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实践论文

高校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策略

来源:才智 作者:武明
发布于:2018-09-06 共2332字

  摘  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引导大学生亲身感悟和践行社会责任,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载体。健康高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锤炼大学生道德品质,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指导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 有目的性地规划和设置社会实践活动活动, 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不断加强活动的指导力量, 创建良好的实践环境, 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达到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校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发展; 素质提升;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兼具多重功能。就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初衷来看,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有利于其加深对国情民意的认识, 能够提升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通过让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进行学习, 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承担个人责任, 充分地实现大学生在各方面的潜力, 使他们亲身感悟和践行社会责任, 从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健康高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锤炼大学生道德品质, 而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不但有损大学生形象, 还会颓化其品德。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动机,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投入实践活动的精神面貌和积极性, 指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正确地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从而保障社会实践深入有效开展, 保障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供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考:

  1. 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理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以科学合理的引领为支撑, 使学生学以致用、获得充实体验。事实上, 当前不少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仅仅体现在口头和文件上, 并未对指导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 一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重形式、轻内容, 调子定的很高, 落实却敷衍了事, 致使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深入认识, 造成了部分学生对主题盲目、流程陌生、问题困惑、报告茫然, 社会实践活动趋于形式主义, 与其初衷背道而驰[1]。因此, 高校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首先应当有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分工负责的组织机构、密切配合的协作关系, 其次要按照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对实践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做出统筹规划, 最后应当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推进机制、多元督导评价机制、经费保障和实践基地完善机制, 如此才能破解形式主义问题, 使大学生社会实践从临时性、阶段性的“走形式”向持久化、常态化[2]。

  2. 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力量

  从概念上讲,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指在共青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高校按照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 以获得直接经验与即时信息为主体、以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形塑与综合素质养成为目的、并与课堂理论教育相辅相成的一种具有计划选择性的学习活动[3]。一是要培育一支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 制定和完善指导教师责任制度和激励制度, 让教师主动随同大学生深入实践一线, 为大学生答疑解惑。二是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实践观, 理性对待社会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三是要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有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创建良好的大学生实践活动环境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必须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环境。一是要减轻学生的实践负担, 在有效引导的前提下, 让学生自由支配实践活动时间, 为学生创造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引领学生将理论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二是要采用灵活的活动推进机制, 不断改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程序, 优化程序设计和具体安排, 还应注意学生的专业、职业规划差异, 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 在不同学生身上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三是优化支撑条件, 保证充足的实践活动资金和稳定的实践基地, 多措并举整合社会资源, 借助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金, 积极开展基地选址和建设工作, 逐步形成稳定的资金筹集和基地建设机制。

  4. 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社会和自身关系,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喜欢新鲜事物等特点, 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不仅难以达到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还容易让他们产生反感厌倦的心理。指导教师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之间在内容和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丰富教育形式, 巧妙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紧密融合, 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结语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避免大学生的课堂教育与现实社会脱节, 应当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从而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提升专业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 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指导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 有目的性地规划和设置社会实践活动活动, 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不断加强活动的指导力量, 创建良好的实践环境, 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达到全面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宝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走形式”[J].人民论坛, 2018 (1) .
  [2]王左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3) .
  [3]李薇薇.“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概念探析[J].高教探索, 2014 (6) .

原文出处:[1]武明.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的对策刍议[J].才智,2018(20):3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