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培育探究
【引言】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引言
【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章】衡水市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状况研究
【3.1】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制定
【3.2】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强化方案的实施
【第四章】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原则及结果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中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二、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方案的实施
职业素质提升方案的实施过程是整个计划的核心环节,受培教师能否在计划中得到科学合理地锻炼,从而对职业素质的提升有帮助,取决于提升方案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没有科学实施过程的计划再完美也都是纸上谈兵。对于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方案22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严格招聘环节,对入职教师优中选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较为单一,且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只要是师范类院校毕业,就能够胜任中职教师岗位”.在这种误区的影响下招聘来的教师,也许能够胜任理论课堂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缺乏技能实践经验,不能指导学生完成中职教学的实践环节;另一种是“聘请有经验的车间师傅能够胜任教学实践环节”.诚然有经验的生产一线师傅对实践操作过程得心应手,但是现代职业教育并不是民间的“师徒传帮带”,教学教法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职教育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一线师傅”倘若没有较为全面的职业素质,反而会在实践教学环节出现教学目标偏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师招聘作为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第一环节,其目的在于从众多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中选拔适合胜任中职教师岗位的优秀人才。因此,要在教师招聘(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过程中加入综合职业素质考核内容,通过笔试和面试对应聘者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多方面的能力进行量化。为录用的教师建立教师职业素质档案,作为今后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实施的重要参考。
(二)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初评定位
初评定位是指在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实施之前对受培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摸底考察,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每一名受培教师的基本素质情况,对其职业素质进行定位,是制定职业素质提升方案的重要依据。初评定位采取笔试的方式,满分为 100 分,由培委会组织专人命题,内容涵盖当今教育的方针政策、教育工作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修养、教学教法、教育心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题型包括选择、判断、论述。初评定位测试应区别于一般的能力测试,培委会在考试前不应为教师指定任何的考试范围和复习资料。通过受培教师“裸考”成绩,对受培教师接受培训前的职业素质进行准确评估。由于岗位要求的不同,培委会需对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和管理岗位教师分别命题,命题内容要根据岗位特点有所侧重。考试结束后,受培教师的成绩及考卷归档保存,不对外公示。
根据初评测试的得分情况,培委会对所有受培教师的职业素质初评定位根据分数的由高到低排名,按人数比例进行职业素质初评等级划分(专业技能岗位教师和管理岗位教师分开进行),相关比例分配参照图 1.按照“优秀等级创新提升,良好等级强化提升,中等级别全面提升,基础等级重点提升”的宗旨,培委会按照不同素质等级的教师职业素质特点,以研讨会的形式为每一个等级选定计划内容并制定一个周期内详细的提升方案。(职业素质提升方案一览表详见表 1),由计划负责人记录等级内受培教师的详细信息。同时对受培教师在培养期间完成各项任务进行监督指导。
(三)对教师的表现实施动态测评
动态测评是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重要保障环节,持续跟进的测评目的在于记录受培教师在每个单元内容的表现,有利于培委会在周期末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完成情况及表现情况做出整体评价。受培教师在完成提升方案每个内容的过程中,计划负责人都会及时记录受培教师的表现情况,通过数据、图表、文字的形式客观作好记录,同时对教师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量化表可参照表 2)培委会结合提升内容,对受培教师的得分制定不同的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例如通过动态测评,学校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师在提升计划中的表现情况,对于“优秀”、“良好”、“合格”的内容,认定为本单元内容“通过”,对于“不合格”内容,培委会在下一个提升周期单独安排该项内容作为教师的提升补充计划。
(四)周期反馈
提升周期结束后,计划负责人将每名教师在所有单元中的动态测评表进行汇总,向培委会真实地反应对受培教师的培养过程。培委会根据每个教师在各单元的表现和量化进行整体评价和等级认定。为获得优秀、良好、合格的受培教师分别颁发“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相应等级证书,并对不同等级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将提升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