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中药结合辨证论治加味治疗偏头痛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7-01 共2653字
论文摘要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见证错综复杂,现代医学治疗比较棘手。近两年多来,笔者以川芎茶调散加全蝎、蜈蚣为基础方结合辨证论治加味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要点按照2005年IHS制定的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无先兆偏头痛”。(2)风邪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痰瘀头痛等辨证分型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相关章节标准。
  
  1.2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年龄15~62岁,平均33.40岁;病程14d至24年,平均6.80年。
  
  1.3 治疗方法
  
  (1)外用吸鼻。薄荷通吸入剂(汕头市五环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吸鼻。采取左右交叉法,即左侧头痛,用右侧鼻孔吸入;右侧头痛,用左侧鼻孔吸入;双侧或全头疼痛,采用双鼻孔均吸入。(2)内服。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全蝎、蜈蚣为基础方,方药为川芎9g,荆芥、羌活、白芷、防风、薄荷(后入)各6g,细辛、炙甘草、绿茶各3g,全蝎、蜈蚣各3g。风邪偏热者酌加生石膏30g(先煎),菊花6g,夹湿者酌加藁本6g,半夏、厚朴各9g;气虚者合用补中益气汤,加党参15g,黄芪30g,生白术、当归各12g,升麻、柴胡各3g;血虚者合用四物汤,加当归12g,熟地黄12g,生白芍12g,党参12g;肝阳者合用天麻钩藤饮,加天麻9g,钩藤15g(后入),石决明30g(先煎),川牛膝15g,焦栀子9g;肾虚者酌加菟丝子12g,补骨脂9g,山茱萸肉12g,枸杞子12g,肾阳虚明显者,加附子9g(先煎),肉桂1g(冲服);痰瘀者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半夏9g,生白术12g,天麻9g,红花6g。每日1剂,水煎,其中全蝎、蜈蚣均采用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均为3g/包,兑入药汁。分2次温服。两组均以7d为1疗程,其中治疗5d,间歇2d,再进入下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愈:头痛及其他症状、阳性体征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好转:头痛及其他症状减轻。未愈:头痛等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见表1。经治疗,治愈84例,好转20例,未愈16例,总有效率为86.67%。

论文摘要  
  3 典型病例
  
  病例1:谭某,女性,37岁,企业生产工人,2010年6月21初诊。因前额头痛3年就诊。3年前人流,术后当风,引起前额胀痛,通连巅顶,伴见腰背冷痛;头面发冷,四肢不温,尺脉沉细,舌淡苔白;遇寒触冷时觉寒气攻头,遂发头痛。四诊合参,辨为“肾虚头痛”,予川芎茶调散加味以助阳益气、散寒通络。方药:川芎9g,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薄荷(后入)各6g,细辛3g,菟丝子12g,补骨脂9g,山茱萸肉12g,枸杞子12g,党参15g,黄芪30g,制附子9g(先煎),肉桂1g(冲服),全蝎、蜈蚣各3g(冲服),绿茶、炙甘草3g;外用薄荷通吸入剂吸鼻。共3个疗程后,头痛瘥,诸症除。1年后因他疾来诊,告知头痛之患未曾复发。
  
  病例2:李某,男性,35岁,个体理发师,素患慢性头痛10余年。遇劳或受风寒后发作或加重。一般午后或傍晚加重。常以“散利痛”止痛,深感其苦楚。于2012年3月14初诊,症见其形体略显虚胖,颜面欠华,舌淡胖有齿痕,六脉均沉细弦,四诊合参,辨为气血不足,予川芎茶调散合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以补益中气、散寒止痛。方药:川芎9g,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薄荷(后入)各6g,党参15g,黄芪30g,生白术12g,当归12g,升麻、柴胡各3g,当归12g,熟地黄12g,生白芍12g,全蝎、蜈蚣各3g(冲服),绿茶、炙甘草各3g;外用薄荷通吸入剂吸鼻。共4个疗程后,体质增,头痛瘥,诸症除。随访3个月无复发。
  
  4 体会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发作性、偏侧性、搏动性中重度疼痛为主要特征。一般持续4~72h,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症状。其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血管学说、神经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现代医学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复发。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病因虽多,约之不出外感、内伤两端。若六淫之邪外袭,或直犯清空,或循经络上干;或痰浊、瘀血痹阻经脉,致使经气壅遏不行;或气虚清阳不升;或气血经脉失养;或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情志怫郁、郁而化火。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脾、肾等脏腑,与三阳经循行部位密切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其中外感头痛多属实证,内伤头痛以虚证、虚中夹实多见。从本组病例来看,内伤头痛110例,占91.67%,其中以气虚、血虚、肾虚证型为多,占总数的72.50%。因此,临床辨证论治时,应该多考虑虚证或虚中夹实。同时,不能忽视问诊和切诊,以助辨证。有时气血不足往往并非泾渭分明,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常相互影响。气虚者,往往朝轻暮重,或中午饭后诱发或加重;血虚者妇人每于经期发作或加剧。还有,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疑难病的诊治,提出了“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久必及肾”,非常值得借鉴。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荆芥、羌活、白芷、防风、薄荷、细辛、绿茶、炙甘草等组成,具有疏风止痛之功,本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而设。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集大队疏风止痛药于一方,止痛效宏;二是分经论治,诸经头痛兼顾;三是于升散温燥之风药中,独伍苦寒之茶叶,使温燥有制,升中有降。全蝎、蜈蚣合方即为止痉散,具有祛风镇痉,通络止痛之功。另外,薄荷通吸入剂本是感冒鼻塞的辅助用药。其是由薄荷脑、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桉油等组成。具有散风开窍的功效。尤其适合于头痛初发证属风邪显著者。采用吸鼻辅助用药,是借鉴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的经验。朱老认为,可能是远距离刺激作用,由于药物在鼻腔内形成的局部刺激点,而产生远距离的传导,使相应的病变脏器得到调整,而趋正常。
  
  目前临床报道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最高有效率分别是二氢麦角胺鼻腔喷雾剂70%、舒马曲普坦鼻腔喷雾剂68%、舒马曲普坦片59%、佐米曲普坦鼻腔喷雾剂70%、利扎曲普坦片73%。而笔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各类西药。所以,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鸣,谢鹏.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
  [2]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13-614.
  [3]朱文锋.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规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8-229.
  [4]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9.
  [5]邓中甲.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22.
  [6]刘鸣.临床循证治疗手册·神经内科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17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