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智利与中国葡萄酒出口规模比较
智利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开放、 透明的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美洲国家。 智利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 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出口国, 如图 1 所示, 仅位于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之后。 并凭借中国—智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葡萄酒进口来源国, 2012 年智利对中国出口葡萄酒 1.44 亿美元。
①同期, 中国葡萄酒产业虽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在出口方面却无所作为, 出口规模一直不大, 这与中国近年来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趋势不符。 21 世纪以来, 智利与中国的葡萄酒出口趋势发展完全不同, 智利是葡萄酒新世界成员, 如表1 所示, 葡萄酒出口规模大且增长迅速 , 从 2001年的 6.47 亿美元发展到 2012 年的 17.98 亿美元,即便是全球金融危机也未能阻挡其出口增长的脚步, 占世界葡萄酒出口的 5.44%, 而同期中国的葡萄酒年出口额在 2006 年之前一直维持在 3 百万美元~5 百万美元, 2006 年突破 1 千万美元, 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 直到 2012 年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达到 7 700 万美元。【表1】
②中国与智利在葡萄酒出口方面的表现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找到原因, 其中由比较优势造成的出口竞争力差异是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 有必要比较分析智利和中国葡萄酒出口竞争力, 然后再剖析其他原因, 从中找到差距所在, 以便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和葡萄酒出口的更好发展。
二、 智利与中国葡萄酒出口竞争力的比较
为了对智利与中国葡萄酒出口表现的差异进行分析, 本节先比较二者葡萄酒的出口竞争力。
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 测算一种产品国际竞争力,常用到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也叫 RCA 指数) 和贸易竞争力指数, 本文也使用这两个指标。
1. 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RCA)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 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 即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而现实中比较优势的衡量很困难, 学界往往采用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这一指标,用相关出口数据进行测算。 该指数是用某种产品出口额在一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与世界该产品出口与世界总出口的比重做对比, 取值为 0 到无穷大。 通常认为 RCA 大于 1, 为有比较优势, 小于1, 为没有比较优势。 该指数还可以用来判断出口竞争力的强弱, 其中大于 2.5 的被认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0.8 以下的被认为不具有竞争力。【表2】
2001~2012 年两国葡萄酒的 RCA 指数计算结果如表 2 所示。 就中国而言, 2001 ~2012 年间,所有类型的葡萄酒的 RCA 指数绝对值都很小, 均在 [0, 0.2] 范围内, 这说明中国在葡萄酒生产上完全不具备比较优势, 几乎没有出口竞争力,而且这种情况没有改变的迹象。智利的RCA 指数虽然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但绝对数值始终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在 (8.67, 16.37) 范围内, 因此可以判断智利的葡萄酒不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还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 即便是与其他葡萄酒出口大国相比, 智利的 RCA 指数也毫不逊色, 如图 2 所示。 2012 年世界上主要的葡萄酒出口国普遍具备较高的比较优势, 德国和美国的 RCA 为 0.5,其余国家的 RCA 指数都大于 4, 尤其新西兰和智利的 RCA 指数分别为 13.03 和 11.41, 智利仅次于新西兰, 完全胜过世界葡萄酒头号出口大国法国。
2.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用一种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产品进出口总额之比来衡量, 其取值介于-1和 1 之间: 大于 0 时, 为有竞争力, 越接近 1,说明竞争力越强; 反之, 小于 0 时, 为没有竞争力, 接近-1, 说明竞争力越弱。 2001~2012年智利与中国葡萄酒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结果如表 3 所示。 智利的葡萄酒贸易竞争力指数始终不低于 0.94, 最高时达2. 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是用一种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产品进出口总额之比来衡量, 其取值介于-1和 1 之间: 大于 0 时, 为有竞争力, 越接近 1,说明竞争力越强; 反之, 小于 0 时, 为没有竞争力, 接近-1, 说明竞争力越弱。 2001~2012年智利与中国葡萄酒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结果如表 3 所示。 智利的葡萄酒贸易竞争力指数始终不低于 0.94, 最高时达到 0.99, 说明其贸易竞争力极强。 中国的葡萄酒贸易竞争力指数始终为负数, 且从-0.66 逐渐下降, 越来越接近-1, 说明中国葡萄酒出口的贸易竞争力完全没有, 这也是中国葡萄酒进口不断增长, 并成为世界主要进口国的原因, 不仅在世界市场无法与他国葡萄酒进行竞争, 就连受关税保护的国内市场也在逐渐丢失。【表3】
通过对中智两国葡萄酒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可以发现智利葡萄酒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极强的贸易竞争力。 而中国葡萄酒虽然产业规模和国内市场都不小, 但却缺乏比较优势, 也完全不具备贸易竞争力。
三、 两国葡萄酒贸易竞争力差异的原因探究
上述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智利葡萄酒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而中国葡萄酒则几乎完全没有竞争力。 中智两国葡萄酒出口竞争力的差异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既有先天禀赋的原因, 也有后天宏微观因素的影响。
第一, 先天禀赋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自然条件。 智利位于南美洲大陆的西端, 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沿海国家, 西邻太平洋, 东依安第斯山脉,适合葡萄生长, 被认为可以与最富盛名的法国波尔多相比。 当然先天禀赋的开发利用也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因为具有相同或相似气候条件的地区可能发展其他的产业。 关于智利葡萄酒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是从 16 世纪初期由西班牙传教士种植葡萄酒以提供弥撒用葡萄酒, 1830 年智利政府设立国家农业研究站, 大量引种法国和意大利优良葡萄品种, 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智利葡萄酒产业真正的发展较晚,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 其葡萄酒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智利一直是国际葡萄酒厂商关注的地方。 在政治上实现稳定之后, 国外资金开始进入智利葡萄酒产业。
随着欧洲、 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的流入, 智利葡萄酒产业有了很大起色, 不仅葡萄酒品质提高很快, 还出现了一些受国际市场欢迎的品牌, 并且价格非常有诱惑力。
第二, 智利葡萄酒经过数百年发展, 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产区划分。 智利地形狭长, 从南到北绵延数千公里, 跨 38 个纬度, 南北气候差异很大, 适合不同品种的葡萄生长。 智利于 1994 建立了法定产区系统, 将葡萄酒产区分为科金博大区(Coquimbo Regions)、 阿空加瓜大区 (AconcaguaRegions)、 中部山谷大区 (Central Valley Regions)和南部大区 (Southern Regions) 四个大区, 利马里谷 (Limarí Valley) 等 14 个产区。 智利葡萄酒产区的划分不像法国等老牌葡萄酒生产国家那样严格, 企业自主空间较大, 在生产方面可以采用机械化手段。
目前, 中国已经形成了东北、 渤海湾、 河北、 吐鲁番、 云南、 甘肃等葡萄酒主产区。
每个地区充分发挥各主要葡萄酒产业的区位优势,结合其地形、 土壤、 气候条件, 发展适宜的葡萄品种, 以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 如东北因气候寒冷, 主要适合山葡萄, 山东半岛雨量充沛, 土壤类型多样, 温度适宜, 是国内最有名的葡萄酒产区, 尤其是烟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适合葡萄生长, 聚集了包括张裕、 长城等在内的大批葡萄酒企业, 被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局评为葡萄酒海岸带。 但中国葡萄酒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高, 因此未能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定产区系统。
第三, 与其他葡萄酒主要出口国一样, 智利建立了葡萄酒分级标准。 差不多在葡萄酒产区划分的同时, 智利建立了葡萄酒分级制度。 智利的葡萄酒分级制度不像法国那样严格, 对产区、 葡萄品种、 葡萄栽培技术和酿酒工艺等没有特别要求, 只是针对同一酒庄的不同级别葡萄酒进行分级, 且不同酒庄生产的葡萄酒不能直接按照分级进行比较。 智利葡萄酒共分五级: 第一级, 品种级 (Varietal), 只列明葡萄品种, 是最基本的酒;第二级是珍藏级 (Reserva), 表示品质好过品种级, 使用橡木桶储存过的; 第三级, 特级珍藏级(Gran Reserva), 使用更新的桶贮藏的、 质量更好的葡萄酒; 第四级, 家族珍藏级 (Reserva DeFamilia), 基本上属于一个酒庄最好的酒, 或特殊出品; 第五级, 至尊限量级 (premium), 比家族珍藏更好, 但数量有限。 葡萄酒分级标准的建立,使得消费者可以较好地了解产品的品质, 从而做出理性的购买选择。 智利中低端葡萄酒生产中较多使用机械化作业以降低成本, 但是高端产品为了保证品质, 则采用严格的手工制造。 中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葡萄酒分级标准, 各主要厂商自行建立了分级标准, 如张裕根据产品品质将其葡萄酒分为大师级、 珍藏级、 特选级和优选级 4 类; 长城的等级则有 “四星”、 “五星”, 价格与星级成正比, 另外还分 “A 区”、 “B 区” 等等。 混乱的分级标准令消费者难以辨别, 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第 四 , 智 利 葡 萄 酒 产 业 集 群 的 调 研 发 现(Evert-Jan Visser, 2004), 创新 、 交易培训 、 国际化、 营销和推广是影响智利葡萄酒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就营销推广而言, 智利葡萄酒凭借其公道的价格被视为 “质优价廉” 的产品, 但如果过于依赖低成本低价格策略, 有可能使自己锁定于低端市场。 智利葡萄酒在伦敦国际葡萄酒挑战大赛上获得了 8%的奖金和 7%的奖牌, 说明智利葡萄酒的品质和口感都很出色。 于是如何将一些厂商的低价策略和另一些厂商的高端定位结合起来, 成为一 个 现 实 的 形 象 效 应 问 题 。 DiegoLubian & Angelo Zago (2013) 认为智利葡萄酒出口已经依赖于品质竞争而非价格竞争。 智利已经产生了一批葡萄酒品牌, 如 MONTES 蒙特斯酒庄、 卡丽德拉酒园 (Caliterra) 和 卡 奇 拉 酒 庄(Catrala) 等 。 但由于智利在很多市场上没有名气, 建设 “智利品牌” 这一国家品牌不仅能促进葡萄酒出口, 也有利于促进智利其他消费品的出口, 智利葡萄酒协会在推广智利国家葡萄酒品牌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技术创新是影响智利葡萄酒竞争力的第二个因素, 专家们认为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摆脱对进口技术 (竞争对手的技术) 的依赖。 但由于技术创新有较大不确定性,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并且能产生技术外溢, 因此应该是一些集体行动。 在国际化方面,智利葡萄酒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成功实现了市场多样化, 不断扩大对中国、 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 出口地理方向非常合理。 另一方面, 实现了向高端市场的迈进。 另外, 智利葡萄酒企业采取一致行动来获得新市场, 并且尽力避免出现差额出口和降价销售的局面。而中国葡萄酒产业起步晚, 出口规模小, 产业集群内部缺乏合作, 在国际化和营销推广方面缺少集体行动。
第五, 外贸政策方面的扶持。 智利葡萄酒属于外向型产业, 品质较高的葡萄酒主要面向出口。 智利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葡萄酒出口, 如通过与美国、 欧盟、 中国等众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 降低进入各国市场的门槛。
例如,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启动以后, 中国对从智利进口的葡萄酒关税进行了削减, 分 10 年时间每年按照基础税率的 10%降低税率, 最终目标为零关税。 因此, 智利对华葡萄酒出口可以享受远低于最惠国关税的待遇, 这也是智利葡萄酒对华出口增速明显快于对其他市场出口增速的主要原因。 欧盟—智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欧盟也逐步降低从智利进口的葡萄酒关税, 最终目标是四年内税率降为 0。因此, 智利葡萄酒厂商借助国家实施 FTA 战略的机会, 可以利用各伙伴国进口关税的降低促进葡萄酒出口。
第六, 与中国相比, 智利葡萄酒出口的地理方向分布非常合理。 如表 4 所示, 中国葡萄酒出口地理方向越来越不合理, 2001~2006 年间, 出口市场还比较分散, 但是 2011 年和 2012 年就过于集中在香港特区市场, 其中 2012 年对香港特区的出口占中国葡萄酒出口的 93.74%, 意味着中国几乎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了香港这个篮子, 风险很大。 2001~2012 年间, 智利葡萄酒出口地理方向比较分散, 最大的 10 个出口市场所占比重始终在 70%左右, 其中美国为最大出口市场, 2012年所占比重仅为 16.86%。 尤其是对美国、 英国、德国等发达市场的出口额占智利同期葡萄酒出口额比重有明显下降, 而对中国、 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则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受益于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双边关税削减计划影响, 中国市场 所 占 比 重 从 起 初 的 1.16%发 展 到 2012 年 的8.03%。【表4】
但是在葡萄酒出口商品结构方面, 中国要优于智利。 如表 5 所示, 2012 年中国出口的葡萄酒中主要是 HS220421 小于 2 升包装的这种产品,单价达到 41 043 美元/ m3, 所有类型葡萄酒的出口均价也达到 37 765 美元/ m3。 而同期, 智利出口葡萄酒中 HS220421 仅占 60%不到, 出口单价为3 185 美元/m3, 占出口第二位的是大于 2 升包装的 HS220429, 出口均价为 1 142 美元, 所有类型葡萄酒出口均价为 2 392 美元/m3, 远远低于中国葡萄酒出口价格。【表5】
四、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比中国和智利葡萄酒出口表现和出口竞争力, 可以发现: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智利在生产葡萄和葡萄酒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智利国内葡萄酒产业政策的扶持,葡萄酒产区的划分, 葡萄酒分级标准的建立, 智利国内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发展等都为智利葡萄酒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辅之以各种外贸政策, 智利葡萄酒出口得以快速发展, 并成为葡萄酒新世界最重要的成员。 智利葡萄酒出口地理方向非常合理, 相对分散, 没有对哪个或哪几个主要市场形成严重依赖, 但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如中国, 出口均价远低于中国。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在以下方面向智利学习以提高中国葡萄酒国际竞争力。
1. 建立统一的国产葡萄酒分级标准
智利以及其他葡萄酒出口大国均建立了统一的葡萄酒分级标准, 有助于国内外消费者辨别、购买葡萄酒。 “缺少统一的葡萄酒分级标准已经影响了中国国产葡萄酒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 相关政府部门应负责组织制定葡萄酒分级标准。 具体可以由行业中的主要企业牵头, 建立统一国产葡萄酒分级标准, 改变当前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
至于是按照产区标准、 树龄标准、 年份标准还是酒庄标准, 则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并进行有效的监督, 规范企业的标注行为, 便于国内外消费者识别、 挑选,有利于国产葡萄酒行业的顺利发展。”
德国的分级标准可能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国产葡萄酒, 消费者只需了解其分级标准即可判断葡萄酒的品质,但是这需要政府的严格监督管理, 意味着政府要以自身信誉做担保。 而中国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要靠政府管理来控制葡萄酒品质恐怕消费者不会买账。
2. 提供产业政策上的扶持
对葡萄酒产业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是有必要的。 葡萄酒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 有学者认为,多头管理、 政出多门是制约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因此, 有必要在葡萄酒主产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葡萄、 葡萄酒局专门进行管理和服务, 这一点烟台已经开始实施, 其他地区可以仿效, 但不要搞成仅仅增加了一个衙门。 必须将葡萄酒视为农产品并给予特色优惠政策, 如适当的农业补贴。 葡萄酒不同于白酒, 酒精度低且富含各种有益成分, 有利于身体健康, 所以国外通常把葡萄酒视为农产品, 从而提供一些 WTO 允许的特色政策, 包括补贴。 中国也应对酿酒葡萄的种植户进行农业补贴, 从而降低原料成本, 以便提高最终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3. 给予外贸政策上的支持
国产葡萄酒的成本居高不下, 整体品质却不高, 只有少数企业有能力提供有特色的高品质葡萄酒, 在国外高中低端葡萄酒的进攻下不断丧失国内市场份额。 必须以攻代守, 直击国外市场,在与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 才有获胜的可能, 因此政府有必要从外贸政策角度鼓励国产葡萄酒走出去。 智利可以利用与他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机会促进本国葡萄酒的出口, 中国也可以。 例如, 智利在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取消了中国产葡萄酒 (HS2204) 的进口关税, 中国葡萄酒厂商可以尝试凭借差异化的产品进入该市场, 绝对不可以试图以低价渗透方式进入, 因为智利葡萄酒出口价格远低于中国葡萄酒出口价格。 同样, 其他自由贸易伙伴也会或多或少的提供远远低于最惠国关税的待遇, 中国葡萄酒企业应该把握机会, 以弥补自身成本过高的不足。
4. 鼓励国内葡萄酒企业采取集体行动
作为葡萄酒新世界 5 国之一, 智利在推进葡萄酒的国际化方面采取了集体行动的方法, 由政府和葡萄酒行业协会等进行集体推广, 在创新方面也意识到集体行动的必要性。 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葡萄酒出口没有发生像其他出口行业一样的恶性价格竞争, 并保持较高的出口价格, 但如果出口厂商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合作, 而是过于强调竞争, 则有可能使中国葡萄酒出口也走上恶性价格竞争的不归路。 因此, 国内葡萄酒厂商不仅要进行合作推广, 组织或参加国际展览会, 在世界范围内打造 “中国葡萄酒” 品牌, 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出口葡萄酒的中高端形象, 避免在低端市场厮杀; 还应该联合起来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 另外, 葡萄酒行业协会应引导企业积极与国内相关高校进行合作, 培养葡萄种植、 葡萄酒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注 释]
① 本文中各国葡萄酒贸易总额均指 HS2204 类产品。
② 但这一数据有可疑之处, 因为中国的出口数据远远低于香港特区、 法国等进口地统计的从中国进口数据。
[参考文献]
[1] 李德美. 智利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考察报告 [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3(3).
[2] Evert Jan Visser. A Chilean Wine Cluster?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in the Phas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EB/OL]. 2004.
[3] Diego Lubian & Angelo Zago. Price or Quality Competition OldWorld, New World and Rising Stars in Wine Export [EB/OL].2013-03-15.
[4] Felicitas Nowak-Lehmann D.,Dierk Herzer,Sebastian Vollmer. The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Chile and the EU: Its PotentialImpact on Chile's Export Industry[EB/OL]. 2005.
[5] 姜书竹.中国葡萄酒出口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3(10).姜书竹: 智利与中国葡萄酒出口的比较研究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