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教授热荐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11-26 共11091字

  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国际经济合作论文范文,提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范文。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范文第一篇:新形势下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思考

  作者:常青青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际合作、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积极开展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最新理论指引。在新形势下,通过全面开放思想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通过"一带一路"思想与区域经济发展开创多边合作新模式,催生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通过法制经济思想与全球政策协调新体系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基础,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活力;通过和平发展思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我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兼顾国内外两个大局,毫不动摇地走和平崛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促进共同发展来构造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国家全局对外战略的推进中,积极投身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构,在和平发展的框架下通过推动区域合作来加强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国际经济合作;和平与发展;

  作者简介:常青青(1990-),女(汉),河北邯郸市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公共政策、公司治理等方面研究。;

  基金: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资助(20XWC08);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economic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the latest theoretical guidelin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tiv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should open our minds in an all-round way and build 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rough the idea of one belt, one road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 new pattern of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has been created, which has created a new patter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rough the new system of legal economic thought and global policy coordination; Through the idea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hina shows a beautiful blueprint for common vigorous development with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verall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unswervingly follow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aceful rise, so as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to build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overall foreign strategy, we should actively devote ourselves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and strengthen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by promot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Keyword:Xi Jinping's socialist economic thought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eace and development;

国际经济.png

  一、引言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要讲话和论断,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经济思想,指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发展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可以梳理出我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架构,在这个理论架构的指引下,我国全力投身于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重塑过程中,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号召力逐步提升,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1.因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进行国际经济合作,深入领会把握其中的精髓和核心要义,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全球经济新格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将从全面开放思想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一带一路思想与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法治经济思想与全球政策协商新体系、和平发展思想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二、全面开放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影响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我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开放积蓄了理论动力。面对世界形势的客观变化和新的发展要求,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提出了"世界各国应该紧密联系、利益融合,实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合理眷注他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精诚团结,互利共赢"的指导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发展主题,促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商向广阔的领域投资,推行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采用宽松的投资准入条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限额规定、订立完善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促进自贸区建设、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等2,这些措施扩大了对外贸易覆盖面,优化了中国对外开放布局,提升了体制机制活力,探寻了国际贸易新模式,推进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进程。充分发挥G20峰会、"1+6"圆桌会议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论坛、APEC领导人会议、上合组织理事会等一系列合作机制,引导全球经济方向,积极参加国际经济新规则的制定,推行现阶段国际经济治理框架改革层层深入,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间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二)推动国际事务变革,积极投身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构建和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它包括了资源与空间配置、开放与合作领域、境内境外的改革内容以及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要求,覆盖的范围是全方位的,从总体上体现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发展的战略意志".长期以来,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把持着全球贸易法则体系的制订权资源优势,在全球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因而一直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中获得额外利益。近些年来,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动摇了西方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全球的政治经济的格局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阻滞这种发展趋势,曾经的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旗手却在逆流而上以各种借口设置贸易壁垒、贸易障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最主要的国家,搭建起多重的合作共赢战略平台,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因此,为了体现出国家战略利益,实现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新机制的建设,我国应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和整合全球资源,投身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筑3.

  三、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开创多边合作新模式,实现合作共赢促发展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向全世界发布,这奠定了中国进行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基调。建设"一带一路"获得了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赏。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将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间合作,聚焦发展这个根本,全力以赴地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探索国际经济合作新领域,为实现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均衡发展增砖添瓦4."一带一路"是双向的。我国通过"一带一路"的传导机制将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化解,也可以通过沿线国家稳定资源供应拉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开发,挖掘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带动沿线各省份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进行供给侧转型升级。而对于周边国家来说,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和巨大商业潜力。例如,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存量已经达到445.68亿美元。这大大拉动周边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开创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二)催生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从全球的视野出发、以全面的开放,实现全局的整合,突破了长期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分散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改变了原来本位性的区域格局,将点状、块状连接成带状、片状。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中亚辐射形成了一个互联互通的经济带,并通过欧亚大陆桥与欧洲联通,西南向南亚、东南亚内陆地区连接,东部地区及沿海区域通过"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东盟和中亚、非洲、欧洲延伸,带动了多个区域经济合作5."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外交政治领域的"包围圈",极大拓展了我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其实质是将各个区域经济带串联起来,将会对全球经济版图的改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基于全球视野的基础上,将我国国内所有的省域,地区性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整合,全部融为一个整体。涵盖了与东盟国家的区域性经济、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一系列的双边、多边的区域性经济合作体系,这也是我国国际经济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四、法治经济与全球政策协调新体系

  (一)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6."法治经济敦促在市场资源分配过程中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7,通过完善市场运行规则,在科斯定律基础上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并兼顾公平、公正,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方针政策8.在完善产权治理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大地促进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使我国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具备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先行者、国际经济规则的创新与重新构建优势的条件。

  (二)保障我国参与全球政策协调体系通道的顺畅

  2017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世界贸易组织第十届部长会议相继举行,对国际发展合作、多边贸易体制做出新的规划设计。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处于关键调整时期,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在广泛开展各国间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协调全球政策制定,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9.中国一直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核心思想,秉承正确的义利观,在倡导构筑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同时,谋求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繁荣10.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始终维护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多边体制,充分发挥双边机制灵活、务实、有效用的特点,及时与国际社会共商共议、交换意见,使我国在国际政策协商中的原则、立场和主张得到广泛的支持11.每个经济体的发展都会对其他经济体产生链式反应,各国发展必然会带动别的国家协调联动。通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基于国际视野进行战略布局,兼顾各国的合理利益,形成和完善"国内政策制度-区域发展倡议-国际治理共识-实施措施方案"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12.通过建立"协调工作机构-形成成果清单-推动合作项目"的国际政策的实施机制12,更加有效配置发展资源,保障中国在全球政策协调体系通道的顺畅,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推动构建完善公平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五、和平发展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政府矢志不移地将和平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主旨,先后在2005年和2011年发布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对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做了系统的阐述13,随着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国际力量的变化使得大国间为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不断进行角力,国际社会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朝鲜半岛、叙利亚等问题牵动着大国博弈。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肆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周期缩短、震荡幅度增大以及产能过剩、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威胁等都会对世界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就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而言,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对比已呈现出"东升西降"4,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更加显著,以中国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的持续蓬勃发展,使得原有"收成大国"焦虑感和戒备心增强,不断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增加了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绝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我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我们要抛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构筑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4.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论是欧洲经济共同体还是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在政府的影响制约下形成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集团,其本质是构成了一种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国际联盟。显然,在这种经济发展机制下只会让世界各国的发展越发不平衡,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弊端是不言而喻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际秩序15,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来推进扭转世界经济发展的困境。2015年9月28日,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定义: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应该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把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变成现实。为实现这一个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需要在四个方面竭尽全力:努力建设一个没有恐惧、安全稳定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没有贫困、生活富裕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海纳百川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青山绿水、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各国、各政党发出的倡议,邀请大家携手打造人类共同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合作独辟蹊径的模式,它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利益共同体"、安全上的"责任共同体".它的意义在于推动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6,最大化每一个国家的利益。体现了我国愿意与世界各国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展现了我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开放,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坚定信念和思想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去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维护大公至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这条主线,不断加强与各国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和人民的友好往来4.这将给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市场冀望、增长机遇、投资机会、合作前景。这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大动力,为各国提供潜力十足的市场、富足宽裕的资本、个性化的产品以及更多的合作契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来讲充满着机遇,我国正在彰显作为世界经济动力的大国担当,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当今世界各国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承袭和发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建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增砖添瓦17.

  注释

  1顾海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新篇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经济思想[J].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4):1-7.

  2张国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J].国际贸易,2011(3):6-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5裴长洪,李程骅。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15(2):1-8.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9(1)。

  8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6-03-04(1)。

  9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工作午宴上关于中国主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6年峰会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5-11-16(2)。

  10苏格。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全面领航[J].国际问题研究,2016(5):1-17.

  11毕吉耀,张建平,王海峰等。世界经济风险和我国参与国际政策协调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0(14):29-56.

  12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课题组。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全球治理行动框架[J].学术前沿,2017(10):56-65.

  13黄凤志,刘瑞。中国和平发展与外交创新[J].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1):128-136.

  14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15栾林。习近平经济共同体思想研究[J].经济问题研究,2016(9):9-14.

  16阮宗泽。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业[N].解放军报,2017-12-6(4)。

  1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9-29(2)。

  文献来源:常青青。新形势下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思考[J].江苏商论,2021(10):36-39.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范文第二篇:国际经济合作趋势及企业策略

  作者:周太东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摘要:国际经济合作正面临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绿色转型成为重要共识、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规则重构加速等变局,世界经济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环境中谋求发展。为更好适应疫情后国际经济合作的复杂性、动态性、竞争性、合规性,我国企业应明确新的定位,把握好绿色和数字化发展大趋势,积极推进供应链全球化,加强精细化管理,落实好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并开展适度宣传。

  关键词:国际经济合作;企业;策略;

  作者简介:周太东,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处长、博士。;

  一、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全球化历程,带来了商品、服务、资金、理念、数据和人员的跨境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高度融合、相互依赖,同时也变得更加脆弱。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各国纷纷封锁边界,阻断了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在中间商品不能得到及时供应的情况下,不少国家出现产业链暂时断裂,急需的医疗设备、医药产品等得不到供应。许多国家出于应对疫情或其他自然灾害的考虑,通过提供经济激励、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本国企业供应链多元化或回归本土。疫情后,全球企业迁移、产业布局重构将面临新一轮大重组大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将更加区域化、本土化。

国际经济.png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依赖,国家与市场的关系逐渐向前者倾斜。许多国家的政府对基本医疗设备的供应进行控制;多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正在转变各国企业和商品应该受到平等对待的理念,在提供复苏激励措施中偏向于本国企业;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政策选择和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民族自决"和"自力更生"意识迅速增强。全球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加深了国家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速了传统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失效。

  (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时,由于隔阂、偏见和误解,各国本应有的团结和合作被分裂和斗争取代,人权也不再是单纯的政治或意识形态议题,而是成为地缘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竞争,部分国家对我国发展战略产生了疑虑。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将面临项目毁约、重新谈判或项目落地后被指向性针对等问题,投资风险增加。

  二、国际经济合作的几个趋势

  (一)绿色发展成为国际重要共识

  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新理念。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我国也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2启动金融和气候变化的深度融合。同时,欧盟、日本和韩国以及其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截至2021年初,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65%以上、占世界经济70%以上的国家对碳中和均作出了雄心勃勃的承诺,不同国家和地区正在制定未来5~10年的减排目标和行动。碳中和极有可能成为将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球性标准,甚至是贸易和投资准入的"门槛".

  疫情为绿色经济复苏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存在很多绿色增长机遇,如低碳发展、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等。在各国经济刺激计划中,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智能建筑、绿色交通等成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在该领域的合作与国际交流,促进经济迅速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美国或将与欧盟合作推动"跨大西洋绿色新政",该政策将在疫情导致的经济收缩后创造急需的新经济增长、改善消费国的能源安全,并重新调整世界能源市场的力量平衡。全球范围的绿色低碳转型将大大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贸易投资可能发生颠覆性变革。

  (二)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

  受疫情激发,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远程办公、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无人配送物流体系等"零接触"经济全面提速。根据麦肯锡公司测算,疫情时期线上消费每增加的1个单位中,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人们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交往发生的重大变化,将带来经济体系的深刻变革,不断影响现有业态,同时激发大量创新业态,促进生产生活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逐步重塑全球经济范式。

  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正为国际经济合作带来机遇。通过新技术的整合,全球产业链内全要素生产率将有望进一步提高,需求端与供给端也将在新时期新技术的投资与需求作用下实现新增长,带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并为企业高效配置全球资源与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开辟了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但也带来数字经济全球化鸿沟不断扩大、跨境数据流动、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以及大国竞争谋求战略优势等问题的挑战。

  (三)规则重构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疫情冲击下,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出现新趋势,一是货物贸易正朝向零关税规则演进;二是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自由贸易规则重构的重点,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成为重点诉求;三是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新兴领域;四是规则措施由"边境上"向"边境内"转移,从最新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内容看,不仅涵盖传统的关税、非关税、市场准入等"边境上"措施,还延伸至与贸易投资相关和法规开放的"边境内"规则,涉及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政府采购、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竞争中性等内容。这些协定全部生效后,将覆盖55%以上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推动相关领域新一轮全球化进程。

  同时,全球经贸格局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速了新一轮经贸规则的调整与大国之间的博弈。规则制定权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主要手段。美国和欧盟相继出台监管政策,将涉及国家安全、关键技术和敏感信息的领域纳入审查范围,收紧外资监管。其中部分国家通过实施对我国有针对性的指向政策,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新的障碍。另外,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还联合推出了"蓝点网络"计划,试图围绕透明度、问责、财产和资源的主权性、劳动、人权、法治、环境、融资等方面,为全球基础设施发展建立所谓的"高质量和可信任"的标准。

  三、我国企业应对策略

  (一)明确新的定位

  企业要充分将东道国可持续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结合,打造商业伙伴生态,赢得社会公众认可。国际上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纷纷尝试运用国家外交战略与方法,在气候变化、人道主义救援、危机管理、社会责任等全球性议题领域承担部分外交使命,服务于其全球经营战略,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

  (二)把握好发展大趋势

  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把握好绿色、数字化等发展趋势,坚持高质量引领,在廉洁、劳工等方面加强合规建设,支持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他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如降低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支持资源循环利用等。同时,密切留意多边金融机构以及所在国政府的复苏或经济重振计划,把握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拓展在绿色产能、绿色资本、绿色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广度和深度。

  企业可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自身投资策略,积极对接伙伴国国内发展议程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高举可持续发展大旗,树立企业和项目品牌形象。同时,注重培养员工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化于项目实践,并结合联合国《全球契约》等倡议,针对员工开展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和反腐败、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三)推进供应链全球化

  面对全球价值链的新一轮转移与重构,企业应通过有效合理利用全球资源要素,深度参与,成为新时期全球资源的"整合者",推进供应链全球化。企业应通过长期采购合约配套供应链融资锁定货源,优化供应商布局,避免突发情况下供货中断;注重发展多元化下游市场,在深耕传统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持续开发新的潜在市场;重视自身业务的全球化布局,结合产业特点,考虑将生产基地向原材料产地或劳动力成本优势地区适度转移,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加大海外机构的本地化经营和属地化管理,帮助更多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相应切入与升级,达到合作共赢。

  (四)加强精细化风险管理

  企业通过精细化措施提升决策、项目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完善自身的跨国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重视风险,注重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做好敏感性分析,为突发灾害事件做好应急预案;深入研究商务合同条款,与项目利益相关方协调共担风险,利用保险、衍生品等金融工具转移风险。

  (五)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在开展海外项目时,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不仅要求企业与对口政府管理部门交流,关切政府间合作,更要同与项目相关的群体开展更多、更广泛的交流,紧密结合当地发展需求,并以此为主导,因地制宜设计项目,增进民众福祉,增强民众信任。共建要求在开展项目建设时,充分利用当地人力、物力资源,鼓励当地民众参与建设,不仅要让当地民众拥有获得感,更要让当地民众拥有参与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共享要求除与所在国政府在资源使用、税收收入等方面进行分红共享外,更要做到与项目相关群体的长期利益共享。

  例如,针对民间组织和当地社区对社区利益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关切,要注重通过新媒体和当地语言等方式,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宣传项目在推动当地就业、高标准环保实践以及大量的公益事业投入等方面的贡献。针对民众对国家发展和区域影响力的关切,可着重宣传项目在增进政府财政收入、帮助国家整体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另外,还可通过设立小额基金等形式,鼓励伙伴国智库、民间组织与国内相关机构开展联合研究、研讨、能力建设等活动,主动设置议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注释

  1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68.htm.

  2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010/t20201026_804792.html.

  文献来源:周太东。国际经济合作趋势及企业策略[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21(04):40-4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