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第四篇:班主任德育教育如何渗透至班级管理中
摘要:素质教育中,德育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德育教育要求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至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到润物细无声。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的有效保障,能够有效规范学生言行,直接影响思想和行为。本文以中职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渗透至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教育; 班级管理; 渗透;
Abstract:In quality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has always occupied the core position,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moral quality and establishing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values and world outlook.Moral education requires that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up a person by virtue" be permeated into every link of daily education and teaching,so as to moisten all things silently.Class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guarante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which can effectively standardize students' words and deeds and directly affect their thoughts and behaviors.This article takes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alyzes how to infiltrat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head teacher into the class management,and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 management.
Keyword:moral education; class management; infiltration;
前言
中职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能力、高技术的职业性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立德树人"理念逐渐引起中职教育的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规范思想意识和语言行为,已经成为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思考方向。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是灵魂的导师,更是班级发展的舵手。因此,为了细化德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精神追求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将其渗透至班级管理中具有很强的可行之效。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中职是职业技术人才培育的基地,中职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主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如何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是中职德育教育中首要解决的课题。
总体而言,中职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求拥有远大的理想、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正确的职业观;能够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中职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学习中往往面临的表扬少、批评多,心理素质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自控能力差,缺少关爱,做事容易走极端。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挑战。班级作为学生活动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成败与班风、学风、校风建设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很有必要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创设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熏陶学生言行和道德品质。
二、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
中学时期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中间阶段,学生们尚处于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形成的三观会伴随他们一身,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同时,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有着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在班级管理中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则能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其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有助于强化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前社会与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传统中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非常看重学生的技能,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从而严重阻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未来发展受阻。而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则能很好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中职学生毕业之后便能更好满足岗位需求,获得理想的发展目标。
3.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外界的认识与了解不是很深入,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又非常强,期望发现新世界。不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袭,如网络中的黄、赌、毒等。针对此,要求中职教育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知识技能的教授,还得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导,而在班级管理中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则能促使这一目标的达成。
三、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权威绝对化
不论是在德育教育还是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不可替代,这一情况导致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结合中权威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班干部任选、学生评价等都是班主任"一言堂".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就好比是"管家",而学生则十分被动,处于被管制的对象,主体性难以充分体现,参与积极性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极大阻碍到两者的有效结合。
2.过于看重成绩管理
德育教育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结合主要就是为了推动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而且这还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在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中,因为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往往会侧重于学生的成绩管理,对于德育教育则比较忽视,从而使得两者严重失衡,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与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相违背。
3.中职生兴趣缺失
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欠缺。因为个别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职生进入中职院校之后普遍存在以下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觉得不需要再为升学考试而担忧,学习压力小,从而放松自我;还有一种就是进入中职院校后,过分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学习积极性缺失。在这种背景下,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的结合很难有效实现,学生未来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
4.学生纪律意识不足
很多学生选择中职院校的原因都是中考失利,学习能力差等,从而导致他们在日常学习中,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而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时常被教师忽视,并且受到批评,所以他们在面对学习上表现出消极和自暴自弃的态度,经常性的缺课、迟到,并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等,给班主任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德育教育渗透自然更加无从提及。
5.德育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德育教育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结合中,德育教育往往应用分散性的教育方法来开展,缺乏系统性。而且通常都是针对某一严重问题进行个别教育,忽视了整体性。德育评估体系更是缺乏完善性,基本都是由班主任主观性、片面性的评估,科学合理性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育效果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学生反感,两者有效结合自然更加无从提及。
四、班主任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策略
1.营造班级氛围,促进德育教育实施
班级氛围属于班风的主要表现形式,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自立自强的性格,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提高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让自己走进中职学生群体的生活圈子和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疑惑,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寻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热情的班级管理方法,让学生学会打开心扉,提高沟通能力和学习。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学会合作,尝试在团体中寻找个体价值,提高自信心。比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像青春期男女、安全教育、环境保护等,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自觉性。为了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还可以建立德育分数指标,对于在班级中表现活跃的学生增加德育分数,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到班级氛围建设中,增强班级集体意识。
2.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增加班级管理柔和性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德育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要求围绕"人"的发展展开全方面的德育教育。传统班级管理中,约束性与控制性比较强,班主任是指令的发布者,学生则是被迫的行动者,此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人"主体性,以及发展追求。特别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会增强其逆反心理,影响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效果。
在现代化教育体制中,对学生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的培养有了不同的要求,其中最明显的是学生自我意识和主观意识的增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管理的柔和性。
其一,注重对学生人格素质的提升,挖掘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二,展现平等意识,与学生平等和谐交流,加深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其三,通过班级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寻找自我价值,感受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所带来的正向能量。从而帮助学生释放个性,愿意跟随着班级的发展不断提升自我。
3.激发学生内在需求,增强职业意识
中职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局限,缺乏社会经验,没有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对未来虽然充满了憧憬,却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更无法正确选择就业。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还要直击学生内在需求,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
其中,职业意识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础意识,让学生具备就业的正确认知以及择业的科学选择。笔者认为,班主任首先要将劳动光荣的优良传统思想扎根于学生思想意识中,避免以后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气,成为新时代的"啃老族".其次,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课程,像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明确自己当下的优势与劣势,摆脱混文凭的认知偏见。能够准确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规划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职业理想,提高学习归属感。
4.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班主任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和了解学生,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德育教育,并且获得学生的支持与认可。所以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教师不应该单方面的以成绩判断学生的好坏,对于学困生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以免他们自暴自弃。而且就职业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都是中考失利被迫进入中职院校的,所以他们的心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针对此,班主任应该经常性的找学生单独谈话,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诉求,通过自己的关爱、关怀等逐渐感染学生,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生活自信,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更为理想的发展目标。
5.科学设置班级制度
就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说,制度是其中的核心内容,直接关乎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所以,为了推动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更好的结合,班主任应该科学进行班级制度的设置。首先,班主任应该制定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在这之中,学生待人接物的利益规范是重点,能够使德育教育以制度化的形成存在;然后就是选出合格的班干部,因为班主任工作繁多,所以很难全面顾及到班级管理工作,这就得班干部积极辅助;最后就是构建全员参与的轮流值日制度,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责任意识。
6.做好言传身教
不论是德育教育还是班级管理,班主任在其中都是核心人物。不仅这样,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学生和班主任接触的时间最多,所以受到班主任的影响自然也会更大。简单来说,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而言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此,在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结合工程中,要想达成理想的效果,班主任首先就得从自身行为习惯着手,做好言传身教,发挥自身榜样作用。一方面,班主任应该做好自身修德工作,并以此去熏陶感染学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应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如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做好的事情自己也得做好,以搞好班级卫生为例,班主任应该亲力亲为,看见地上的垃圾应该立即捡起来扔进垃圾篓中。这样便能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具体,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班主任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结合到一起,既为德育实践拓展了途径,又丰富了班级管理的内容与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推动班级可持续发展。针对此,需要班主任加强重视,并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结合,以便推动德育教育效果有效提升,促使班级管理质量更进一步,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颖。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2]夏佳。浅谈如何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J].职业,2019.
[3]邓秀萍。论德育教育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4] 夏佳。浅谈如何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J].职业,2019.
[5]杜利红。浅析中职班主任德育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9.
[6]高爽。新形势下对中职"问题学生"管理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
[7]陈文英。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走出困境[J].家教世界,2013.
[8]朱珍珍。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2.
[9]李舒宇。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分析[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2.
[10]麻大正。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研究[J].湖南农机,2011.
[11]冯彦武。面对学生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11.
[12]卢尧,黄少兵,汪学余。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界定研究综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
[13]黄家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
[14]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