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去杠杆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去杠杆化的一般分析
【第三章】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去杠杆化的原因
【第四章】危机后美国经济去杠杆化的主要措施及特点
【第五章】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去杠杆化的效果
【第六章】美国经济去杠杆化对我国的影响、启示与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经济危机后美国金融杠杆消解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美国经济去杠杆化对我国的影响、启示与对策
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迅速采取了去杠杆化措施,效果很显著,国内经济在这几年中有了很大的恢复和进展,其去杠杆化的进程不只是对其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我国这个贸易伙伴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美国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我国在应用杠杆的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6.1 美国经济去杠杆化对我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后,美国各部门开始去杠杆化,在宏观经济发展环境、资本、房产市场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过程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无法准确判断何时能将去杠杆化进行成功。而为了加快去杠杆的时间,美国政府和全球的主要财团要继续采取援助措施,并向金融机构投入资金。美国的去杠杆化仍在继续,并且这些动作也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日益显露。但我国与美国的经济结构不同,我国在杠杆化的运用上相对较少,所产生的资产泡沫也不多,所以我国存在的杠杆压力并不算高,经济内部仍然是趋于稳定,只有一些外向型领域受到了美国去杠杆化的影响。
6.1.1 外需减弱拖累我国经济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使美国居民和企业去杠杆化加大,而且两者还相互影响,使去杠杆化不断深入,使得居民较少消费并进行储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也开始放缓。而且美国政府为了刺激本国经济,财政支出主要用于购买本国的商品,并为贸易保护提供了合理的理由,从而导致去杠杆全球化。然而我国是一个出口大国,主要依赖于出口商品来拉动经济发展,并为劳动就业提供保障。然而美国去杠杆化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出口业的下降,产品滞销。因此影响金融投资,工人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国就不得不被迫通过拉动内需来解决自身的经济增长问题。
由于美国去杠杆化的推行,使得一些外贸出口部门的产能下降,并导致全球的经济萎靡。美国的非金融企业在去杠杆化的同时,造成了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在美国经济衰退并需要通过拉动内需的同时,致使我国企业不得不进行去库存调整周期[8].在调整库存同时,我国也减少了原材料的进口,并造成出口国的经济影响,同时对我国的工业造成延缓,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的步伐。
6.1.2 美国金融机构调整和投机减少导致币值重估
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营主要是靠出口业,而美国金融危机后采取去杠杆而给中国经济也带来了损失,并且同样波及这些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并降低货币的估值水平,例如越南和菲律宾。另外美国金融机构也开始退出杠杆交易。美国金融机构开始从与人民币相关联的衍生品种撤资。美国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撤资并导致亚洲周边国家货币的下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人民币的贬值。
6.1.3 美国政府的再杠杆化会加大我国外汇储备运用的风险
伴随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政府要进行经济推进,就势必要再度进行杠杆化。一直以来,由于金融形势不佳,美国国债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大量增持美国国债。根据TIC的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但是,随着美国再度高杠杆化,如果美国出现国家信用危机,那么有很大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而我国对美国债务的持有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一旦出现危机,我国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6.2 给我国的启示
6.2.1 合理使用高杠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金融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是推进经济的助推器,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金融的杠杆效应,集中社会全部可用资金,并有效配置这些资金,就可以带动各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高效发展。在美国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是高杠杆从中发挥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杠杆的过度使用,也是美国和全球金融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大冲击,承受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研究了美国由于利用高杠杆导致出现危机,并被动实行去杠杆化的措施之后,结合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杠杆率现状,提出美国的整个利用杠杆又去杠杆的过程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
6.2.2 重视对金融杠杆率的监管
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为了缓解流动性不足,就会出售大量风险大的资产,却导致资产价格下降,而这又迫使金融机构减少杠杆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好,就会引发如美国金融危机般的风险出现,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形的出现,从最开始金融机构就注意杠杆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但不能过度使用。
美国金融危机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初始杠杆率,即使最开始认定是风险非常小的资产也有可能在将来会对金融机构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对杠杆率从最初就开始严格界定,严格监管。这个监管不只是对金融机构的初始杠杆率,而且还要监管整个金融体系的杠杆率,要确定合理的指标,不能太低,太低发挥不了杠杆作用,也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出现风险问题。我国监管部门应该持续对金融产品尤其是新生的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尽管规模不大,但监管不力的话,也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绝对不能忽视对其监管,在监管过程中,还要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分类,以便有重点的采取监管。同时监管机构之间也要协同合作,相互传递信息,以方便对金融衍生产品全方位监管。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当前各国经济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国与国之间经济业务往来非常密切,一国经济发生危机,很容易就会影响到其他国家,为了防范这种国际风险,就要求要加强国际合作来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管,要相互交流一些重要的资料和信息,及时对一些影响比较大的重大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对各国经济安全做好保障和防范。国际合作主要是在信息交流,相互补充政策规范,对于危机的及时通报和管理,国家之间联合行动,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协调作战,对各国金融活动及时规范、加以引导,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中。
6.2.3 完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表明,要想金融机构有更好的发展,政府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要有规范的进入市场的规则,同样也要有完善的退出该行业的机制,银行所经营的业务虽然在经营过程中强调安全性的原则,注意防范风险,但不能否认的是银行所经营的业务再安全也会有风险存在,也就是说经营再好,规模再大的银行也有可能面临破产这种情况,如何有效率的退出金融行业,就要求我国政府应该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完善全面的,有效的进入和退出的法律体系,监管部门应该允许资不抵债,经营效益不好的银行适时破产,而不是让其走到危机边缘,在这之前就可以安全退出金融系统。
6.3 我国的对策
目前,我国金融部门发展稳定,经济杠杆化程度总体上看并不高。但是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务和一些企业的债务上升较快。由于受全球金融业的低迷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冲击,经济增速放缓,而与其相反的信贷业务都愈发猛烈。然而鉴于美国金融风暴的经验教训,要想使经济平稳发展,就必须要减少我国经济债务的杠杆化。
之前在国务院召开会议上做出指示,我国的"扩张性政策"终止。我国要解决好资金市场的结构矛盾,优先运用合理的资源配置,同时还要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发展,遵循既控制又扶植的原则,加大对我国传统行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进行资金协助和大力支持。
我国金融业的快速转型,也对信贷业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央行的监督下,要求信贷要合理化分配,不能随意流动。加强资金监管,并降低杠杆化运用,保持信贷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银行业的发展要适时推行利率市场化,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加快金融改革,进而从源头上控制我国杠杆化的过快上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应该做好以下对策。
6.3.1 加强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机构杠杆化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杠杆化的水平并不高,并没有充分的利用杠杆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没有如美国金融机构利用杠杆起到的作用那样明显,所以现在应该做到就是如何能更好的提高金融机构杠杆化水平,起到杠杆效应。
借鉴美国金融机构的做法,我国可以大量的运用信贷工具这个杠杆,投放信贷资金,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这过程中,对于金融杠杆的使用要适度,而且也要着眼于实体经济需要资金的状况。另外我国金融产品还比较单一,只有传统的一些金融产品,应该进行产品创新,多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进而满足企业和居民对金融产品的诉求。因为我国居民手中拥有着大量的财富,他们有着很强烈的消费和投资的愿望,针对其意愿,可以实行适度杠杆化操作,如鼓励消费信贷的投放,对消费信用产品进行大幅度创新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同时还可以加大研发理财产品,增加居民投资的选择。
6.3.2 加强对高杠杆领域的风险防范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一些企业金融贷款问题,供给过多问题和房地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风险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杠杆问题,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增长速度最快可达到 10%,之后经济有所回落,也可以达到 8%的增长速度,在这段时期,我国应用了杠杆的这一支撑作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随着经济增长势头的减弱,我国经济目标已趋向稳定,不再是快增长,所以杠杆的作用要适度发挥,否则可能就会造成危险情况发生。
中国为什么不能使用高杠杆,原因在于如中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实行较短的国家,为了经济发展,市场的深化,对于流动性和杠杆极为依赖。[9]
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美元,中国也在其中之列,随着美国自身经济问题的缓解,不再实行宽松政策,推动了美元持续走高,使美元吸引力大幅上升,致使全球资本流入美国,也引发了中国大量资本外流,造成了国内资金动荡。所以,鉴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在运用杠杆时,要把握好去杠杆化的力度。要制定合理化的策略来帮助市场经济下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避免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采取不当的操作而导致新的经济风险和经济损伤。
6.3.3 我国经济去杠杆化的主要支点
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不同于美国,无法转移杠杆,所以我国去杠杆化的主要支点应该选择降低债务和融资成本。
美国在进行去杠杆化时,是减少家庭和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将杠杆转移到政府部门,而在我国政府部门负债很高,无法再增加杠杆,对于我国家庭部门来说,加杠杆就是促进其购买房产,汽车等商品,增加信贷,扩大支出,但又由于我国房价现在很高,物价水平也不低,促进家庭部门再消费,提高杠杆的空间也很小,所以家庭也无法增加杠杆,而且家庭部门中还会有一部分资金用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今后的养老基金,以及预防的医疗费用,家庭再想消费,也比较无力,所以金融机构要保持合理的杠杆,如果杠杆居高,想要转移给其他部门,也无法进行。
之所以我国去杠杆化的主要支点应该选择降低债务和融资成本。是因为金融系统要使其杠杆率保持稳定主要是看这几个要素:信贷利率、债务负担率、违约率以及该国的经济增长率。这几个要素中降低债务负担率和信贷利率是关键因素。也就是银行在发行金融产品时要注意制定合适的信贷利率,同时也要注意债务负担的情况,不能使债务负担率过高,否则一旦出现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会使银行陷入经济危机之中。银行要在其业务经营中控制这两个指标,同时其业务经营的重点应该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针对生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投入信贷产品,并注重控制融资成本的攀升。
6.3.4 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动力增长点主要通过出口需求来实现。
因为中国在国际产业化的优势明显,很难以被其他国家替代,并且中国也开始开展双向贸易化,通过创新来促进更多的外贸发展机会。此外,资本主义市场的去"全球化"贸易保护手段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经济全球化这个趋势是无法扭转的。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在世界金融市场的份额占比会继续上升。而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应对全球贸易和金融的保护主义,并坚持战略方针不动摇的决心。
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政府和企业为中心,依托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然而从经济效果角度来讲这种方式并不合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也使得居民收入缓慢,居民消费达不到一定规模。因此我们从长远角度分析和判断,要想有效的发展经济,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样,在满足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国家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因此我国要把经济建设的中心从重工业等行业向服务业和消费市场转移,以完成减化内部产能的作用,并快速制定经济合理化的目标,为我国经济战略发展做出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