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相关研究综述
外贸战略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总路线及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曾提出过“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三来一补战略”、“多元化市场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调整外贸结构扩大内需战略”等外贸战略。
商务部在广交会举行的“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会”上首次发布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2010),提出到2030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这个目标分个阶段: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在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商务部的这份报告明确了建立贸易强国的目标与步骤,以及相应的外贸政策。北京工商大学举办“首届贸易强国论坛”(2010)提出了贸易强国的六大条件:
1)贸易强国必须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2)积极参与国际分工;3)服务产品贸易额比重大;4)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大;5)货物贸易规模大;6)对外开放度大。
关于中国外贸战略的研究,自2008年以来掀起了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外贸战略研究主要围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个主题,研究应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第二个高潮是在2013年之后,随着美欧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以及美国加快推动TPP,针对中国的地区主义抬头令学界再次关注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耿莉萍’(2008)率先提出了调整中国外贸战略的迫切性。李亚芬= (2010)强调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上调整中国外贸战略。余华3 (2010)首次注意到外贸战略调整需要金融支持。胡麦秀“(2012)认为中国应针对美国的TPP战略及时调整外贸战略。蔡亮’(2012)分析了日本通过加入TPP,支持美国在战略上“重返亚洲”,配合美国牵制中国在东亚发挥影响力的战略布局。翁爱云(2013) "强调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战略的前提是要有匕个亨有独立主权的强有力中央政府。胡鞍钢,(2013)提出习习造“对外开放升级版”,继续奉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战略。
综上所述,按照研究视角划分,当前外贸战略研究大多数从外贸本身进行研究,少部分从金融、改革开放、地缘政治的视角进行研究。本论文倾向跳出外贸研究外贸战略的研究方法,强调从政治、军事、法律等综合视角研究并制定中国外贸战略。
二、英德美对外贸易战略的回顾及对中国启发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外贸就伴随这资本主义而迅速发展,成为近现代国与国之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英国、德国、美国三个国家外贸战略最具代表性,因而,研究这三个国家对外贸易战略对制定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借鉴意义。
(一)英国的外贸战略
在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前200多年,也即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大航海时代以来,重商主义是欧洲的主流思潮。英国在重商主义外贸战略的引导下,制定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及外贸管制外贸战略,将航运业和渔业当做后备海军力量予以扶持,将殖民地当做宗主国的财富和资源予以盘剥,将打击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海军力量作为军事目标。在《国富论》出版前13年,也即1776年,英国已经粉碎了西荷法的海军力量,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当时的英国的外贸战略除了充分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特点,更强调军事力量对外贸的护航。
随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及在国际贸易中领导地位的奠立,英国有实力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作为宣判重商主义死刑的《国富论》强调自由经济与自由贸易,而当时英国工业革命为推行自由贸易创造了条件。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但是,他从来没有否定重商主义关于国家军事力量保卫经济利益的观点,他强调“君主的首要责任,即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独立社会的暴力和入侵,只能靠武力手段来履行。”重视外贸战略背后的军事力量将英国从海上霸主送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
(二)德国的外贸战略
与惮斯麦铁血政策一并为德国近现代工业的成长与壮大保驾护航的近代德国外贸战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源自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希.李斯特。面对质优价廉的英国产品,为了保护德国新兴资本主义经济,李斯特提出来贸易战略分阶段学说,主张在经济发展初期,保护幼稚产业,等待幼稚产业发展壮大后,再实行自由贸易,同时,李斯特不主张用行政手段保护,而主张用关税等经济手段进行保护,不主张保护农业,而主张保护工业。以李斯特保护主义理论为基础制定的德国外贸战略,把“自由”与“保护”作为实现“利益”这.唯一目标的手段。
坚决地反对斯密自由贸易的李斯特,对军事力量的态度与斯密的观点却是完全一致的。李斯特认为“军事力量比财富更重要”,市场秩序与财富需要军事力量去保护。
(三)美国的外贸战略
作为美国建国初期财政对外贸政策的制定者,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却更愿意接受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观点。汉密尔顿坚持李斯特的观点,强调美国这样的年轻国家不能与英国这样的老牌制造业国家竞争,主张实施进口关税,限制原材料出口,给予出口企业赞助和补贴。19世纪美国式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政治上体现为奉行“不介入欧洲事务,也反对欧洲干预美洲事务”的门罗主义,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美国式贸易保护主义战略针对性明显,它是对英国实行保护主义,而对美洲国家则主张自由贸易,带着“孤立”色彩的门罗主义实质并不是主张“孤立”,而是把美洲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注重美洲内部的合作,这也是区域合作思想的萌芽。
第二,相对于英德,美国外贸战略除了强调贸易保护,更加重视“进口替代”与“区域合作”,这与美国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是有关系的。
第三,强调运用军事与法律力量护航外贸战略。一方面,汉密尔顿非常重视发展美国海军和远洋商船队,他指出“建立合众国海军这一目标,由于将利用所有州的资源,因而远不像建立任何一州或部分的半睑的海军那么难以达到。”另一方面,汉密尔顿强调运用法律手段与力量,他坚决反对欧洲列强之间转让美洲殖民地,主张在西印度群岛及海域展不美国海军力量。从法国人卜匕购买路易斯安那州,尽管最终未能经他手,而由杰弗逊完成,但是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外贸战略,而且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战略重视“大棒”与“胡萝卜”互相配合,“大棒”就是军事力量,“胡萝卜”就是法律力量。美国的外贸战略对军事与法律的同等重视,相对于英德对军事的偏爱,不仅是进步,也对中国外贸战略更具参考价值。
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放弃门罗主义,走出美洲,对外贸易战略也由贸易保护主义转向了自由贸易。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欧洲列强的城市、工业、财富、人才,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美国通过北约在军事上控制西欧,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会在金融上控制世界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体系。作为国际贸易规则的积极参与者与主要制定者,美国是国际贸易中的最大获益者之.,在大多数领域美国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但在若干涉及美国切身利益的高科技领域,美国又实施保护主义措施。
20世纪美国外贸战略出现两个转变:
第一,美国强调自己主导的全球产业转移及国际分工。在产业升级及转移的客观趋势下,作为倡导及维护自由贸易的美国必须放弃某些产业,其实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主动放弃,美国将服装鞋帽、锅碗瓢盆、电视制制造等产业转移到日本、东南亚、中国。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放弃的产业主要是中间产业,即制造业;对于两端的产业,即高科技与资源、农业、能源,美国始终抓住不放,因为控制了产业两端,即掌握了创新与控制了成本,可以调控整个产业链。
第二,美国重视运用汇率、利率等金融手段。1992年,美国通过汇率手段逼日圆升值,消灭了主要贸易竞争对手。随后,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一举控制东南亚经济命脉。美国华尔街金融力量对世界经济的调控更显突出。2008年本来是美国的次按危机,却能巧妙地通过雷曼兄弟破产及一系列金融伎俩转移为欧洲的经济危机,同时,通过QE施刺激中国轻率出台4万亿计划而延误了转型升级。
20世纪与19世纪美国外贸战略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军事力量。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依然效仿之前的列强,重视军事力量对国际贸易秩序的维持,在世界主要航道、战略资源地区都设置军事据点派驻美军。一旦某个国家破坏了“贸易自由”,不仅以维护贸易自由的名义予以打击,而且以推翻“独裁”的理由予以颠覆。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战略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不同的国情及所处的时代决定了采取不同的外贸战略;其次,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战略,都离不开军事力量、法律力量、金融力量的支撑;再次,英德外贸战略重视军事力量,而美国外贸战略重视综合运用军事、法律、金融力量。
三、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及政策建议
2014年是转折之年。中国经济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正以新的目标,按照新的步伐进行调整与发展,中国外贸战略随之进行调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新外贸战略包括三个内涵:
第一,中国外贸战略的目标选择。中国外贸战略不是‘`}}l汇”而是“国强民富”,其中“国强”与“民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民富”的“国强”
是不可持续的,让外贸惠及13亿人民,让外贸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才是中国外贸战略的目标。
第二,中国外贸战略的方式选择。至于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战略的选择,中国应该选择自由贸易战略,这是因为,首先,中国是一个生产大国;其次,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对于已经加入W TO并成为荣登世界工厂的中国,充分利用W TO规则反对借低碳、环保、绿色旗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这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巨任务。
第三,中国外贸战略的手段选择。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大国,无疑都是以自由贸易为旗帜,或者在经过贸易保护主义阶段后,随着国力的强盛,最终会转向支持自由贸易政策。中国外贸战略要强调运用法律力量与金融力量,呼呼强大的海军与金融力量的配合与支持。
具体政策建议为:
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及相关法律体系。纵观世界大国,外贸战略从来不是依靠政策与行政手段去推动的。
第二,重视发挥金融及跨国公司的作用,重视通过人民币汇率的调控以及其他手段与工具,站在更高层面推动外贸战略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玉军.《国际贸易实务》,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4月第一版.
[2] 皮德.帕雷特主编,时殷弘等翻译.《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 .
[3] 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翻译:《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 商务部研究院:《后危机时代中同外贸规划由大转强 "路线图”》.
[5] 金圣荣 .《贸易战:全球贸易进化史》,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