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摄影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9 共2372字
摘要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作者的人生感悟,喜怒哀乐,无不倾注于作品之中。可以说。客观对象一旦进入艺术家的摄影镜头,就有了无声的语言,有了思想情感,有了艺术的生命。

  如同绘画一样,摄影作品也是“以形写神”的,艺术形象的功用就在于把观赏者引入到“意”“情”中去。拿中国画来说,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即以外部现象反映具有本质意义的情感特征,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更是许多人追求的完美表现。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①。”意思是: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或丑,而在于通过“这个”,画眼点睛,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借形达意,以形写神,可见画家或摄影家的形象思维都是为了画中有“意”,有“神”,从而有“诗”.但是,“摄影艺术是一种在两维空间中再现客观对象的可视形象,并使形象与客观对象保持直接联系的艺术②”;那么,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的主观情感有三次切入,第一次是审美对象从现实生活进入到艺术家头脑中的升华的过程,这与其它艺术都是相同的,就不再赘述。

  第二次情感切入是摄影家选择或者构置一个某种属性特别突出的对象。如卡休拍摄的《邱吉尔肖像》中的邱吉尔愤怒的表情,又如陈复礼的《苍涛》巧妙地利用了天时气候。当时雾气充斥空间,这对摄影造成不利。但是迷雾又把几株松树之间的距离拉开。给人以深度感,这样的条件又是十分难得的,作者选择了浓雾飘泊的适当时机,摄下这个镜头,同时加用闪光灯,作为前景的补光。摄影家虽然不能人为地使对象具有某种特性,但他可以发现运动的规律,能够在短瞬之间预见或观察到对象的个性化特征的典型表现,选择到那个既符合自己主观意图,又突出表现对象的某种属性的瞬间。

  第三次的情感切入是摄影艺术家运用与绘画大致相同的,在有限平面中表现的基本方法,创造一个特定的艺术语言环境,将对象的个性化特征更加突出和凝固下来,从而强化对象的某种属性。《苍涛》这一作品中,作者对原底的上下作了较大的剪裁,突出了最富有诗情画意的部分。所以说边框的利用,影调的处理,平面构成原理的运用,虚化、对比、夸张、变化以及暗房加工等多种技巧,实质上都是摄影家的强化手段,即主观情感的强化表现。

  三次创造性的主观活动过程表明,摄影艺术形象也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在这一点上它与别的门类没有质的区别,不仅如此,摄影还能将主观意识溶化在客观再现对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掩盖作品中的主观色彩。使之更容易给鉴赏者造成:“真”的刺激,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认识也就更容易为鉴赏者接受,从而使摄影艺术增强了艺术形象的可感性,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可以这样说,一幅摄影作品中包含有多少作者的思想,就有多少诗意。诗是一种时间艺术,而摄影作品是一个存在于两维空间中的静止平面艺术。在摄影再现客观现实的第二次主观加工过程中,如果充分发挥抓取典型瞬间的能力,就可以化静为动,寓时于空,使作品具有耐人寻味的诗境。如于云天拍摄的《钟声》:地上的寺庙,高峻的山脊和天空惊飞的鸥鸟形成呼应关系,不禁使人听到阵阵钟声在旷野回荡,感受到一种寓于象外的不尽之意。再如意大利伯图兹格村诸的《春之舞》,通过人物的虚实变化的摄取,使春的气息充溢画外。寓时于空,就必定具有诗意。古代画家展子虔说过:“作立马有走势,其为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也③”.观众看过后会感觉到空间上从“立”到“走”,从“卧”到“起”,或由静止转为运动这一倾向,意味着时间上将由一点延伸为一段,正由于表现了这一动向趋势,艺术形象便更加生动,耐人寻味,于是画面活泼有生气,诗意也就在其中了。空间艺术而能产生时间感受,正是因为作者在形象思维中发挥了预知想象和吸收运用他种艺术创作想象的某些方式的结果。

  下面再谈谈摄影作品具体运用光、色、影调、线条和构图节奏等手段描绘外部形态,抒发拍摄者的审美理想,使其作品更具“诗情画意”的美感。

  单就线说,它可以钩取艺术形象,塑造典型典型,反映情思意境,虽一划之微,在轻重、缓急、顺逆、敛放曲直、平斜之间都联系着作者的精神活动。摄影的艺术形象是由线条和光线组合而成,或斜、或直或曲,具有诗情画意效果的形象,无不得力于这些线条流畅和谐的运用。如李元先生的作品,细看那些最受人注意的作品,往往是斜线和曲线起着活跃画面的作用。它们很少垂直碰撞,而是定向游动,舒展开朗,即使一个小小的山坡特写,也使人心旷神怡,没有局促之感。难怪他喜欢拍摄斜阳下的丘陵和沙漠,因为那儿有的是曲线美。李元先生酷爱敦煌壁画和工笔仕女,那些飘逸的洒脱的线条使他心驰神往,他觉得正是中国绘画重视线条,才和重视色块的西洋绘画有了很大的不同。他经常用游逸的线条分割淡雅的色块,有时田野和草原好象阿位伯魔毯一般在观众面前浮动起来,这就是李元作品中中国绘画传统的脉息。

  摄影是用光作画,不同光线的运用。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元先生的许多引人入胜的风光作品,可以说是彩色的低调照片,用高光在上面精心镌刻,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他喜欢在早晚时间,特别是太阳落山前的两三个小时,利用逆光和侧逆光摄影,在他眼里,是光线使画面有了生机,有了生命,似乎光是第一位的构图要素,色只是居其次要地位,在色彩调度上,他不像西方摄影家那样,大量利用自然界不大有的强烈色彩刺激人的视觉,而是习惯于通过自然本身的柔和色调来调点他的画面,他的作品总的印象是以其温和、柔弱、清秀、淡雅、纤细、轻盈、幽静的形式美感,给人一种温柔、喜悦、心旷神怡、顺情适性的享受。

  由上可知,摄影中的诗情画意不在于有没有令观者赏心悦目的图案,而在于应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深度,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创作者必须对大自然满怀热情,赋予作品以“情”和“意”.同时,摄影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启发创作的灵感。

  参考文献:

  [1] 宋聚岭 . 当代中国摄影艺术思潮 : 摄影艺术究竟是什么--摄影艺术本质论 [M]. 香港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