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农艺学科作为研究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它的发展进步尤为重要。根据农业的现阶段发展特点来看,目前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可以培养新型作物,改善作物质量,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农业生物技术在农艺学中的大力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生物技术; 应用; 环保;
1、 农艺学简要介绍
农艺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传统学科,农艺学通过辅助农业生产,起到了促进和保障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的作用。农艺学是农业学科的重要构成,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农作物的生产技术,涵盖内容广泛,从土质的选择改善、到植物的种植收获、农业用具的选择、农业副产品的使用等,都离不开农艺学。农艺学是农业发展的基石。
2、 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意义
为适应新时代的农业技术发展要求,农业生物技术被及时的引入进来。农业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高科技的手段,培养新型作物、细胞品种及改善现有植物、微生物的缺点,减少肥料的使用和环境的污染等。这一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农艺学更好的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农业生物技术在农艺学中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的是为了改善农业经济的现状,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的瓶颈,在同等条件下,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的经济收入,提升农产品附加产值。随着科学技术时代的到来,农业生物技术也会被农业生产所广泛应用,主要表现为:
3.1、 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作物和观赏类作物上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对农作物和观赏类植物的作用,主要依靠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技术来完成。对于我国来说,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提高产量可以通过改善植物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延长作物的保存性来完成。生物技术的产物主要为转基因的作物,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比例逐年增加,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等。这类作物品质优异,产量稳定,繁殖能力强。而且经过技术培养的品种有良好的抗旱,抗盐碱,抗涝,抗风,抗冻,抗病虫害等能力,这样就解决了很多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使以前无法种植或者很难种植的区域有可以种植的作物。农业生物技术还可以延缓植物的衰老,让作物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植物成熟度,延长作物作为食品的保存期。[2]
观赏类作物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越来越重大的贡献。观赏类作物包括花卉、园林树木、果树等,这些作物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环境保护和美化上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转基因技术和细胞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这个领域。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的分子学技术,将某些表现突出的基因转移到花卉或者观赏类植物中,改变花色,形状,花期等固有特性,改变花卉及植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生物技术的应用使植物得以大规模的繁殖,大大提高了农业产品的经济价值。
3.2、 农业生物技术在育种育苗方面的应用
随着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种苗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因农业生物技术在批量化育苗的生产上有高速,准确,快捷等优势,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生物科学的基因工程通过引入特定功效的基因,改变原始物种的特性,达到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例如转基因烟草,转基因耐储存的番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抗虫杨树等。可以通过生物技术选优质基因进行培育,减少自然优胜劣汰的物种进化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繁殖,实现批量产出,以达到现代农业对于种苗的需求。植物脱毒育苗技术目前应用广泛。植物脱毒技术能提高种苗的品质质量,缩短繁种周期,节约费用以及具有受季节影响小的优点,可以连续的繁殖脱毒苗,能满足大规模的种植需求。目前,我国拥有多种植物的无毒苗生产技术,例如香蕉、柑橘、苹果、葡萄、草莓等。而且同时也建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脱毒苗基地,部分脱毒苗还实现了出口,[3]打破了农业生产传统的盈利模式,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3.3、 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农业生物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逆性,其中抗病虫害方面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做到少用不用农药,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运用科技技术生产的产品,多是以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细胞为原材料的,具有可再生性及可降解性,并且生产过程中极少产生污染物。一些重组的微生物还可以消化掉环境中存在的污染品,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
4 、结束语
生物技术在农艺学中的推广和应用,会带来先进的科技技术和理念,这必将推动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最具有活力的农业技术。同时借助农业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农艺学的进一步发展,让农艺学更好的服务于农业。
参考文献
[1]姜丽珍.浅析农艺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7):126-126.
[2]王玉.浅谈农业生物技术在农艺学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 2017, 35(3):83-83.
[3]佚名.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探讨[J].种子科技, 2018, 36(9):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