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对交际的影响与对策(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6 共3654字
  (一)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影响
  
  1.与大学生辅导员关系疏远。大学的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但是许多学校的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导致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情况关注程度明显不足,尤其自身未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辅导员,更加缺少与沉迷网络游戏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就无法掌握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情况。
  
  2.教师缺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沟通与辅导。高校教师与学生一般只是在课堂接触,完成了课程讲授任务后,很少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工作,而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只顾在各自的朋友圈内交往,这与教师和学生直接都有关系,因此,高校教师应加大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措施。
  
  (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与同学关系的影响
  
  1.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态度冷漠。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用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较多,从而忽略了与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接触网络游戏后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往会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2.排斥与同学交往,喜欢在游戏中交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喜欢在游戏中结交朋友,接触游戏后的大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了远离群体活动而热衷于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交往,在网络游戏中组件团队。
  
  3.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暴力倾向。由于在网络游戏世界中进行暴力活动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接触过网络游戏与没接触过的学生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一种采用了较为积极的处理方式,而另一种则采用了相对消极甚至是极端的处理方式。在面对批评、指责时更容易动怒,也更容易产生打人、损害物品的暴力倾向。
  
  4.模仿游戏中人物行为方式。游戏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已经潜移默化到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他们会受游戏的影响不自觉地模仿游戏中的人物,流行于 90 后、00 后学生中的cosplay 就是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典型模仿。
  
  四、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理想信念塑造与价值观教育
  
  加快社会转型期的结构调整,尽力实现社会公正,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教育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解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价值基础。
  
  (二)家庭教育与关注
  
  家长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注,是直接监督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最主要方式,只有家长才能最真实、最快速地掌握学生的生活状态、行为习惯等的变化,例如打电话的时间、预期等,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会减少与家长打电话的时间和频率。
  
  (三)高校入学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规范与普及
  
  大一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阶段,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始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如果大学生没有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的种种转变,则往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学业困难、生活不顺、人际交往中受到排斥等种种挫折,转而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进行逃避。因此,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首先应该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指导与适应性教育。
  
  (四)优化群体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抓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同时,在弘扬主旋律校园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教育引导工作。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人的特长,创办各种有吸引力的学生社团;要定期组织各种有益身心又广受学生欢迎的文艺、体育活动和各种专业竞赛;要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兼职创业等各方面活动的引导;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在社会大环境中得到历练与成长。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疯预防与解决的重要手段。
  
  结论
  
  网络游戏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健康的主要危害,而且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样式的丰富多样、画面的生动逼真,更容易使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因此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借助于家庭、学校、家人、教师、同学、朋友等多方面开展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解决,从而引领大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交往环境。
  
  参考文献:
  
  [1]殷亚林,刘延申。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4):71.
  [2] CNNIC.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研究报告[R].上海信息化,2010,(1):88-89[3]马立新。论网络游戏的主体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4]魏琳。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闫宏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相关标签:人际交往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