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人格类型、应对方式及偶像崇拜三者的关系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宋欢;杨佳;彭文波
发布于:2020-03-18 共6506字
人格心理学论文第三篇:青少年人格类型、应对方式及偶像崇拜三者的关系
 
  摘要:为了考察青少年偶像崇拜与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偶像崇拜量表中文修订版、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00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开放性、宜人性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 <0.05);严谨性、开放性与偶像崇拜各个维度呈正相关(P <0.01);应对方式与偶像崇拜各个维度呈正相关(P <0.01).应对方式在开放性与偶像崇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23%.结论:开放性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且部分影响通过应对方式发挥作用,其中消极应对方式发挥直接中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不发挥直接中介作用.
 
  关键词:偶像崇拜; 人格类型; 应对方式;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ype and Idol Worship of Teenager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oping Style
 
  SONG Huan YANG Jia PENG Wenbo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Psychology,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nage idol worship and personality type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ping styles,1008 adolesc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Chinese Idol Worship Scale,the Chinese 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nd the Simple Coping Style Sca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penness to experience,agreeableness and coping style(P<0.05).Rigor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dimension of idol worship(P<0.01).Coping styl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dol worship in all dimensions(P<0.01).Coping styles has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idol worship,with the mediating effect accounting for 23% of the total effect value,in which negative coping styles play a direct mediating role,whil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exert no direct mediating role.Conclusion:Openness to experience affects teenage idol worship,and part of the influence is exerted through coping styles,in which negative coping styles play a direct mediating role,whil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do not play a direct mediating role.
 
  0 引言
 
  偶像崇拜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上对偶像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外表形象等的欣赏、接受、模仿以及崇拜[1].研究发现,80%~90%的青少年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且青少年易低估偶像对自己的不良影响[2].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在面对来自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以及健康适应等方面的生活事件时[3,4,5],常常难以有效应对,容易造成强烈的心理冲突,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可能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甚至会引起极端事件的发生[6].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以及在这些模式下稳定的心理机制[7].青少年偶像崇拜态度与人格特征显著相关,偶像崇拜组在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偶像崇拜组[8],且精神质与偶像崇拜有显著的正相关[9].另外,Maltby等[10]探索了不同程度偶像崇拜,包括娱乐社交、强烈个人、边缘病理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人格类型的差异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
 
  应对方式是一种能够缓解紧张情绪,维持身心平衡,使个体行为表现符合外界要求的一种手段、方法或策略[11].已有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12],不同人格特质的青少年应对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13].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倾向于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14,15].例如,外向性高和精神质低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16].此外,Ferguson[17]将人格和应对方式整合,确定了四种人格应对维度,分别为问题应对、外向应对、神经应对、精神应对.而Maltby等[18]探索名人偶像崇拜维度与人格应对维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娱乐社交维度的偶像崇拜与外向应对呈正相关,强烈个人维度的偶像崇拜与神经应对呈正相关,边缘性病理维度的偶像崇拜与精神应对呈正相关.可见,偶像崇拜与人格类型、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应对方式可能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尤其关注于偶像崇拜的发展、类型、程度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但是缺乏关于人格类型与偶像崇拜之间的研究,且没有研究对人格类型、应对方式与偶像崇拜关系进行探讨.因此,本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人格类型、应对方式与偶像崇拜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未来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大学城区域抽取四所中学和四所大学的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各400人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008份,删除无效问卷192份,有效率回收率为84%.其中初中321人,高中328人,大学359人;男生454人,女生554人.
 
  1.2 工具
 
  1.2.1 偶像崇拜量表中文修订版
 
  该问卷由彭文波等[19]修订,包含27个条目,按照偶像崇拜卷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病理边缘、关系幻想、完全认同、情感投射和娱乐社交5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从1(完全不是这样)到5(完全是这样).各维度的得分越高则在对应维度上偶像崇拜的卷入程度越深,总分越高也表示整体的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越深.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
 
  1.2.2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
 
  该问卷由王孟成等[20]编制,总共40个条目,包括严谨性、开放性、神经质、宜人性和外向性,每个类型分别包含8个条目,量表采用6级评分.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9.
 
  1.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该问卷由解亚宁[21]编制,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积极应对由12个条目构成,消极应对由8条目构成,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则表示采用相应的应对方式越频繁.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8.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对各个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采用AMOS 17.0对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
 
  本研究的数据由问卷形式收集,因此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单因子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未旋转的因素分析表明,共有19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第一个主成分解释的变异为13.74%,远低于40%的临界标准[22],表明变量间的共同方法变异影响较小.
 
  2.2 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发现,开放性、宜人性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开放性、严谨性与偶像崇拜各个维度呈正相关;应对方式与偶像崇拜各个维度呈正相关(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N=1008)     
 
  注:*P<0.05,**P<0.01
 
  2.3 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以人格类型(开放性、严谨性)为模型自变量,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以及偶像崇拜个维度为因变量.由于应对方式有两种,因此相应地分为两条路径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采用偏差校正Bootstrap法[23],随机抽取2000个样本,并检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严谨性对应对方式与偶像崇拜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故将严谨性路径予以删除,未置于文中进行后续分析.
 
  经检验表明,部分指标未达到良好模型的标准,需作进一步修正,修正后模型拟合指数拟合较好[24](χ2/df=2.80,GFI=0.991,NFI=0.992,CFI=0.995,RMSEA=0.042),修正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应对方式在人格类型和偶像崇拜之间的中介作用   
 
  由图1,开放性对偶像崇拜的总效应为0.13(P<0.01),直接效应为0.10(P<0.01),中介效应为0.03(P<0.05),中介效应的95%可信区间为(0.003,0.06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23.07%.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可知应对方式在开放性和偶像崇拜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这意味着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两个中介,只要其中有一个中介效果是显著的,那么总中介效果就会显著,因此需要检验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的单独中介效果是否显著.在AMOS中创建语法对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及中介作用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开放性、消极应对与偶像崇拜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可信区间不包含0;开放性、积极应对与偶像崇拜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95%可信区间包含0,即积极应对在开放性到偶像崇拜之间没有发挥直接的中介作用.另外,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95%可信区间包含0.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这两个变量间的残差相关显著(r=0.18,P<0.01),说明积极应对可能借助于消极应对而发挥作用.
 
  3 讨论
 
  3.1 青少年人格类型、应对方式与偶像崇拜的相关
 
  随着时代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变得更加多元和理论化[25,26,27].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类型更多的是娱乐艺人,即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更多的是为了娱乐社交[28,29,30].他们认为关注偶像对缓解压力、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等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31].本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即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以娱乐社交为主[32],对偶像的追随处于娱乐与满足社交需要的程度,且偶像崇拜的总体卷入程度不高,与已有研究一致[33,34,35].
 
  本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性、应对方式与偶像崇拜得分之间的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且开放性部分通过影响应对方式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程度,进一步说明了人格特质与偶像崇拜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已有的研究.首先,偶像崇拜与开放性呈正相关,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18,36],即轻度偶像崇拜的青少年具有高开放性的特点.分析其原因,高开放性的青少年更有可能表现出活泼健谈、外向开朗的性格,他们有可能将偶像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找到更容易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更多的关注偶像.其次,本研究结果显示,偶像崇拜与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偶像崇拜都呈正相关.一方面,青少年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会使其缺乏理性,过度关注和模仿偶像.另一方面,本研究中的青少年属于娱乐社交维度是理性的偶像崇拜,即健康的偶像崇拜.有研究发现,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主要是娱乐休闲、缓解压力[37].例如追求娱乐、缓解压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使得青少年更多的关注偶像,因此,积极应对与偶像崇拜程度显著相关.
 
  3.2 应对方式在青少年人格类型与偶像崇拜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发现,应对方式在开放性与偶像崇拜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开放性可以直接影响偶像崇拜,即具有开放性特质的青少年,易于卷入偶像崇拜.另一方面,开放性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偶像崇拜.究其原因,可能是具有开放性特质的青少年把对偶像的崇拜作为一种应对日常生活压力的方式,通过对偶像的关注去缓解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在开放性与偶像崇拜之间不发挥直接的中介作用,即开放性不是通过积极应对来实现对偶像崇拜的影响.也就是说,开放性与偶像崇拜之间的关系不是由积极应对可以直接通达的,可能是由消极应对为媒介的.积极应对增加了开放性对偶像崇拜的影响,即使得偶像崇拜的卷入程度变高.不过,由于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不是完全独立的,积极应对的作用发挥也可能借由消极应对为媒介而产生,后续研究可以继续挖掘消极应对、积极应对与偶像崇拜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应对方式影响偶像崇拜的机制.
 
  4 结论
 
  应对方式在开放性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关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消极应对发挥直接中介作用,而积极应对不发挥直接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9):21-24.
  [2]王萍,刘电芝.初高中生明星崇拜现状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1(6):48-51.
  [3]薛云云,肖煜吟,付航,等.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基于上海市3家医院的调查结果[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12(2):65-69.
  [4]刘在花.学业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学业韧性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6(12):68-76.
  [5]陈艳红.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及解决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S1):233-235.
  [6]张碧婷.论偶像崇拜产生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J].理论观察,2007(6):53-55.
  [7]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5):520-522.
  [8]柳力平,冯娟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7,22(4):86-89.
  [9]黄涛.职业院校青少年偶像崇拜与个性、自我同一性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70-72.
  [10]MALTBY J,HOURAN J,MCCUTCHEON L E.Aclinical interpretation of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celebrity worship[J].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2003,191(1):25-29.
  [11]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4):181-183.
  [12]严育.大学生志愿者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73-75.
  [13]肖计划,李晶.青少年学生不同个性的应付行为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2):79-81.
  [14]BOLGER N,ZUCKERMAN A.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personality in the stress pro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5):890-902.
  [15]WATSON D,CLARK L A,HARKNESS A R.Structures of personality and their relevance to psychopathology[J].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94,103(1):18-31.
  [16] 林淄,邹晔峰,陈亮亮.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6):294-296.
  [17]FERGUSON E.Personality and coping traits:A joint factor 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3,6(4):311-325.
  [18]MALTBY J,DAY L,MCCUTCHEON L E,et al.Personality and coping:A context for examining celebrity worship and mental health[J].2004,95(4):411-428.
  [19]彭文波,邱晓婷,刘电芝,等.偶像崇拜量表的修订及其理论模型的验证[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5):543-548.
  [20]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454-457.
  [21]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2):114-115.
  [22]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42-950.
  [23]甘怡群.中介效应研究的新趋势--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8):584-585.
  [24]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394-432.
  [25]张熙凤,田维霞.多维视野下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解析与引导[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9,5(28):74-80.
  [26]张雅楠,陈春燕.当代大学生偶像理性崇拜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9):76-78.
  [27]黄雪梅,赵雷.改革开放40年青年偶像崇拜的演变与启示[J].青少年学刊,2019(4):8-12.
  [28]侯欣彤.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29]刘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9(8):28-31.
  [30]杨婉怡.大学生偶像崇拜与孤独感的关系: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J].现代交际,2019(14):103-105.
  [31]梁耀文.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8,16(2):123-126.
  [32]叶静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2):234-234.
  [33]李想.福州市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34]时嘉惠,张梦圆,杨莹,等.初中生偶像崇拜及其与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6):666-674.
  [35]张利钧,李然,肖海雁,等.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意识的状况及关系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71-73.
  [36]李戈.青少年依恋、人格与偶像崇拜的关系[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7]柳力平.青少年偶像崇拜态度与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点击查看>>人格心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宋欢,杨佳,彭文波.青少年人格类型与偶像崇拜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9-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