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我国教学界蓬勃开展,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并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少有研究者关注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诉求.公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高学历预备警察的培养工作,又是公安事业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公安事业的发展.
一、教师的发展内涵
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改变过程.它是一个矢量,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教师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奋斗、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学术水平、知识技能、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还应具有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具有对教学科研反思和探索的能力;教师是教育的合作者,在教学相长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布兰克曼(Blackman)指出:不论时代如何演变,不论是自发还是受赞助的,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这种学习就是"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具有自主性、连续性、阶段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教师自主地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教师发展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知识的更新与时代相吻合;教师发展不时受到外界影响,有发展、有低潮、有停滞,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教师不但承担人才输出任务还肩负专业领域研究重担,不但传授知识还兼顾情意人格成长,其工作复杂性决定发展的多样性;教师较易接触到学术前沿和新鲜理念,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学生更促使教师拓展知识领域,不断调整、丰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其发展具有开放性.格伦迪(Grundy)和鲁宾(Robison)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推动力:一是来自外部的推动力;二是个体自身的推动力.真正的发展不仅需要推动力,更需要促进发展的土壤.
二、教师发展与生态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上,更主要的还表现在后天对生存环境的依赖上,每个人都处在其内心世界和外部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之中,受到内外部关系与规律的制约.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库尔特·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的结果,提出了着名的 B = f(PE)函数.该公式表明,行为(Behavior)随着人(Personality)与环境(En-vironment)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任何行为都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取决于内部与环境力场的相互作用.可见,教师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内在需求与外在环境共同构成了其发展行为.
生态学上的环境是指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所谓公安院校教师发展环境是以公安院校教师为中心,对教师的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其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空间,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广义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态因子.教师发展就是教师与环境不断协调、共生共息、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大量研究表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能舒展教师身心,提升审美情趣,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社会环境具有双重性,繁荣的经济政治、安定的人民生活、增长的精神需求凸显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也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环境维持社会实践中的各类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思维和行为方向;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和科研效能.四种生态环境相互依存,互为镶嵌,并驾齐驱.
三、教师发展环境障碍及根源
公安院校教师所依存的现实生态环境比以往有了很大改观,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邀请省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组织大学习、大讨论和集中培训,建立教师到公安机关实习、调研、跟班学习和进修、业务培训的相关制度,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教师教官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科研工作和民警培训方面开展团队合作;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促进了教师的成长;鼓励教师交流培养警务调研、科研项目研发深度合作,形成教学科研领域加强横向联系、互通有无、交流互访机制,扩大了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根据项目组的调研报告,虽然公安院校教师发展环境有所改观,但子群体间物质环境质量的差距仍然较大,社会环境整体平衡性缺失;管理制度泛化,功利主义渗透,规范环境严重破坏;压力偏重,职业倦怠明显,心理环境令人担忧.深究其因如下:
(一)超耐受界限
生态学家谢尔福德(Shelford)提出耐度定律认为:生物的承受力和耐度是很明显的,达不到或者超过"度",就会产生不利或相反的影响.生物能够出现并生存下来,必须依赖于复杂条件的全盘存在,如果其中的一种因子超过它的耐度就可以使这种生物消亡或灭绝.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个体,对环境的承受力与适应度亦遵循耐受定律.教师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对周围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便能很好发展,否则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发生变化,导致生态失衡,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不少课程的教学都采用合班课形式.80-100 人的高密度大课堂使有限的教室空间产生了"拥挤效应",教师体力消耗增大,心理压力增强,课堂冲突增多,工作负荷增重,情绪疲劳的工作状态极易引发不良生态行为.学生明显地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愿积极发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教师的认同感和效能感.大部分专职教师的周工作量在 18 课时之上,除上课、备课的大量投入外,教师还被要求完成一定数目的科研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或配合上级机关组织学生参加大型安保活动,以及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等其他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不少教师身心疲惫,焦躁不安,易冲动,易激动,对工作和生活缺乏热情,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反思、规划教育教学和自身的发展,若有,基本上也是浅尝辄止,缺乏慎重科学的决断,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性.
(二)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态环境效应".俗话说"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马厩里练不出千里马",再仿真的花盆也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局限性,虽然人为地为之创造适宜的环境,但与现实生态仍有差距.小生态环境内的教师生态阈值下降,生态幅变窄,生态价下跌.并且一旦离开此花盆,教师将难以向前发展甚至失去生存能力.作为相对独立个体的教师较倾向于奉行个人主义,大家只管把握好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忙于自己的课堂和事务性工作,很少与其他教师进行接触和联系.而且公安院校各专业知识体系差距很大,教师、教研室、系部各自为战,相对孤立和封闭."单干户"教师的"失语"使教师处于一个孤立系统之中,各自埋头苦干,忙碌而缄默不语,困惑而拒绝交流,这种缺乏沟通的状态引发系统内部熵值不断增加,整个系统的发展将停滞或灭亡.另外,教育与其内外部环境处在复杂的关系网中,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保障和支持.不少教师向往外出培训学习进修以求发展,但由于课程教学任务太重或者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未能如愿以偿.这种缺乏互动和分享的状态阻碍了教师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师在良性的生态环境中汲取专业发展的营养.
(三)破坏自组织规律
如同自然界一般,教师发展系统也是一种自组织.它可以不存在外部指令,按照相互默契的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开放系统创造条件,加强物质、能量与信息输入,激励系统内部子系统的竞争、合作产生整体性的模式和功能,维持其自组织并且发展演化其多样性.为了加强教师管理,公安院校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权力性、约束性、强制性的管理制度,这种刚性管理制度告诫教师不遵守就受罚,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教师评价制度将教学科研工作量化,将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统一起来,形成了单一的评价模式,忽视了民主参与协商的过程,忽视了发展性评价的主体取向.尤其是对待科研成果之时,忽视了科研的积累性.大多数院校在教师个人考核时,将科研是学术的沉淀和积累这一事实置之度外,一味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若未达到要求,便采取扣掉津贴等强制措施.面对苛刻的考核要求,教师无法潜心教学,精心科研,只好绞尽脑汁,萌生功利主义倾向,甚至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虚报文章,严重损坏了教师发展的自组织规律,阻碍了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四)忽视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在一个群落里,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以及功能,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自然界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生态位很难同时存在,其中一个会将另一个排除,或者出现生态位分离,即竞争排斥现象.两种生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教师面临的职场生态可视为人际关系的生态位相互关系.教师之间的教学竞争、科研竞争均为生态位中的竞争排斥,尤其是竞争上岗机制推行以来,竞争更加激烈,教师间关系更加紧张,导致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缺乏信息共享.加之近来学术近亲繁殖,缺乏边缘效应,竞争基础有限,同质性较高,排斥现象明显.教师与学生的共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异化为互抗关系.依照生态教育学的观点,教师应该充当课堂的讲授者、组织者和培训者,以及课后的协助者和资源提供者;学生的主要角色应当为学习合作者、学习生命的建构者和评估者.而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主要承担着课堂讲授者和评估者的角色,学生则主要成为了知识接受者.可见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教师容易循规蹈矩,陷入固定思维,工作缺乏创造性,不利于从外界环境获取其发展的负熵.
结语
教师发展是教师与其生态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其所处的环境,或促进或制约其发展.作为公安事业的推动者和领军人物,公安院校教师的发展决定了公安事业的发展.本研究力求挖掘公安院校教师发展的环境障碍,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由于研究者自身研究能力的有限性,取样对象存在局限性,此研究仍然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希望本研究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正在倡导和兴起的教师研究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Blackman, C. A.(1989)Issu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ontinuing Agenda.In M. L. Holly & C.S.Mooughlin (Eds.), Per-spective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The Falmer Press, P.L. 253-254
[2]梁保国,乐禄祉.教育的生态文化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1997(5):5.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刘铁芳.尊重教师的生命权[J].教育科学研究,2004(2).
[6]罗婷,刘健英,李弘.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7]杨通进.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