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2008年经济危机的启示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5 共54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08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与冲击分析
  【第一章】经济危机的形成与防范探究绪论
  【第二章】经济危机的一般理论
  【第三章】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阶段性特征
  【第四章】经济危机对经济与社会的危害
  【第五章】2008年经济危机的启示及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防范与消减经济危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2008 年经济危机的启示及对策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既救不了美国和资本主义,更救不了中国和社会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避免悲剧在中国的上演。如前所述,我们评述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该理论的视野下分析了当前经济危机的实质和趋势,并对其科学性以及时代价值进行了论证。得知"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把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进行,从生产、交换、消费到社会经济制度对经济危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现实性、必然性,揭示了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在社会生产的总过程中分析了导致经济危机的各种直接原因、影响因素、危机后果、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走向。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今仍然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蔓延全球的时候,人们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了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相关论述上。尤其在德国,甚至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共产主义及其创始人马克思的浓厚兴趣,马克思的各种著作的销量再次飙升,特别是诸如《资本论》这样的经典中的经典销量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德国某出版社社长在接受德国《新莱茵报》记者采访时透漏,在全球金融形势、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再次成为时尚,其著作也再度畅销。例如《资本论》销量比以前增加了数倍。预计到在此次金融危、经济危机完全消退之前,马克思著作的销量还会猛增。可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对经济危机的预见性,并可以比较准确地解读当前经济问题。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十分必要。

  总之,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更是整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理论财富,马克思是属于把理想付诸实际行动的"巨人",同样,他的经济危机理论正是其在经济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所以我们应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该理论进行研究、传承和发展,以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怀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进行运用,千万不可被纷繁复杂的经济表象和各种舆论倾向所迷惑。具体来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将马克经济危机理论的理论精髓传承和发扬下去,另一方面,要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的范畴之中,冲破时代局限,结合现实社会历史条件,丰富和发展这一伟大的理论,并用其之指导世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

  5.2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生产资料所有问题主要是通过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来实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曾论述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指出:"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所有制的形态是由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中国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性的浪费和破坏",此外,这种社会化的占有还消除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们因贪婪挥霍而浪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现象。如果要在事实上承认生产力的本性,即就是要实现生产、消费和交换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生产资料才能实现,而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 :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并且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物质资料;另一方面则是由个人占有,作为其基本的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大力发展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办法。此外,社会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所以,落实好按劳分配为主的收入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对克服生产无限扩大与有限的消费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5.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

  温家宝在 2009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一个根本的转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之所以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我国选择并沿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高达 60%以上。而 2008 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告诫我们: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过时,并且开始产生负面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出现缓增长或者负增长的情况。这种发展方式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更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的质量和安全。众所周知,拉动经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出口、消费和投资。前已有述,2008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外贸出口的影响,虽然消费是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居于非常重1要因素。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内需不足,消费相对疲软,因此,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变出口导向型为消费导向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避免危机影响的重要路径。

  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扩大内需。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借着经济全球化的东风靠外需拉动中国经济的起飞。然而,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经济严重恶化,外需已经大大的减弱,外需市场不断缩小。而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纷纷采取了各种壁垒政策保护本国经济,这也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将进一步疲软。因而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的根本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便在于扩大内需 .温家宝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时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挑战和机遇中,如果能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期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会转向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式是促进消费。内需的扩大,既要靠消费,也要靠投资,主要是要靠消费,消费和投资对于扩大内需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与消费的比重极其不协调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在"高储蓄、高投资"的增长格局下,导致了我国居民消费的不断走低。

  可以说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来拉动。虽然增加投资是必要的,但相比较而言靠投资拉动经济只是经济发展的初级形式,是一个权宜之计,只能治标不治本。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储蓄率高,所以,消费增长的空间是巨大的。只有把扩大内需的动力定位于消费,内需的扩大才能够持久,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根本的转变。

  最后,促进消费的根本在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格局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情况。国民收入分配主要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再分配指的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再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这两个环节中,最主要的是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分配关系和居民内部的分配关系。"所以,要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公共投入,才能使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达到公平合理。同时要配合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如此一来,即便是有对消费认识的误区和特殊的国民习惯,也不会影响居民民的消费和内需的扩大。

  5.4 坚持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监管

  西方新自由主义者鼓吹贸易、金融、投资自由化,鼓吹无节制的市场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放弃宏观调控,同时放松对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管制。由于"美国实行的是以美联储为中心的伞形监管模式,该模式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各金融监管机构为组织的监控体系,这样一来,美联储并没有真正处于监管的核心位置,其对金融风险的预警、披露和防范并非是有效的",所以,2008 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也算是给了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一个很好的回应:放弃国家监管和宏观调控只会导致市场的混乱,导致经济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我们要从此次危机中吸取教训,正确地看待金融创新,合理地进行创新,并加强监管,防止金融创新脱离一定的基础。坚持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相结合,继续加强对金融体制的监管。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它同样要求市场主体要有充分的经济自由。但必须明确的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切存在盲目性和自发调节的滞后性,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均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难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非经济的社会问题,从而导致周期性经济波动和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危机不可避免的发生。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的政府应该担任好掌舵人的角色,在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计划及货币政策等相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

  首先,要深化各类金融机构的改革,把他们建设成为资金充足、运营安全、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的内部监控机制,建立起非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约束机制。同时,还可以选择基础较好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加快不良资产处理的同时充实资本金,努力创造上市条件。在保持资金充足和监管有效的前提下,积极稳妥的发展各种所有制的金融企业,鼓 励社 会 资金参与到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重组中来。把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改造作为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其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再次,要依法保证我国金融市场拥有一个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完善各项法规,及时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必然是全球性的。因此,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互助合作,互通金融信息,从而争取有利的国际金融环境,这对于一个金融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的经验,不断探索适合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管理理念,走出一条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金融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我国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5.5 警惕美元霸权的风险转移战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元霸权的横行。2008 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为救市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企图将风险转移至其他国家,由世界经济体共同承担其经济风险和损失。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的霸权地位赋予了美国诸多便利的条件,例如,金融、经济风险发生在虽美国,却可以通过印制美元让全世界人民为他们买单。黄金非货币化后,能够衡量国际范围内货币价值稳定的最客观的标准也随之消失了,而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中不能缺少一种充当国际货币职能的货币,美元无疑成为了现行最具备这种实力的货币,而美元的发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人的意愿,这无疑加剧了现行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也为一次次性的全球危机埋下了隐患。因此,尤其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空隙中,必须警惕美国利用美元霸权优势,在货币政策的一松一紧间将他国几代人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卷走。

  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历程表明:只有一种基础货币,是难以发挥其实质性的制约和监管作用的,只有当三种甚至更多的基础货币同时发挥作用时,才会构成互相竞争和制衡的局面,从而造就一个比较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经济秩序。首先,应积极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打破其被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局面,完善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使其真正为全球金融稳定与发展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进出口比率逐年提高,世界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贸易量也越来越大,加上中国的外汇储备巨大,所以,人民币一直十分坚挺,世界上有众多国家和地区持有或者愿意持有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用人民币进行贸易非常便捷,很多国家也希望人民币变成世界的流通货币。因此,在这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使人民币成为世界性的可兑换货币成为可能。人民币可兑换将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的流通更加方便,随着人民币可兑换,国内的 A、B 股就会一致,外国资本就可以直接进入中国股市,可操作的手段将进一步多样化,虽然这样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在经济前景良好的情况下,那么起伏波动将是有限的。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将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人也可在世界各地购买所需的物品。方便赴外留学、在国外购房、赴国外旅游等事情将变得更加容易,一定程度上将对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内容的丰富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人民币的国际化既是一个中长期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且会存在风险,但是这一过程将是人民币区域化的自然延伸,是人民币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