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生产线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提出设备需求直至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到最后投入使用的全程管理,包含了设备需求策划、设备采购评审、设备采购招标、签订技术协议和合同、设备到厂检验,设备安装、调试、终验收和移交等过程。从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看,前期管理对设备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影响较大。维修固然重要,但就维修的本质来说是事后补救,而设计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在维修中无法解决,从而影响整个生产线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和效益。
一般来说,降低设备使用成本的关键在于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设备结构是否合理、材料选择是否准确、制造精度能否达到使用要求、是否具备较高的可靠性、是否考虑了能源使用效率等都已基本成型。作为生产线未来的使用者只有及时介入到生产线设备的前期管理当中,对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要求和建议,才会使整个生产线的造价和生命周期费用有所降低,为日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建设单位,也就是生产线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怎样才能在设备前期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呢?笔者根据多次参与和指导人造板生产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谈几点感受,供同行参考。
1 生产线规划设计
根据企业原料资源情况、产品定位等要素与设计单位做好沟通。合理确定企业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等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生产线规划合理,设备选型得当,就能为企业掌握和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奠定良好基础,就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如果规划失误,选型不当,将会妨碍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设备选型订货
选型不仅要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精度性能,可靠程度,生产是否适用,维修是否方便,使用是否安全,能源节约或浪费等,而且还要考虑尽可能减少对人力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与制造厂家的技术交流,根据本企业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积累的经验,主动提出对设备、机构、材料等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这是对设备使用者和制造者双赢的做法,有利于设备长期稳定地运转,有利于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有利于满足人造板生产工艺对设备的各项要求,使生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顺利进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设备寿命周期维护费用的目的;反之,可能精度性能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可靠性差,维修不便,故障不断,修理停歇时间增长,将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根据项目整体计划,合理安排设备招投标订货时间和到货时间,这样既不影响安装,又不用储存过多时间。这里既要考虑生产厂家的制造周期、运输时间、节假日以及天气等影响因素,又要考虑长时间储存带来的风险和费用增加。
3 与设计单位沟通
人造板工艺设计需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布局的合理性,前期需做大量技术考察、交流工作,因此需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优化设计。
4 与引进方沟通
大型人造板生产线,一般成套引进或引进关键设备国内配套辅助设备。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局,需要反复耐心确认。对于相关资料要形成文本,编入技术档案,随时查阅。
5 合理进行技术改造
人造板生产线技术相对成熟,都有较完整的技术设计。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出现了较多人造板新品种,促使生产线装备不断技术改造。工艺上也有较多更先进的技术,新胶种,新添加剂,满足工艺要求的装备必须跟着完善提高。更可靠的电控技术突飞猛进,许多新技术进入人造板行业,技术改造是必然趋势。
我国人造板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尽早采用最先进技术,才能健康发展,不被淘汰。
6 注重安装队伍的技工素质
人造板成套流水线规模越来越大,产能越来越高,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安装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凭经验的安装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安装要求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专业的林业安装公司是安装人造板生产线的首选,技术经验过硬的安装师傅是安装质量的保证。
7 设备安装调试
组织精干队伍,周密计划,积极协调,以保证安装质量。在安装过程中妥善解决设计缺陷并改进,甄选最有使用价值的成熟方案。
虽然生产线的安装是委托给专业的安装公司,形成了甲方乙方关系,有合同约束,但不是与己无关,只等着检查验收,而应及时跟进,让企业的技工在安装过程中熟悉设备构造,了解工作原理,掌握维修备件,学习先进技术,便于日后更好地操作设备,更好地开展维护工作。
8 加强对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
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调研、选型、安装、调试与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为以后设备使用与维护奠定基础,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培训将是这些设备能否发挥最大效能的关键。当前的进口设备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系统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广泛采用计算机、微电子、PLC、CNC等高新技术,是光、机、电、液等先进技术成果的综合应用,对设备操作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外设备制造厂家培训,熟悉、掌握和预验收所引进的设备非常重要。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对进口设备操作、维护就会得心应手,使进口设备发挥出最大效能。
9 做好原始资料翻译与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
原始资料对于进口设备的管理、维护及人员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台进口设备的随机资料都要移交到设备资料管理部门,并组织人员翻译,认真筛选后归档,分门别类装订成册;要组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出国验收人员一起对译稿进行校对,并将错漏的控制原理图、故障分析图等补齐、更正,这对以后设备的维护、备件选购等都很重要。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对进口设备的全寿命管理至关重要。对每台进口设备建立台帐、卡片与备品配件清单,对设备的使用和故障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建立规范的档案制度,为以后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必要信息,对分析设备运行情况,研究改进进口设备管理与维修对策提供方便。
10 强化进口设备备品配件管理与国产化工作
备品配件的供应是保证进口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备品配件往往在国内不易购到,很多还依赖进口,而进口备品配件存在着很多问题,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等,这也是导致很多进口设备长期停机的原因。所以做好备品配件的管理与国产化,对于降低成本、保证进口设备正常运行等都有重要意义。
1)根据经济合理、集中管理原则,加强备品配件的计划管理。
建立集中管理的备品配件仓库,维修人员与管理人员要互通情况,实行专人专项管理。根据历年的消耗情况,实行“3A管理”,即按照设备、部件和零件在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及运动方式上承载的负荷多少、运动频率的高低,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程度的大小,也就是按照其重要性、关键性而确定的一种等级排序。最关键的即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据此,把进口设备分为ABC 3类,然后再把部件分为ABC 3类,最后再把备品配件分为ABC 3类。这样就划分出AAA到CCC共27类具有不同关键性等级的备品配件。实现关键的备件不短缺,不重要的备件零库存,使备品配件管理逐步进入一个规范化、动态的良性循环。
2)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多种备品配件国产化途径。
对于本企业能够加工制造的,组织攻关组进行研制,充分发挥自已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备品配件的国产化。对于自己不能制造,而国内其他厂家能制造的,组织人员全面考察这些厂家的产品类型、生产规模、技术力量、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等,从中选取合适的厂家进行协作配套。对备品配件进行国产化要敢于利用新技术,自主开发创新,避免“复制古董”。有些从国外进口的备品配件技术上已经落后,在使用中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陷,利用新技术把一些备品配件国产化,不仅解决了备品配件的供应问题,而且可以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同时还能提升进口设备的内在品质。对于国产化工作各方面要密切配合,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国产化工作技术难度大、风险大、工作复杂,各级领导必须进行组织协调,制造者、管理者、维修人员、操作人员都要密切配合,样件制成后各方面要协作进行试用,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只有这样国产化工作才能成功。
3)积极探索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采用计算机对进口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国部分企业逐步开始使用计算机对进口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但仍有些企业只注重投资购买高性能的进口设备提高生产率,却忽视科学管理,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仅有先进的设备硬件,而没有科学的管理方式,很难产生最佳效益。计算机辅助、网络化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计算机集成状态维修信息系统的研究,将带来更多的先进维修方法和管理模式。在企业进口设备管理中推广应用软件,如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CMM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无疑将使进口设备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11 结语
人造板生产线前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但执行起来却略有偏颇。凡是人造板生产线前期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在接下来的维修养护、节本降耗、改造升级、生产经营各方面都会受益。凡是人造板生产线前期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单位,在后续的相关工作中就会遇到困难,其中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可追溯到前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