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出现的疼痛综合征称为坐骨神经痛 , 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坐骨神经炎 , 病因未明 , 与感染、受寒、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较复杂。本院对 3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属性分析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院 2011 年 4 月~ 2012 年 11 月收治 36 例坐骨神经痛患者 , 其中男 26 例 , 女 10 例。年龄 26~74 岁 ,平均年龄 52 岁。根据其病变部位可分为 :①椎管内疾病 8例 :如脊髓和马尾的炎症、肿瘤、外伤及血管畸形等 ;②脊椎疾病 10 例: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关节病、结核、肿瘤、椎管狭窄等 , 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 ;③骨盆及盆腔疾病 18 例 :包括骶髂关节病、炎症、结核、脱位及盆腔内子宫附件感染、肿瘤等。
1. 2诊断要点
1. 2. 1好发于成年人 , 以青壮年较多见 , 疼痛位于一侧腰部、臀部 , 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 , 沿坐骨神经区有压痛。根性坐骨神经痛在咳嗽、喷嚏、用力等增加腹压动作时疼痛加重 , 病变水平的腰椎棘突及横突 ( 椎旁点 ) 压痛明显 , 颏胸试验及压颈静脉试验阳性。干性坐骨神经痛压痛点则以臀点、腘点、腓点及踝点压痛明显 , 压颈静脉及颏胸试验阴性。
1. 2. 2患肢感觉及肌力减退 , 臀部及小腿肌轻度萎缩 , 踝反射减低或消失 , 拉塞格征阳性。为了减轻疼痛常有特殊姿势 ,如站立时患肢微屈 , 脊柱侧凸 , 身体弯向健侧等。
1. 2. 3辅助检查 腰骶椎、骨盆 X 线拍片。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检查 , 能了解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受损的程度 , 并有定位诊断价值。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 测压时尚可作通畅试验 ,了解有无椎管阻塞情况。疑为椎管内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或盆腔内疾病者 , 做脊髓腔造影、CT 扫描或 MRI 检查 , 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1]。
1. 3治疗方法
1. 3. 1镇痛剂 如去痛片 0.5 g, 3 次 /d;芬必得 0.3 g, 2 次 /d;萘普生 250 mg, 3 次 /d ;泰必利 0.1 g, 3 次 /d ;曲马多 50 mg,3 次 /d 或汉桃叶片 3~5 片 , 3 次 /d, 酌情选用 1~2 种。阿司匹林 1.0 g, 3 次 /d, 口服。消炎痛 25 mg, 3 次 /d, 口服。布洛芬200 mg, 3 次 /d, 口服。急性期用泼尼松 10 mg 或地塞米松1.5 mg, 3 次 /d, 口服 , 服药 7~10 d 后 , 疼痛缓解 , 逐渐减量停药[2]。
1. 3. 2B 族维生素等药物 维生素 B1100 mg、B12500 μg肌内注射或口服 , 1 次 /d ;甲钴胺 500 μg, 3 次 /d, 或其注射剂500 μg 肌内注射 , 隔日 1 次 ;配合地巴唑 10~20 mg, 3 次 /d ;或氢溴酸山莨菪碱 10 mg, 肌内注射 , 1~2 次 /d。每疗程 1~2个月[3]。
1. 3. 3神经阻滞疗法 可用 0.5% 普鲁卡因 20 ml 加入醋酸强的松龙 25 mg 做局部阻滞。如为根性坐骨神经痛 , 可作椎旁点或骶管阻滞 ;如为干性坐骨神经痛则可直接封闭坐骨神经周围 , 穿刺点为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间连线中点 , 隔日1 次 , 4~6 次为 1 个疗程。
1. 3. 4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的松 5~10 mg, 3 次 /d, 或醋酸可的松 25 mg, 肌内注射 , 1 次 /d, 对减轻炎症反应及局部水肿有较佳效果。
2结果
36 例患者经过本院的有效治疗 , 34 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 ,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 , 康复出院 , 2 例患者病情较重 ,伴有并发症出现 , 病情好转较慢 , 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
3讨论
坐骨神经痛从病变的主要部位 , 一般可分为神经根、丛和干的损害 , 且依原因不同而有差异。神经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炎症性或炎症变性反应 , 大多数为压迫性损害 , 基本上是髓鞘脱失、不同程度的轴突减少、神经外膜水肿等。感染或变态反应所致者 , 则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节段性脱髓鞘等[4]。由于发病原因众多 , 而临床表现又彼此类似 , 因此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 ( 包括神经系统 ) 检查和针对性强的辅助检查 , 加以仔细的综合分析 , 才能得出较正确的诊断。通常依据疼痛的性质与分布等临床特征 , 加上相应的辅助检查 , 诊断不难 , 确定为坐骨神经痛之后 , 必须按前述的临床征象 , 区分神经根还是神经干受损 , 最后才是病因的判断。坐骨神经沿径有压痛 , 局限于棘突 (L4或 L5) 旁、骶髂点、髂点、臀点、股后点、腘点、腓点、腓肠肌点、踝点等。牵拉坐骨神经引发疼痛即牵引痛 , 也称坐骨神经牵拉试验 , 如直腿抬高和交叉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4]。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轻微体征 , 如患侧臀肌松弛、小腿轻微萎缩、足背外侧及小腿外侧的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应依据病因来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局部压迫严重的患者并且应用多种方法而无效者 , 视情况可择期手术。对炎症病变 , 尽可能依据感染的病原 , 选用相应的抗炎药物 , 如抗病毒的利巴韦林 ( 病毒唑 )、阿昔洛韦 ( 无环鸟苷 )。对骨关节炎或盆腔疾病 , 也应进行针对性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预后依病因及治疗而异 , 通常经上述综合治疗 , 大都在 4~8 周逐渐恢复 , 且预后良好。少数转为慢性 , 症状时轻时重 , 甚至数月、数年不愈 , 并常反复发作 , 可遗留腰部及坐骨神经分布区酸痛。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治愈率达 70% 以上 , 有效率超过 90%。因此 , 应提高和加强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方法 , 以提高临床效果 ,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 第 2 版 .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 1998:198.
[2] 陆保全 , 卢爱玲 , 常育红 , 等 . 坐骨神经痛 40 例综合物理治疗疗效分析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 19(9):52-53.
[3] 戴力扬 . 下肢疼痛区域对于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定位诊断意义 . 颈腰痛杂志 , 1998, 19(4):263-265.
[4] 周德忠 , 张升铭 . 苗药“克痹液”治疗坐骨神经痛 168 例疗效观察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1999, 54(5):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