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比较针灸配合中药熏药与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7 共2801字
论文摘要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重要致残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本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本病的致残率。
  
  近二十年来,我院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特别是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辨证取穴、中药薰药组方的临床疗效方面进行了大量临床经验积累及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在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进行针灸及中药薰药、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不断进行总结及改进[1~3]。笔者将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期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并比较针灸配合中药熏药与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肌力改善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年龄42~88岁,平均61.04岁;病程平均4.25月。其中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治疗组80例,男41例,女39例。
  
  1.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相结合。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及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疗要点》。
  
  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中风”的辨证治疗及1994年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通过的《中风病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
  
  1.3 纳入标准
  
  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且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
  
  1.4 疗效标准
  
  上肢、手、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评级参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评分部分。累计单个病例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四项总评分为累计单个病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评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基础治疗+康复治疗。治疗组为药物基础治疗+康复治疗+针灸+局部熏药治疗。两组药物基础治疗均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针改善脑循环,脑蛋白水解物针营养脑细胞,阿司匹林肠溶片(拜尔)抗血小板聚集。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关节松动术、气压治疗、痉挛机治疗仪治疗、神经损伤治疗仪、温热式电脉冲治疗、磁热疗法、推拿治疗。针灸取穴采用中医辨证取穴[2,3,10,11]。主穴主要有:(内关、水沟、三阴交、足三里);上肢局部穴位(肩髃透臂臑、肩髎透臂臑、肩前、肩贞、外关):手局部穴位(合谷、后溪、八邪);下肢局部穴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太冲、足窍阴)。口角歪斜:地仓、颊车。语言障碍:廉泉、通里、照海。辨证取穴:风痰阻络型加太冲、丰隆、太溪等。对痰热腑实型加大椎、合谷、太冲、十宣点刺放血等穴。对阴虚风动型加太溪、肝俞、肾俞等穴。对气虚血瘀型加取膻中、膈俞、血海、三阴交、内关等。中药熏药由当归15g,红花10g,牛膝25g,桂枝15g,陈艾15g,仙灵脾30g,豨莶草15g,络石藤20g,鸡血藤30g,独活30g,防风15g,地龙15g经机器打成粉末用纱布包扎成药球放入52℃白酒中煮沸,并在患者肢体局部相应穴位用力来回推熨,1日1次。上述治疗,门诊及住院患者2周内每日治疗;2~4周隔日治疗;4周-2月间隔2日治疗1次。选取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2月共4个累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统计点,基本痊愈者终止治疗、不进入下个统计点。
  
  2.2 统计学处理
  
  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2月进累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论文摘要
  
  3.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累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论文摘要  
  4 讨论
  
  针灸辨证取穴治疗是我科多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活动障碍的总结,本院自制中药熏药通过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通过综合治疗,改善患者患肢的功能,减轻后遗症。近二十年来,我院康复科在西医基础治疗上,采用针灸辨证取穴+中药熏药+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已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已获得我市科研课题资助。
  
  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2周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治疗组相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2周时在改善患肢功能上,治疗组并没有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而经治疗4周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4周时在改善患肢功能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治疗2月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治疗组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2月后在改善患肢功能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从疗程来看,针灸辨证取穴+中药熏药+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在4周及2月时明显,而在2周时其治疗优势不明显,提示上述治疗疗程以4周以上为佳。
  
  本实验结果表明:我科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采用辨证取穴+自制中药配方局部熏洗+康复训练+西药基础治疗的综合治疗体系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患肢功能,减少本病的致残率,从而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本综合治疗体系也证实了中西医结合多种途径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同时也为后续我科进一步深入探讨综合治疗体系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机理提供临床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植昌嘉.针灸对8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肌力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17~418
  [2]植昌嘉,黄大红,张念希,等.缺血性脑卒中269例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170):876~877
  [3]植昌嘉,黄大红,陈浦,等.中药熏药对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7):93~94
  [4]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6]崔丽英.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01):55~56
  [8]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9]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10]谢芹,庄礼兴,贺君,等.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新中医,2011,(43)4:94~96
  [11]方兴德.针灸辨证分型治疗中风120例[J].中医杂志,2009,S1:21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