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在制订师德考核标准时未曾切实体现层次性,而是一味追求师德先进性的目标,更多的是一种与现实存有距离的理想化的口号和定性的格言,所颁布的师德规范在内容上随意性较大,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师德规范和规则泛化现象,从而影响到师德规范整体功能的发挥。眼下重要的是,在师德评价标准上,合理确定师德阈限,注重先进性与层次性的结合,并根据大多数教师应当和可能达到的实际水平,建立内容合理、系统分层、细化可操作的师德规范,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
1 对师德师风考核的认识
1.1师德的3个不同层次
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提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徐特立先生也曾讲到“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经师易得,而人师难求。”[1]教师师德境界应分为 3 个层次:经师、人师和国师[2].经师,教己教人。教好书,做好经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快乐和兴趣。人师,育己育人。先育己后育人,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国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来塑造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人才。国师是为师的最高境界,虽然很少有人能成为国师,但这应是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师德体现在教育境界上有职业生存、专业发展、事业追求之分[3].处于职业生存之境的教师,把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一般只需能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各项义务即可;处于专业发展之境的教师,把教育工作当成既能教书育人又能持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专门职业,要求教师具有从教必备的专业精神、专业观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潜质;处于事业追求之境的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生的事业追求,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信仰、强烈的成就动机、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以及乐业奉献、甘于献身的精神等。
1.2不同工作性质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
高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虽然不进入课堂直接面对学生,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育人是其本应承担的职责。目前我校实行“全员育人”制度,形成校级领导与年级挂钩、科室与班级挂钩、科室人员与学生挂钩的三级网络,所以对行政教育工作者也有师德要求。但其承担的工作性质与教师有所差异,师德考核标准也有所侧重。教师的考核侧重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行政管理作为高职校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是现代化高职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工作高效运转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强化行政管理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培养,明确自身的定位。政治思想素质是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和法纪素养等基本品质。其次,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立足大局、胸怀广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再次,要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强调服务为先,以人为本。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应侧重于政治思想、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履职情况、安全与环境等方面。
1.3不同职称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考核要求
传统的理想化的师德评价标准,更多地强调一致性与先进性,忽视了广泛性与层次性。每个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阶段是有差异的,或属职业谋生,或属专业发展,或属事业追求。于是就有了不同的从业态度:或尽职、或敬业、或乐业,可以说每个教师选择了什么样的“道”,也就表现出什么样的“德”.因此,在制订师德考核标准时应将师德规范划分为 3 个层次:(1)师德理想,它是对教师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集中体现着师德建设的性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虽大多数教师难以企及,却能给教师整体树立一个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师德理想主要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2)师德原则,它是对教师的中级要求,是指导教师的行为准则。在一般情况下,原则所表明的是教育界认为应当而且能够达到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允许根据情况变通处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师德原则主要发挥指导功能。(3)师德规则,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教师个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规范的核心部分,规定得更明确、更具体、更有约束力,也更具有操作性。师德规则主要发挥约束功能。不同职称的教师,应要求其在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上,引领个人的从教行为与群体的道德修养逐渐向更高层次迈进。目前,高职校教师有正高级(教授)、副高级(副教授)、中级(讲师)、初级(助理讲师)技术职务之分,我校对不同职级、岗位职责教师设立不同的师德考核标准,实行分层次考核。
2 师德分层次考核的具体做法
首先,师德评价主体分层次。教职工师德评价由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个人、同行及学校逐级测评,最后将各层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汇总确定本年度最终考核成绩。其中学生评价占 10%,家长评价占 10%,教师自评占 20%,教师互评占 20%,学校考核小组考评占 40%.其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采用不同量表分别进行考核。教师考核指标主要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指标主要有政治思想、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履职情况、安全与环境等。再次,不同职称教师考核标准有所不同。初级职称教师主要以师德规则来进行考核,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发挥约束功能;中级及副高级职称教师在师德规则基础上进一步以师德原则来进行考量,目的在于指导教师的行为准则;正高级职称教师则在上述基本师德要求之上以教师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即师德理想)来衡量。当然,师德理想也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
学校就师德考核方案讨论稿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根据提交上来的合理化建议对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实施。
3 师德分层次考核的成效
近两年来,实施师德分层次考核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学校领导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教师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例关于教职工师德师风问题的投诉。学校多位教师先后被评为省级“巾帼示范标兵”和省、市优秀教师,两个学科组先后被评为省级“巾帼示范岗”,学校近两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授予“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校”,被授予“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无锡市平安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荣获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总队颁发的“先进护理志愿服务分队”奖。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爱‘救’在身边”项目荣获共青团无锡市委员会、无锡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无锡市青少年成长课堂“十佳精品项目”等。
科学进行师德分层,对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师德要求,不仅有利于发展师德建设理论,而且有助于丰富师德建设内涵。师德建设应以人为本,以师为本,有意识地理性地重构师德价值取向,将师德规范进行明确有效的分层,这样教师才能体会到师德规范不仅是为了社会、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同样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晓东,屈智湘。教育济当代,理论烁古今[N].中国文化报,2013-09-04.
[2]纪庆鑫。师德内涵的三个层次与两个平衡[J].珠江论丛,2015(2):139-148.
[3]王毓殉。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