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欧盟贸易合作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9 共48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一带一路”战略下中欧经贸发展探究
  【第一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欧盟贸易合作研究绪论
  【第二章】“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中欧经贸合作关系解析
  【第三章】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成就、特点 及存在问题
  【第四章】“一带一路”环境下加强中欧经贸合作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一带一路”对中欧经贸关系的促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13年9-10月,***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Silk Road Economic Belt)、"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合作倡议,合称"一带一路".目前,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对参与建设态度积极。这一战略已被写入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并主导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欧盟主要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的《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 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2014 年6 月,意大利伦齐总理访华期间强调:"***主席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富有创意".2015年3月,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欧盟国家均已同意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与欧洲,是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两大支柱,都有着光辉灿烂的地缘文明和悠久的历史,同时由于相隔遥远,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双方的经贸关系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强烈合作和交往的需求。一直以来,由于中欧之间有着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国家,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限制了贸易的加速流动。"一带一路"为拉近中国与欧洲的空间距离、减少往来所需时间提供了可能,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二)研究意义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欧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已拥有 28 个成员国,如果按照一个国家来算,其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和中国位居世界第一。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无论是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对于欧盟而言,发展好中国与欧盟双边的经贸关系都是本国(组织)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也直接牵动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

  欧盟委员会于1994年发表的《走向亚洲新战略》,之后,欧中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欧关系经过了"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5年)--"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3年)的发展历程。进入新世纪,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战略利益的推动之下,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实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双边经济联系越加紧密,经贸关系呈现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在李克强总理及中欧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的光伏争端成功化解,充分显示出中欧双方有能力、有智慧管控贸易摩擦,维护合作大局。中国政府向来高度重视中欧经贸关系,将欧盟视为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欧盟也处在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逐步走出来的经济复苏期,双方都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这也为双方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创造了大量的机遇。尤其是近几年来,中欧双方都在努力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稳步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等各项谈判,加强中欧在多边框架下的务实合作,推动中欧经贸关系不断迈向合作互利共赢,可以说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处于一个历史的机遇期。

  "一带一路"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热烈讨论的经济话题之一。"一带一路"连接了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广义的讲,其范围更是覆盖了非洲、大洋洲,无疑将带动亚洲和欧洲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也将难以估量。

  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进行介绍,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对中国、欧盟以及沿线国家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当前中国政府作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总结、分析和深入解读,结合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的认真研究分析,努力寻找到"一带一路"战略为中欧经贸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而为中欧经贸关系更好发展寻找对策。目前对中欧经贸关系的研究与分析较多,主要集中在双边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欧盟对华经贸政策方面,而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中欧经贸关系进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希望在这一方面能有所进步;而且,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国内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更好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1.关于"一带一路"的文献。

  ***(2013)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访问印尼的演讲提出了东南亚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指出"一带一路"应优先发展互联互通,根据不同的情况逐步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高新才(2014)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通道经济发展》文章中,结合通道经济理论,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西部地区发展通道经济,要发展壮大民族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要增强贸易集聚中心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拓展交通通道,强化信息通道、人才通道、贸易服务通道,加速"点-轴"渐进式扩散,尽快真正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冯宗宪(2014)的《"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文章,对于中国国内,"一带一路"构想可以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对于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区域,"一带一路"构想符合 APEC 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涉及的所有国家和区域,"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新途径、新蓝图和新模式。

  蒋希蘅、程国强(2014)的《"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对"一带一路"的内涵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并提出通过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立足产业分工大布局,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减少疑虑,不宜把丝绸之路的话语"战略化";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形成国内合力;突出企业主体作用从人文桥梁、产业布局、创新合作模式、形成国内合力等建议。

  吴敬东(2014)的《"一带一路":引领中欧共筑梦》文章,"一带一路"给中欧关系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它的实现将拉近处于两个端点的中国和欧洲的地缘关系,中欧关系包括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军事的、安全的,都处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与欧盟应该通过加快建设合作机制、加强对话,协调双方存在分歧,包括观念上和政策上的,并积极与第三方协调立场和利益冲突,最终在亚洲和欧洲建立全面的地缘合作关系。

  袁新涛(2014)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受到了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和各大企业也热情高涨,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促进亚洲和欧洲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一些战略举措,都在力图主导地区事务。要实现丝绸之路的新辉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务必要团结互信,倡导合作共赢,把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作为共同目标。

  2.关于中欧合作关系的文献。

  樊莹(2008)的《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成就、特点与问题》文章,指出中欧经贸关系内容丰富,特别是在贸易往来、相互直接投资、金融及经济技术合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从互补性、非对称性、机制性、复杂性等方面分析总结了中欧经贸关系的特点。从贸易不平衡、反倾销力度加大、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之争等 3 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中欧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勾东宁、白冠迪(2014)《欧洲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贸易及投资的影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欧双边进出口贸易及投资,欧洲国家内需疲软导致中国与欧盟国家双边进出口总额增速减缓、贸易结构调整,中欧双边投资需求增大。双边贸易、投资领域合作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还出现了些难得的新机遇。

  丁纯、李君扬(2013)的《欧债危机背景下的中欧经贸关系前瞻》文章,指出欧债危机对中欧经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欧盟对华逆差有所缩小、中欧双边投资增加、贸易摩擦有所加剧、欧盟避开中国建立自贸区等等。分析中国经贸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欧盟内部需求显现疲弱、中国与欧盟面临的经济形势截然不同、全球化和欧债危机压力下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盛行、欧盟极力构建有利于自身的贸易体系举措等。对于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未来,中欧经贸关系要想取得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是建立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之上,而且中欧经贸摩擦冲突也不会彻底消亡,对此中欧双方必须认识到要做好有效管控。

  车文娇(2009)的《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文章,指出中国政府现阶段应该在尽快构筑对欧盟经贸政策的总体框架;努力增强政治互信、扩大政治认同;积极缓解贸易失衡局面;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应对贸易摩擦;熟练运用世贸规则,保护本国利益;建立扶持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国内投资环境;为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提供政策、信息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等九个方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国外文献综述

  Sophie Meunier(2014)《'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The EuropeanCrisis and Chi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近年来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急剧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欧洲,五年前几乎不存在。虽然中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数量仍微不足道,数据显示中国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和并购在欧洲利益的快速增长。这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激增与许多欧盟国家经济衰退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情况下同时发生。本文探讨是否是由于欧洲危机导致了中国在欧洲直接投资的激增。主要观点是,这场危机已经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两种类型的讨价还价:经济上讨价还价由于低迷的价格和更多的资产出售,政治上的讨价还价由于减少了政治阻力。

  Yu ning(2015)《Cooperation o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中国国家主席***在2013到中亚和南洋访问期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过去的一年中,两者都有助于促进中国和南洋等国家在贸易、交通、货币和人与人的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延伸,从中国到欧洲通过西亚。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印度洋的延伸,穿越阿拉伯海,直到大西洋。这两个开放和包容的经济带带来了双赢合作的普遍利益。

  Bohdan Vahalík(2014)《Regional Bilateral Trade Analysis of theEuropean Union, China and ASEAN》,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欧盟和东盟、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流。依照全球贸易自由化下许多优惠贸易协定生效,欧盟和中国与东盟不断进行优惠贸易谈判。本文的目的是验证是否通过更好地创建此类经济协议,形成一个自然贸易伙伴优惠区域。分析使用的区域贸易强度和贸易互补指数。分析清楚地显示了中国在东南亚日益增长的商业优势与欧盟相比,从贸易互补角度意味着欧盟是比中国更自然的东盟国家的贸易伙伴。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