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崛起,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流行,降低了普通人参与信息传播的门槛,使之出现“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传播生态。这种新的传播生态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往昔专业媒体机构控制传播渠道、改变着主流媒体垄断传播资源的状况。传播权力向普通民众转移,普通民众不仅仅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传播者,传播链条上的参与者、互动者。 特别是在新闻摄影领域,过去被动的接受者--公众,如今借助新媒体赋权,摇身一变成为主动积极传播者,并在很多方面显示了其传播优势和活力。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摄影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小型化、廉价化、傻瓜化,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够很方便地拍出符合网络媒体甚至传统纸质媒体版面要求的图像;同时,自媒体、社交媒体的流行,大大降低了传播的门槛。这几方面的因素相结合,普通人的传播能量、传播热情被激发出来,对传统媒体,对传统媒体记者,就会形成一股具有颠覆性的力量。
传统媒体摄影记者裁员潮在传统纸媒受到新媒体冲击,接二连三地倒闭与裁员的衰落大潮中,摄影记者面临着较为尴尬的局面。例如 2011年11月,美国 CNN 解雇了亚特兰大、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和迈阿密办公室的50 名员工,其中近三分之一是摄影记者,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CNN 高级副总裁 Jack Womack 表示,新的桌面编辑技术、用户产生内容和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正在削弱摄影记者的地位。
2013 年 5月30 日,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突然宣布,由于连续几年广告下滑,经营状况欠佳,该报即日起裁撤整个摄影部门,共 28 名摄影记者被要求离开报社,其中既包括曾经获得普利策奖的资深名记,也包括刚刚入职不到一年的青年记者。《芝加哥太阳时报》也成为首个没有自己的摄影部门的综合性日报。
2014 年 8月,《纽约每日新闻》裁员17人,其中包括 4 位图片编辑,5 位摄影记者。《纽约每日新闻》创刊于1919 年,自创刊之时就非常重视图片,其报纸的 LOGO里就有一架照相机。从 1920 年到1991年,报纸的宣传口号就是“纽约的图片新闻报”.
糟糕的消息还不止于此。2015 年初,美国着名体育杂志《体育画报》(Sport Illustrated)在经过几轮裁员后,再次宣布把剩余的 6 位摄影师全部解聘。虽然《体育画报》近年来经营状况不佳,正在谋求重组,但毕竟这是一家以图片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创了以全彩图片形式报道重大体育赛事,并因此而受到读者的推崇。至今《体育画报》仍然以图片故事的形式报道各类体育赛事。
这些裁员案例,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自媒体传播对传统媒体的严峻挑战、草根摄影爱好者对专业摄影记者的严峻挑战。例如,美国 CNN 在解雇摄影记者的同时也提到: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分析如何利用和部署在美国的所有摄影记者。我们已经注意到用户产生内容、社会化媒体、CNNiReport 用户和附属机构在突发新闻中的作用。用户参与的技术更加简单有效。小型相机现在已经拥有较高质量。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在经过上述分析之后,CNN 决定一些摄影记者将会离开我们。《芝加哥太阳时报》在裁撤整个摄影部门的同时也提出,以后会更多采用来自普通网友、社交媒体的影像作品。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现在已是大势所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 年 8月18日,中央又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凸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思路,对于面临互联网新媒体挑战的传统媒体来说,则将以融合发展为核心,革故鼎新、凤凰涅盘,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样一场媒体大变革之中,新闻摄影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从事新闻摄影的记者、版面图片编辑,应该强化忧患意识,既不可抱有身处“读图时代”的盲目乐观,也不能抱有“纸媒末日”的妄自菲薄情绪。新技术为摄影记者转型带来新机遇随着受众生活节奏趋快、工作压力趋大,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快餐化现象。
阅读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往往会先关注图片新闻、插图图表等,直观地了解事件信息,新闻图片尤其是反映重大事件的新闻图片依然具有相当的“吸引眼球”的传播效应,“读图时代”依然是当下受众阅读和信息传播的趋势特征。这对从事新闻摄影报道的媒体人来说,依然是一种极大鼓舞,激励着媒体人研究新情况、谋求新突破、适应新需求、再上新台阶。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新闻摄影既面临着各类挑战,也面临着发展机遇,例如,过去报纸版面往往受到篇幅限制,无法一次刊登多幅精彩的新闻图片;如今却因为互联网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电子媒体高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等特点,使得新闻图片表现得更加精美,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与此同时,摄影记者有着较好的视觉感受力与设计感,更容易根据传媒融合发展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功能定位,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生态变革。
1. 从单一摄影到音视频全媒体记者
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的融合媒体,集合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数据等多种传播形式,将其融为一体。这种多介质多层次的传播形态,与传统的单一线性的文字传播相比,当然有信息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等优势。其中特别是视频,已经成为新媒体吸引受众的关键。据数字媒体测评机构 comScore 的数据,截至 2010 年年底,8900万美国人每天至少收看一个在线视频或视频广告。美国有线新闻网的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艾斯特森(K.C.Estenson)表示:“访问我们网站的用户至少有一半会收看视频。这一比例每年都在攀升。”自2009 年改版以来,网站一直“强调视频业务”.在网站主页上链接15 个以上的视频是很常见的事,其中至少 3 到 4 个居于醒目位置。
传媒融合中,视频传播已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利,传统纸质媒体也可以借助新的媒介介质,参与到视频传播的竞争之中。例如,《华尔街日报》网站(WSJ.com)的视频内容就吸引了巨大的流量及经济收益。执行副主编兼网络版执行主编艾伦·默里(Alan Murray)表示,网站每个月提供大约 800万视频流,广告费也较合理--每千次访问量(或每千人成本)30 到 40 美元。网站特色之一是主页醒目位置的每日股市收盘前后的实时视频,且不像大多数网站那样只有订阅用户才能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站拥有一个16人的视频制作团队,并且公司为纸质版记者提供基础视频技术的培训。“如果去巴林,别人可能需要价值 2.5万美元的卫星车,而我们只需要200 美元的 iPhone4.”
同样,《芝加哥太阳时报》主管也表示:“受众更希望在看到一则报道的同时,能看到相关的图像视频,我们必须追随受众需求的变化,要求文字记者在采写文字稿的同时附上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报社要求文字记者都要参加关于“iPhone 手机摄影基础知识”的强制性培训,达到“能文能摄”要求。据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社交媒体上的图像视频在逐渐增多,其收看“阅读”率也不断攀升。随着 4G 的普及和随后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图像视频传播将越来越便捷。因此,由单一摄影转变为摄影摄像多能,将是未来摄影记者重要的转型方向。
从单纯摄影转为影像记者,其实也是当前全媒体记者的发展方向。所谓全媒体记者,也叫背包记者,当新闻发生后,采访工作包括了采集新闻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信息,然后根据不同媒介介质的不同需求发稿,比如给报纸带有深度解释特点的文字稿,给网站以 PPT 形式的图片稿,给视频网站影像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