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汇率与国际贸易关系相关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19 共5405字
  第 2章 相关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分析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个国家如何进行国际贸易,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贸易是如何受到国家战略政策影响的,这些都需要用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来提供解释。
  
  2.1.1 国际贸易选择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型古典贸易理论四个阶段。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应当生产具有绝对优势产品;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根据比较成本的不同,“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方式进行生产,进行国际间的贸易;要素禀赋理论(H-O)提出一个国家应该生产自身国家要素充裕的产品,与其他国家交换稀缺要素的产品。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时采用企业和国家竞争的角度,一个国家要有适当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可以使得国家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一个国家的优势产业的发展路程是分四个阶段:生产要素推动、投资推动、创新推动、财富推动,这是对当今世界经济与贸易归纳概括,是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经的过程,也为一个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改革的角度,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创新改革,提升国家实体经济实力,使得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获得长久稳定的利益。
  
  2.1.2 汇率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关于汇率变化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理论,表明当一个国家贸易出现逆差时会导致本币出现贬值,而本币贬值优惠改善贸易逆差,这一理论就解释了货币贬值与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当出口弹性与进口弹性的和比 1 大的时候就是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本币贬值,就会改善国家的贸易收支情况,这一理论主要是由一个国家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多决定的,发达国家在进行贸易时多为工业制成品,属于高弹性商品,如果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改善程度作用很大,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的多为低弹性的商品,本国货币贬值带来的贸易收支改善程度很小,因此,首先就是需要调整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将低弹性商品贸易转换成高弹性的制成品贸易,再通过汇率改善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对于一个国家制定贸易汇率政策,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分析判断他国货币与汇率政策的走势,进而做好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2 文献综述
  
  2.2.1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文献综述
  
  人民币国际化标志着在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中人民币充分发挥国际货币的职能,能够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结算货币,能够作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而且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充当金融产品的计价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标志着中国更加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辆重要马车当属于国际贸易,毫无疑问将会遭受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反之进出口贸易进行将会需要大量的人民币,增加人民币的使用频率与使用量,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增长。有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思路与框架,包括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货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
  
  有关货币国际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其定义以及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条件、方式,针对于如何定义货币国际化,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最早提出货币国际化概念的是 Andrew (1961),他的观点是通过不同货币之间的竞争而产生出国际货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状况,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货币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国际货币[1].Cohen (1971)关于国际货币是从货币的职能是否国际上发挥作用来界定的,如果一种货币在发行国家以外的国家或者地区被使用并且被认可,标志这种货币已经发展为国际化货币[2].Hartman (1998)指出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标志是在国际市场上该货币发挥其职能[3].Mundell (2003)认为货币国际化的标志是该国货币可以在本国以外的地区自由流通[4].Chinn 和 Frankel (2007)通过对货币的三种职能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国际货币所发挥的职能进行了阐述[5].
  
  2.人民币国际化利益与风险
  
  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来讲不仅仅是发展的机遇,也是一个极大地挑战,国内主要学者的研究如下:何帆(2002)、爱文(2005)与刘群(2006)主要从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加话语权、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平衡国际收支、明确国际分工、促进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对我国产生的有利影响,能为我国目前在经济增长缓慢、外汇储备高等诸多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加快中国走出全球经济危机的步伐[6] [7] [8].张青龙(2005)采用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国家化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政府政策、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影响[9].姜波克、张青龙(2005)对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会面临的政策两难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即区域化的阶段因为两难问题,产生较高的成本,但只能带来有限的利益[10].
  
  赵佳、郭万超(2005)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了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条件[11].刘力臻、王益明(2005)从货币政策效果方面进行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标志人民币可以在境内外自由流通、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可自由流动、汇率波动将会更加频繁,这些都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发挥产生不利影响,使其与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初衷产生偏差[12].曹红辉(2008)的观点是因为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美元的地位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人民币成为世界各国认可度较高的货币,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这将会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13].张群发(2008)指出在中国出现高储蓄两难问题,并且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其问题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经济安全[14].郭德双(2012)分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应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人民币应抓紧此时的机遇,帮助世界重建新型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也让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增多[15].
  
  3.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
  
  国外学者针对于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所需要的条件研究居多,Tavals(1997)总结出了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深入开放的经济金融市场、在全球经贸活动中该国处于占比较大的地位,满足这三个条件该国货币才会成为国际货币[16].Chinn、Frankel(2007)研究了 1973-1998 年世界各国及地区的中央银行怎样选择国际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认为选择一种货币作为外汇储备取决于该货币国经济规模、金融中心的规模、通胀水平等因素[17].国内学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研究主要有:赵宽海(2003)认为想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际认可度要强、银行等金融体系要完善[18].李靖(2004)的观点是人民币如果要实现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首先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19].
  
  4.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主张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观点占据了主流地位,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作为支撑,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持积极谨慎的态度。李晓(2005)深入分析了日元国际化的过程,研究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再次验证了货币区域化的必要性,研究指出,日元在“广岛协议”后的困境主要来源于在美元霸权地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元逐步尝试跳过区域经济基础,选择了最为直接的、具备功能性的货币国际化战略措施[20].吴晓丽(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首先实现人民币周边化,由周边化推动区域化,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思路[21].黄权国(2012)对当前人民币国家化的时间思路进行分析,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新思路,形成一个以境外 H 债券为基础的人民币资本市场,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22].张萌、蒋冠(2013)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在地域维度上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有小到大的原则,在国际货币职能维度上应选择“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由低到高的次序[23].庄翔(2014)分析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需要的成本以及会遇到的障碍,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分三个目标进行,初步目标为人民币周边化,阶段性目标为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终极目标为国际化[24].甄峰(2014)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在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25].
  
  5.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
  
  研究货币国家化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方面,主要是关于如何选择贸易结算货币,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比较早,有代表性的是 Swobolo、Mckinnon与 Grassman 等人的观点。Swoboda (1968)主要是从不同国家进行贸易时,由于所处地区选择的货币不同导致进行交易时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大量货币的携带也带来不便,主要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性[26].McKinnon (1979)的观点也是与交易成本相关,指当个体经济进行贸易时会选择交易成本最低的货币方式来进行[27].
  
  Grossman(1973)与 Carse(1981)等人主要研究的是发达国家进行贸易的情况,他们一致的观点是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会选择固定的一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主要在交易双发国家使用的货币中进行选择,选用第三国货币的情况比较少出现[28] [29].
  
  进入 21 世纪关于货币国际化与贸易的国外研究主要有:Reuven Glick 和Andrew K. Rose (2002)运用实证分析验证了结成货币联盟的国家要比不是货币联盟的国家有更大范围的双边或者多变贸易额,充分证明了结成货币联盟促进贸易的增长[30].Hiroyuki (2003)指出不同国家的企业在进行交易时,更倾向于使用同一种货币以达到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的目的。认为当企业更愿意用一种货币进行贸易交易与资本交易,这样可以避免汇率风险[31].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路程的推进,其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研究比较突出的主要有:赵海宽(2003)主要从汇率方面进行研究,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人民币发挥结算职能时标志着可以减少由于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18].王元龙(2008)从规避汇率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促进对外经贸的作用[32].胡宗义、1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模拟出的结果表明在改善我国贸易条件、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3].李镕喆(2010)坚信人民币最终一定会走向国际化道路,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进行国际贸易时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34].
  
  6.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测算
  
  李瑶(2003)对于货币国际化进行了度量,编制一个由一种货币在境外的流通外围、数量、作为国际官方储备组成的货币国际度指数[35].刘力臻和徐奇渊(2006)在李瑶的基础上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进行估算,无法获得的数据采用估计法,得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的结论[44].董继华(2008)利用货币需求函数与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境外流通数量进行估算[43].
  
  2.2.2“一带一路”战略相关文献综述
  
  ***总书记 2013 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进行主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时提出了共建新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目的是为了加强亚洲与欧洲各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深入创新合作模式,激发双发的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在对印尼进行访问时,发表演讲时表明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加深在海上经贸活动的合作,而东南亚地区正是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交通要地,提出了推行“一带一路”战略首先是应该保证互联互通,逐步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由于战略才刚刚实施,有关于“一带一路”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战略意义、合作方式、发展潜力角度进行分析。
  
  高新才(2014)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通道经济发展》文章中,认为新型丝绸之路是加强东方与西方国家进行经贸合作与政治文化交流的通道,各地区利用文化、区位以及产业优势,充分发挥通道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使交通、信息、人才与服务等通道畅通无阻,由点及面的扩散式发展,使通道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36].
  
  冯宗宪(2014)的《“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文章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我国对西部开放的深化,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与亚太经合组织发展区域性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种深化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开创了区域合作的新模式,绘制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描绘了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37].
  
  谭秀杰、周茂荣(2015)运用引力模型对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证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不断提升并且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为提高贸易效率提出政策建议[38].杨焕荣(2015)分析了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我国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根据目前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时遇到的困境,提出了转型策略[39].陈虹、杨成玉(2015)利用 CGE模型对不同的贸易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区域合作加强有利于双方国家的经济与对外贸易额增长,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合作发展需要较多的资本,目前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间接反映出中国对外投资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40].孔庆峰、董虹蔚(2015)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 69 个国家及地区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要高于区域合作组织、减免关税等方式,研究表明我国与沿线国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使得发展潜力更加巨大,跨境贸易的发展潜力要比境内贸易巨大[4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