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官是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要组织和率领一个单位的人开展工作,就必须和全体人员搞好团结、和谐相处。但如何与那些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这是一个令许多人都感到头痛的问题。难以相处的人类型甚多,本文仅就如何同猜忌多疑型人相处、如何同争强好胜型人相处、如何同唯我独尊型人相处做一探讨。
一、用赤诚同猜忌多疑型人相处
猜忌多疑型人的突出心理特点是“三重”:疑心重,自我防卫心理重,对外界的动静包括周围人的言谈、举止猜疑心理重。此种类型的人往往心胸狭隘,对一切都怀疑,对别人不信任,特别是对主官,更会处处揣测、时时怀疑、事事设防。怎样同此种类型人相处,孟子给我们开出了一个“秘方”,那就是“以诚相待”。用赤诚同他们相处,才能获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你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才会以真诚来回报你。这样,就使双方都处在一个良好的心理互动态势之中,和谐相处就成了一种必然。《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你待人当如人之待你。”
这是西方人尊崇的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意思是,别人对待你的态度方式,其实是你对别人的态度和方式决定的。你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待你。我们没有理由埋怨这些人的猜忌多疑,他们的这种心理多是社会中的诸多因素影响所致,当然也有主官的影响因素在内。你若始终以赤诚待人,别人还怎么会对你怀疑、揣测、设防?你待人当如人待你,你待人以诚,别人岂能对你不诚?唐太宗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争夺皇位之时,对李建成身边的人处处设防,特别是对李建成的心腹军师魏征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那么,魏征能对李世民不猜忌、怀疑和处处设防吗?然而,当李世民对魏征以诚相待之后,魏征又怎能不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李世民呢?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认真反思:为什么某些人会多疑?为什么某些人爱猜忌?为什么某些人会对领导产生逆反心理?难道全是人家的错吗?如果我们的每位主官都能像张云泉那样以诚待人,即使他是真正的猜忌多疑型性格的人,也会被你感化。用一句格言来解读,就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是赤诚的力量!
二、用宽容同争强好胜型人相处
人人都爱争强好胜,人人也都希望自己成为夺得胜利的强者和胜者。然而,那些争强好胜的人因为没能妥善把握“争强”和“好胜”的度,结果把争强好胜发展到了极端,变成了目空一切的个人英雄主义。
那么,作为一个单位的主官,应该如何同争强好胜的人相处?有经验的领导者都首推“宽容”二字。他们懂得,人心不能完全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宽容和关爱获得。宽容绝不是无能的代名词,却恰恰是一个人远见卓识、心胸宽阔、有人格力量的象征。宽容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使你善结英雄豪杰,善处各种矛盾,不仅可以产生“劳于求贤,逸于治世”的杠杆效应,并且能够激发见贤思齐、人才汇聚的内动力。刘备以自己对人的宽容,使蜀国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他善待人才、容忍个性,对争强好胜的人,教化得好,使用得当,对人才的个性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使人才有了心理上的归属感,达到了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理想境界,出现了“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群体和以诸葛亮、庞统为首的谋士群体。而在刘备去世后,实际上掌了蜀国大权的诸葛亮,虽神机妙算、才智过人,也能尽职尽心,但由于心胸不如刘备宽阔,特别是对那些争强好胜的人不能宽容,对文武双全、完全可以成为他的股肱之助的魏延不仅不予重用,而且时时排斥打击,导致蜀国人才匮乏。所以,主官只有做到胸怀宽广、豁达大度,才能凝聚人心,聚集贤才,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善于把容人和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人中容人,在容人中用人,以欣赏的眼光、谦恭的态度鼓励人才茁壮成长。这样才更能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博其惠,信者效其忠”,才能干出一番宏大的事业。
那么,怎样以宽容的心态去和争强好胜的人相处呢?第一,要尊重他们。争强好胜的人往往都有一定的才干和特长,并且容易恃才傲物。一般来讲,人才都有自己的个性,主官也无法将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强加于他们。只有尊重差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要欣赏他们。善于欣赏人,既是一个主官的做人美德,更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感知别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的能力,当受到领导和周围同志的欣赏时,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并会进一步去展示自己的优点,为单位做出贡献。所以,主官对部属的欣赏,播种的是看得起,收获的不仅是友谊,更有事业的成功。第三,要向他们学习。当一个领导者诚心诚意拜下属为师,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时,下属不仅会兴奋,还会产生积极的向心效应,更会把你当作知心的良师益友。要真诚地向他们学习,就必须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自我定位,多看人家的长处,多想自己的不足,任何时候都不可把自己看大了、看高了、看满了,而把人家看小了、看低了、看扁了、看偏了。第四,要引导他们。佛家有一个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对待那些争强好胜的人,只有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批评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及时清除心灵上的尘土和污垢,促使他们克服不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用低调同唯我独尊型人相处
唯我独尊型的人最突出的表现是“狂妄”。他们或因有靠山,或因有功劳、有资历,或因有能力,自恃清高,孤芳自赏,只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自我意识强烈。同这样的人相处是个令人极为头痛的难题。
要解决这个难题,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共同的回答就是“低调”。怎样低调地同他们相处呢?
第一,同有靠山的人相处需用好一个“让”字。靠山是目前横亘在我们干部队伍中的一道较难逾越的障碍。例如,河北巨贪李真之所以敢不把众多的比他职级高的领导放在眼里,是因为他有省委书记这个靠山。对有如此类型靠山的人,你不让他,又怎奈何于他?所以,欲改造他,就要先谦让他,礼让他,甚至要忍让他。明朝才子唐六如有首《百忍歌》就写得真切和富有寓意:“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饿也忍,韩信胯下辱也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细思忖。”此时的忍让,可能是最无奈的选择,却不失为最佳的选择——因为别人的靠山可以动用权力来主导你的命运。你对这些人暂时地谦让了、礼让了、忍让了,是为了日后更好地教育他、启发他、诱导他、改造他。千万不可把那些习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朋好友谋取私利的人当作你的靠山,这样的靠山或许会是一架冰山、一架火山,一旦冰山消融,火山喷发,你将会成为他们的殉葬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真本领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这才是最为可靠的靠山。从这个意义上讲,用“让”字开路,正是为了在处好关系之后,用道理去“引渡”他们,使他们回归正确的行列。
第二,同有功劳、有资历的人相处需用好一个“帮”字。如何同“有功之臣”和有资历的下属相处?在中国的历史上大体上有这么三种做法:一是害怕“有功之臣”和有资历之人“功高震主”,对他们杀之弃之;二是对“有功之臣”和有资历之人敬之、捧之、崇之、畏之、不敢动之,直至宠坏了“功臣”,宠败了事业;三是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帮助“有功之臣”
和有资历之人,使他们不吃老本,再立新功,并使他们在纠正错误后,成为你的股肱之臣、得力干将。要用好这个“帮”字,就必须低调地同他们相处,与他们成为知心朋友,使他们认清,荣誉和资历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未来要靠奋斗拼搏去取得,坚持不吃老本,再立新功,才会被领导和同志们认可。
第三,同有能力的人相处,需用好一个“敬”字。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有能力有水平的人的具体表现。敬重他们,敬佩他们,尊敬他们,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独当一面中经受锻炼,进一步提高能力。因为你对他们敬重、敬佩、尊敬,他们也会对领导更加敬重,特别是当他们独自承担某项任务、独当一面时,领导的不易和自己能力的欠缺,会使他们觉察到以前自己自恃能力高强搞唯我独尊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妄自尊大、自我膨胀,是一种无知和浅薄。只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主官是一个单位的“掌门人”,平和地待人,谦恭地尊人,真诚地为人,热情地帮人,才能赢得人们的尊崇和爱戴。虽然处处低调,却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大才华的人。这种低调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震耳的乐章,是一种不理会狂嚣的自若和镇静,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严肃,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是一种临危不惧的大气,是一种稳若泰山的从容,因而你在人们的心目中形象是崇高的,必然能与单位中所有的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