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电影摄影的发展一直与电影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美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在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荡之中,取长补短,日益演进。摄影用光也经历了从好莱坞传统戏剧光效到自然光效的发展,并在追寻着更多表达的可能。《一代宗师》的影像创作正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东方美学结合的成功典范。本文正是希望从影像创作的角度对影片进行分析,探寻其电影风格的形成和呈现方式。
王家卫导演拍摄《一代宗师》的想法,起源于1996年拍摄《春光乍泄》时,在阿根廷火车站看到的一本封面为李小龙的杂志,导演感兴趣这位功夫巨星在逝世二十年之后依然有如此大的魅力,之后这个好奇便埋下了一颗种子,冥冥之中推动着他开始了探寻功夫武林之谜的旅程。回国后他看到了一段关于李小龙的师傅叶问去世三天前练功的视频,突然被这个迟暮而矍铄的老人打动。于是他就从叶问这个人物出发,开始寻访了中国南北的各门各派的武术大家,整部电影的筹备跨越十多年之久,对于整部电影的想法也是在王家卫导演的心中慢慢发酵成型,视野慢慢从一个人扩展到了一个时代的武林。
《一代宗师》以叶问和宫二为线索展现了一段真实的武林,既写实又写意,不但有各门功夫一招一式的展现,更刻画出武林宗师的人心人情和重信重义的武林精神。王家卫一直是一位极其重视视觉感的导演,影片的时间背景跨越民国、抗战、内战,要呈现一段史诗般的武侠,一切都要通过光与影来展现。影片的视觉呈现融汇了时间的沧桑、武功的奇绝、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坚守,每一帧画面都是精益求精,导演与摄影师菲利普·勒素和宋晓飞通力合作,十年磨一剑,为武侠类型电影的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以及包括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等多个最佳摄影奖。
二、摄影造型风格与用光观念综述
影片开始于一场雨夜的打斗,之后在金楼、车站、雪原、北方院落等几个主要场景之间,将武戏与文戏串联起来。创作者在搜集素材、构建视觉依据的阶段,搜集了大量的民国时期的影像资料、照片、以及老画册,从美术、道具、服装、影像上建立了扎实的依据,整体的影像风格参考了古典主义的绘画,同时利用先进的摄影技术支持,在自然光效的基础之上追求精致的光影变化,每一帧画面都如同伦勃朗与卡拉瓦乔的油画,着力营造出史诗的气质,同时又兼具着中国传统水墨画藏而不显的意蕴。
王家卫将他一贯的寓情于景、讲求意境的风格延续在《一代宗师》之中,甚至较其早期的作品如《重庆森林》《堕落天使》等更加的精致华丽、沉稳大气,因为这一切都是对应于影片的格局和主旨,电影不再是讲述个人的情怀与恩怨,而是将一系列人物构成一个群像,通过一群人讲述一个时代,讲述着武林人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同时,作为武侠类型片,功夫的展现更是重要的一个部分,王家卫眼中的功夫幻化成一段段充满力与美的舞蹈,将人物的气质与情感融入到武打之中,叶问的沉稳、宫二的阴柔、马三的狠辣、一线天的刚猛,大量的升格与特写的运用,从水滴、尘埃、以及雪花,从最细微处烘托情绪与气氛。王家卫着力展现每一招一式的蓄势待发之气,将动作的能量通过影像不断放大,使动作诗意化,形成武戏与文戏的内在统一。
三、摄影特色详解
1.古典大气的构图
构图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好的构图不但要准确的引导观众的视线,将其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塑造空间的氛围,人物的状态、情绪、以及人与人的微妙关系,成为叙事抒情的一部分。
在《一代宗师》之中,构图精准考究,特别重视人与景的冲突与融合,经常将主体置于边缘部分,通过前景的遮挡和场景构成的框限,形成画面内部的张力。在内景中运用大量的镜面反射和半透明前景,营造疏离的意境和空间感,如下面两图,表现叶问在与宫二比武之后,内心的游移与牵绊,在虚实之间恰到好处的描摹出人物的心绪,不费一言一语。
对于人物肖像经常采取大俯或大仰的视角,增强内心情绪的刻画,如下图1宫二先生的这一回首,采用大仰角拍摄,背景是一片月色之下的武馆旧景,一盏昏暗的煤油灯,衬托出宫二先生内心的遗憾与苍凉。
外景构图着重氛围的塑造,将人物的心境完全融入环境之中,如下图中凄凉的旧时街道,一只孤独的狗蹲在湿漉漉的地面,零星点缀的几盏灯光,晕染在薄薄的雾气之中,再如宫二先生一袭黑衣,踱步在萧瑟的冰封雪原,漫天飞雪对着镜头铺面而来,将人物心中的寒冷跃然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