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第三篇:基于组织行为学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方面阐述了群体中人的行为导向,协调人际关系,实现管理目标和提高组织绩效等,是管理学中的独立学科。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特点,结合组织行为学的管理优势,对组织行为学理论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为增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效果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特点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课程,以行为学为基础,综合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提高人们的引导能力,最终实现组织目标[1]。它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可以调动行为的积极性和提高行为效能[2]。组织行为学主要探讨组织、群体、个体对组织行为产生的影响[3],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通过科学方式呈现,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因势利导,使组织内部朝向既定的目标发展,它是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学科,对学生管理来说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具有诸多重要特点,有助于目标实现。首先,组织行为学是跨学科性的一门学问,融合了多学科的学术概念、方法等知识,包括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其次,具有系统性,虽然具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但并不是这些知识点的简单拼凑,而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它从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研究到群体行为,逐渐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除此之外,它的研究结果都是由科学依据的推理、分析和总结得出的,并不是简单凭空而来,因此具有很强的科学性[4];最后,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研究中有很明显的实践价值,在具体管理中可以使管理者对组内成员的心理有更好的把控,促进组内成员更积极地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教育的普及化,我国高职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获批通过,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说,职业教育正昂首迈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普通专科招生368.83万人,比上年增长5.16%,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6.63%;普通专科在校生1133.70万人,比上年增长2.60%,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0.05%。高职院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将学生实际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高职学生的特征,主要有如下特点:这些学生的思想水平还需要加强引导,因此管理者的教育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文化课水平不高且缺乏自控能力,但是综合能力并不弱,只是因为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学生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纠正错误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只要无忧无虑度过学校三年时光,顺利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但是等毕业步入社会才懂得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此锻炼充实自己,提高综合能力[5]。
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维护高职院校稳定、繁荣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准确把握管理工作的特点才能使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6]。管理工作特点如下:第一,服务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基础薄弱,功利性强;第二,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不少院校仅仅满足校园“太平无事”就好,这些观点会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第三,管理人员组成结构不稳定,素质不一,一些高职院校管理者对自身定位较为模糊,因此对管理学生工作的投入精力不够,而且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效果相差较大。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建立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但包括学习能力培养,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包含基本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各种要求,更好地促进当代经济发展[7]。要将学生管理得当的前提是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学生管理模式。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学生办理完毕入学手续就由单个个体形成了群体,根据年级和专业分成许多为期两三年的稳定组织,学生工作处及班主任、辅导员担当起管理和服务的责任,应该可以构建出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要增强组织行为学思想的传播,将价值观念和方法引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健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应该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出发,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个性分析,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分析评估其个性特点,重点关注个人的人格特质,在班级这个群体里给予适当的职位,以调动某些有领导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对敏感的学生特别关注,尤其是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防止出现更严重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不强,可以组织一些形象生动的实地参观走访、趣味活动,利用及时评比、及时表扬代替批评指责学生的缺点错误,可以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学生管理者要以组织行为学得出的结果对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地修订、完善,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新型学生管理方法的建立,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应该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创新学生管理方法,此方法应该根据学生在日常校园中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需求的管理方法;第四,建立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民办院校占了一定比例,这些院校多为企业支持创办,因此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时就了解社会企业的现阶段需求,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8]。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到社会上去实践、去历练。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才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1.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学生生活方面的运用
在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改变总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观念,不应该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始终贯彻“以学生为首位”的教育方针,在生活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通常较强,要利用组织行为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密切关注学生生活中特殊的心理和行为,及时干预不健康的心理和不正常的行为,使其对生活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9]。近年来外卖在学生中流行起来,外卖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例如我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点外卖,用餐结束后的外卖垃圾胡乱丢弃问题随之而来。针对这个突出问题,学工老师们利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研究学生胡乱丢弃外卖垃圾的心理特点,我校定期开展“校园文明周”,将学校打扫区域包干到学生小组,让他们亲身体会处理外卖垃圾的辛苦,至此学校外卖垃圾乱丢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又比如宿舍环境是最小但却是最基础的环境,是管理学生生活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宿舍管理中,我校运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知识,例如班主任会充分了解同一个宿舍每个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分配宿舍中的具体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被任命为宿舍长,心细的学生被任命为宿舍的安全员,主要负责宿舍日常的电器安全等,个性活泼的学生被任命为宿舍间的活动联络员,负责承办一些宿舍之间的集体活动,人尽其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配合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宿舍管理工作效率,有效减轻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压力。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同样需要激励。需要身边同学、群体、组织的激励,因此要经常对那些在宿舍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进行激励。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要学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正确运用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帮助班主任,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宿舍管理工作中的人员利用率,甚至能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2.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学生学习方面的运用
组织文化的一种侧面反映是给在校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形成价值理念,是整个组织精神风貌的体现。形成之后组织成员共同奉行。良好的校园学风环境对在读学生可以产生很强的影响和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良性竞争,你追我赶,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要认清自身定位,学生在学校的第一要务是学习。除此以外,教育资源配置应该更加合理,充分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资源利用不足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总之,组织文化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组织行为学有激发和维护这种文化的积极作用[10]。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招生时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分为“普高”学生,即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升入我校学习,还有“中职注册”学生,即通过中专阶段的学习之后升入我校学习,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如“普高”学生。虽然在学习过程中这两类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但是在最后的考试阶段,对他们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针对“普高”学生会采取闭卷考试这种相对严格的考核方式,而针对“中职注册”学生会采取更加宽松的考核方式,例如写论文或者开卷考试的形式。任课老师利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动力,更好地检验不同基础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区别对待不同来源的学生,根据这两个群体的具体特点制定不同群体目标,是经过长期实际管理检验的。
四、结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性人才,学生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办学质量,影响核心竞争力。因此,完善学生管理模式对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管理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理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结果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整体质量。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挑战,诸多因素例如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高新技术的推陈出新等都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将组织行为学理论引入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总之,组织行为学从表面来看研究的人员行为仅仅局限于组织内部,实则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高职院校可以看成一个大的团体,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门管理科学,探究个体、群体的行为模式,在高职院校管理过程中放弃主观臆想、直觉,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将组织行为学科学地应用于高职院校,是一种有效改善高职院校管理的方法。在我们把组织行为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结合工作实践,不能一味夸大其作用,避免纸上谈兵,应该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德.组织行为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 屠春飞.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2):83-85.
[3] 房叶.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441(7):244-245.
[4] 林小兰.高校学生养成教育与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10(5):135,146
[5] 陈娟.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10.
[6] 温毓敏.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287(8):256.
[7] 唐建伟.学生管理工作中组织行为学原理的应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2):134-138.
[8] 岳博.利用组织行为学进行学生管理的方法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8-79.
[9] 朱雪原.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环节组织行为学的应用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8):214.
[10] 王明娜.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环节组织行为学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29:77-79.
点击查看>>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精选论文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