种风格创作出来的作品时,其自身的情感因素能够很有效地被激发出来,形成同情、恐惧或是敬畏等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追求刺激的心理特点。
(二)哥特式的特征
哥特式的创作手法普遍是以夸张的、极端的和脱离实际的风格为主,以此来彰显出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但是,哥特式创作手法作为浪漫主义写作方法的一个分支,在创作过程中通常是以冰冷、消极的写作手法,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黑暗事件进行影射,并对阴暗面进行文字分析和描绘,将社会存在的虚伪和丑陋通过文字描述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哥特式创作写法还可以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将内容的善与恶、美与丑、残忍与善良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将写作出来的内容变得更具有层次感,通过这种形式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使读者对作者笔下所讲述的内容事件产生畏惧、同情和恐惧的心理特征,甚至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而后又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哥特式创作手法的理念与和谐观念产生碰撞,使其受观念的影响并未进行广泛扩展,但即便是受这些因素所影响,哥特式写作手法也并未被作家放弃,甚至是通过采用这种写作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抨击。将社会中存在的阴暗面和丑陋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叙述,揭发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社会底层人员的日常生活状态进行详细描绘,以强烈的反差创作手法,为人们展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例如: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应用,不仅更好地将那个时代的英国最底层社会群众的不幸生活展现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其他情感,还使哥特式创作手法从以往最边缘和不受读者喜爱的地位逐渐走向主流地位,占据浪漫主义及其创作手法中的一席之地,充分展现出哥特式创作手法的传统型。
二、《雾都孤儿》的简介论述
(一)《雾都孤儿》的背景简介
《雾都孤儿》是英国著名的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作品以英国首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和遭遇,这名孤儿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过上幸福的生活,并健康成长的故事。19世纪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将经济集中化,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但是,在这种过度发展与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资本主义者对底层人民身心方面的压迫,而低层的人民长期受各方面的压迫以及长时间的生活压力和体力劳作,使其心中产生反抗情绪,最终导致经济两极化与阶级的冲突也越发激烈。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加之作家、文学者用小说的方式对当时社会进行现实描述和抨击,使英国逐渐重视资本主义对底层人民造成的影响,积极出台济贫法案。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社会主体权利仍然在资产阶级手中,所以即便是相关政府出台《济贫法》,资本主义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也没有减少,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仍然生存苦难。所以,狄更斯作为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之一,为揭露当代社会的黑暗,批判资本主义权贵的腐败与阴暗面,他怀揣着悲悯的心理,利用哥特式的创作手法描写一系列生活中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让更多的读者们认识到当时英国社会的阴暗和腐败。并借助哥特式创作手法将读者带入《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当中,让读者们看到善良、渺小且又正义和坚强的主人公奥利弗与英国邪恶势力做出的斗争以及明确感知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二)《雾都孤儿》的内容简介
奥利弗·崔斯特作为《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类小说的主人公,出生在济贫院,生活环境艰苦。书中所描绘的平民为获得食物的独享权和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通常会排挤和欺负他人。所以,可以想象得到幼小的奥利弗·崔斯特在济贫院过着怎样的生活,但即便是长期遭受欺凌,忍受挨饿以及长时间的压迫,奥利弗·崔斯特对生存下去的欲望也并未泯灭,即使是后期的教区执事对其长期凌辱,也只是更加坚定了奥利弗逃亡的意志,最终促使他逃亡到伦敦,去获得更好的生存。然而,从这本写实小说的写作手法可以看出,即便是奥利弗逃亡到伦敦,期望获得更好的生活,也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当奥利弗刚逃亡到伦敦时,由于对伦敦的环境和社会风气不熟悉且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导致奥利弗误入贼窟,而贼窟中的一名首领因看奥利弗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但是比较聪慧、机灵,为自己获取更多财富而将奥利弗训练成一名扒手,让奥利弗通过偷盗的形式为其赚取更多利益。但是,由于奥利弗年纪较小,身体各方面还未发育完善,所以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当时的巡逻警察发现抓住,后来又经过商铺小贩的指认,确定奥利弗无罪,又将幼小的奥利弗释放出来。之后,奥利弗便一直住在布朗洛家中进行休养,在休养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温情,之后善良的奥利弗被布朗洛收为养子,让奥利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这种温情并未维持太长时间,因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哥哥赛克斯的出现而打破,使主人公奥利弗本就多舛的命运变得更加艰难。
三、《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作写法研究
(一)哥特式主体创作写法
在《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中,作者运用哥特式创作写法将社会底层善良的力量与邪恶的力量相互交融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描绘书中善良的小说主人公奥利弗在成长过程中受的打击与欺凌以及其又是怎样与邪恶势力进行抗争与最终获取幸福生活进行鲜明对比。《雾都孤儿》中的主人公奥利弗是代表生活在英国社会最底层人的现实写照,充分反映出在那个年代英国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以及资本主义对基层人民各方面的压迫和欺凌,但是无论生活怎样艰辛,也没有消除主人公奥利弗坚强、善良的意志品质,反而他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获得新生而不断努力。这本长篇写实小说中的其他邪恶人物形象,以奥利弗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利用哥特式创作写法,将小说中邪恶的人物结局描绘成始终无法战胜善良,善良的主人公奥利弗始终不会被小说中的魔鬼形象对自身所带来的伤害而打败。奥利弗始终持有善良坚强的品质,最终化身为具有温暖及正能量的天使形象。由此可以看出,《雾都孤儿》哥特式创作写法是以一种明升暗降的方式体现出那个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对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压迫,和对当时社会环境主导者进行反差行对比,以此来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之处。
(二)哥特式情节创作写法
作者在描述《雾都孤儿》中的情节背景,主要是以伦敦的街道、贫民窟等环境为主,利用哥特式情节创作写法将当时伦敦社会环境的肮脏、黑暗及恐怖的阴暗面,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描绘出来。其中,作为主人公的奥利弗,生活环境恶劣,大多数的伦敦底层人民都受到资本主义者的百般欺压,并长期生存在破烂不堪的房子中,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甚至有的底层人民因长期遭受饥饿和虐待而死亡,与资本主义者灯红酒绿的生活场景现场鲜明对比。很多读者在阅读此部分内容时,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生活环境的阴暗和恐怖,感受到主人公奥利弗生存的艰辛与痛苦。了解哥特式创作写法的人都知道,此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一个故事情节是不引人入胜的,没有一个情节是不带有悬念色彩的,所以这本长篇写实小说与人们经常阅读的小说风格迥异,并不是那种刚阅读完开篇便能猜到结尾的故事情节。同时,为增加《雾都孤儿》这份长篇写实小说的悬念与神秘感,狄更斯在应用哥特式创作写法创作小说情节时,在其中设置相对较多的悬念及转折点,使书中的故事情节安排更具有神秘色彩,更能体现出哥特式创作写法的形式特点。
(三)哥特式人物创作写法
很多阅读过《雾都孤儿》的读者都能感受到,该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都具有鲜明的哥特式特点,比如其中的赛克斯、蒙克斯以及费根等等,都是属于较典型的哥特式人物形象。首先以赛克斯比例,他在书中的形象是一个生活在伦敦最低层,备受资本主义压迫的不幸小人物,但是却与主人公奥利弗完全不同,虽然两者都是生存在社会最底层,且同样遭受着不公的待遇,可是他并不像奥利弗那样始终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心态,反而无恶不作。赛克斯为了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且生存下去,可以不择手段的去恃强凌弱、抢劫杀人。费根作为典型的哥特式人物形象之一,与赛克斯同流合污,费根负责出谋划策,赛克斯则负责实施犯罪行动,两人共同犯罪。在书中,赛克斯杀害奥利弗最好的朋友南希,使得奥利弗失去最好的朋友,并一度感到绝望和痛苦。虽然狄更斯在创作《雾都孤儿》时运用的是哥特式人物创作写法,并创作出几个典型哥特式人物形象,但狄更斯人始终以主人公为中心,对其朋友和朋友的死亡原因进行描述,为整个故事的结局做铺垫,并明确表明坏人最终会被绳之以法。
(四)哥特式谜团创作写法
《雾都孤儿》中哥特式谜团的创作写法,便是围绕主人公奥利弗父母身份而展开的,从一开始便带着一层神秘面纱。在故事情节的开始之初,通过狄更斯对主人公奥利弗的描绘,很多读者都认为,主人公奥利弗是孤儿,是被父母遗弃的,也没有其他的亲人,并一度为生活在当时伦敦背景下无依无靠的奥利佛感到心痛和同情,始终认为奥利弗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但是,因狄更斯在创作《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是所采用的是哥特式谜团创作写法,所以狄更斯从一开始便埋下伏笔,为后期主人公奥利弗身世谜团的揭开附上神秘色彩。所以,就在这本小说即将要结束的时候,奥利弗的身世谜团出现了转折,便是奥利弗找到亲人,并且还拥有与书中其他人物相比更多的亲人。主人公奥利弗亲人的出现,使奥利弗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他不仅遇见他父亲的生前好友布朗洛,还遇到姨妈罗斯小姐,姨妈罗斯小姐的善良,令奥利弗感受到家的温馨。随之出场的便是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哥哥蒙克斯,而蒙克斯的出现并没有为奥利弗带来温暖,甚至为何奥利弗争夺家产与费根联手将奥利弗变成一名罪犯,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将亲情血缘抛之脑后。虽然最后哥哥蒙克斯实施陷害没有成功并获得惩罚,但也对渴望获得亲情温暖的奥利弗造成一定伤害。这便是狄更斯运用哥特式谜团创作写法对《雾都孤儿》埋下的身世伏笔,为读者带来一定精神冲击和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使读者对《雾都孤儿》这本书更加喜爱和尊重。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雾都孤儿》哥特式创作写法的分析和描述可以看出,狄更斯在创作这篇长篇写实小说时,有效利用哥特式创作写法对书中不同人物群体形象进行塑造,分别体现主人公奥利弗的善良和其他配角的阴暗面与邪恶面,其中也有少数善良的人儿帮助奥利弗渡过难关,这种创作写法是这本书变得更加富有层次感。同时,哥特式创作写法在《雾都孤儿》中的运用还为读者带来新的体验,调动读者的情感因素,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奥利弗的成长经历感到同情和痛心的同时,也对书中的负面人物形象感到恐惧和害怕,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由此可见,哥特式创作写法的运用,使《雾都孤儿》变得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乔德玉。论《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作手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1):126-128.
[2]曹献玲。《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作手法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152-153.
[3]王静姝。《雾都孤儿》中哥特式创作手法的体现[J].文学教育(上),2018(7):49.
[4]黄青青。基于多维视角的《雾都孤儿》哥特式城市形象塑造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84-87.
[5]刘远。论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J].语文建设,2014(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