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校园贷”行为心理缘由及治理路径

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 作者:常一召
发布于:2021-02-07 共4187字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基于P2P的网络借贷平台大量的涌现,“校园贷”这个词也越来越被我们熟知[1]。大学生校园贷也屡见不鲜。因“校园贷”引发的诸多恶性案件也吸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其原因在于国家监管漏洞、社会教育宣传不全面以及部分学生的拜金主义,今天“校园贷”给学生和社会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合法网络信贷,构建高校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成为当前严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 校园贷;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正确治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生活也逐渐变得方便和快捷,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平台的接触小额贷款也变得更加容易。大量互联网借贷平台趁机盯上了高校爱慕虚荣的大学生们,各种各样的“校园贷”宣传出现在大学生周围,像在寝室门缝、学校论坛、微信广告等等上。针对女大学生的这种套路贷服务成了网络借贷崛起的一股主力。最近几年大学生恶性“校园贷”层出不穷。从16年的河南学生贷款五千到后来滚利60多万跳楼自杀,到小额贷款APP借贷宝有关女学生裸贷的十几个G的图片文件压缩包爆出;从身陷校园贷自尽的厦门高校女生[5];到2017年4月的听信800RMB买苹果手机,致内蒙古近900名大学生被骗九百余万。校园贷让很多大学生深陷,校园贷不仅成为危害大学生安全的毒瘤,更引发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让大学生全面了解“校园贷”的套路和毒害,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危机意识和合理消费观,成为今天教育的重点。即便我们反复强调加强治理,依然有很多学生触碰校园贷,其中诸多缘由值得我们探讨深思。

  一、大学“校园贷”产生的背景

  (一)大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

  应试教育让中国的父母们更多的孩子的卷面成绩,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潜在的内心需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想买一些奢侈品或高档品向父母寻求帮助时,本来就缺乏沟通的两代人,彼此更难以理解,学生自认无法和父母表达清楚,转向社会平台寻求援助,正是这种情况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第一次贷款大肆消费带来了身体快感与内心满足,想维持高消费水平或者无力偿还贷款时不得不再次借贷。如此利滚利,债务越来越还不起了。倘若父母能经常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发现他们难以察觉的异样,从而教导正确的消费观,那么很多的“校园贷”案件从根源就杜绝。
 

大学生“校园贷”行为心理缘由及治理路径
 

  (二)大学生畸形的消费观念

  现阶段学生多是90后,家庭富裕与否,都是长辈的溺爱中长大的花朵,迈入到大学校园以后,很容易受新奇事物的感染。各种各样的网络很容易接触到,网红、网络游戏等等。一半的学生生活费只有他们父母提供,除了一些兼职补贴外,没有其他收入,在被拜金主义所支配的畸形消费观下,仅有的生活费实在杯水车薪[3]。学生之间攀比之风盛行。许多小学生都开始比装备段位,车房。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囊中羞涩的大学生就为了满足自己超前消费,过早享受生活,通过校园贷得到资金,购买高档化妆品、游戏装备、Nike球鞋等,钱失去得更快,如此这般很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4]。

  (三)贷款门槛较低

  网络借贷的适应性发展。为了更好地中吸引目标客户,爆炸式小广告功不可没,学生不费力气就可以接触到贷款渠道[6]。为了诱惑学生贷款很多的贷款平台的门槛很低,不需要资产报告、征信,只是通过APP获得本人的通讯录,获取贷款人朋友的联系方式。贷款平台不担心自己的钱会打水漂,因为他们背后的父母一定会还。

  二、大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网络信贷有其积极向上的社会正意义,它给那些真正需要钱,资金困难的大学生们就业创业、危机救济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今国家大学生创业,校园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政策的支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可能。可因为政府信贷平台监督有纰漏,以及小额借贷平台放贷无门槛等一系列问题,外加一部分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过度购买致使了当前大学生网络信用贷十分的脏乱污浊,“校园贷”也从一个小炎症长成了毒瘤。目前具体形势分析,“校园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网络信贷平台来看

  政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并没有具体的监管方案同时,当前阶段的网络借贷平台准入条件基本为0,“借贷公司”操作运营也仅仅需要工商局注册登记就可以[6]。16年的4月份,教育部办公厅联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要把未经国家批准的非法校园网络贷款依法严肃处理,然而该文件更多内容却是如何规范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和应学习的相应的金融知识[1]。文中对于网络信贷的监管措施管理办法却没有任何相关的规定。网络信贷平台们也很默契地没有统一的征信体系,借易还难,学生还不了雪球般的本息,只能被迫在多个平台同时借贷,最后小雪花终成雪崩,形成巨额借债。同时由于线上信贷平台对于借贷人的信息审核和担保没有严格的要求,形成“前期诱导放款,后期暴力收款”的局面。

  (二)从贷款学生来看

  学生消费观畸形、金融知识缺乏、危机风险意识薄弱是导致学生受骗的主要原因。从借贷学生的分类来看,其多为高职院校及民办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贫困的学生一大半比例[1]。部分学生攀比带动其他消费观缺失的学生跟风,盲目过度消费造成一个带动多个贷款的局面。参与借贷的学生多不具备金融方面知识,复利计算风险评估丝毫不了解,过于高估自身的信用和还款能力,导致深陷信贷泥潭无法自拔。

  (三)从社会和高校来看

  首先应增强对于网络信贷的审查监管力度,对刚入学的大学生要合理科普必要的金融知识,教授学生识别网络陷阱,对于不法平台敢于举报。

  三、大学生“校园贷”行为心理缘由剖析

  普遍认为当前大学生校“校园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羊群从众效应

  羊群效应是没有主见的人习惯了模仿顺从,效仿大众。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盲目从众无知行为。羊群是一种很麻木且毫无纪律的组织,羊们看着同伴被杀也会凑上去看个好奇,没有领头羊的羊群更是散漫。“网贷消费”中的大学生抑或是群肥硕的羔羊。大学校园比社会人群密集分布程度更高更有聚集性,其所在的年轻人群体更敢于接触潮流前沿,挑战新兴。自然“校园贷”也在其中,但校园内的信息相比社会更明显的感性和模糊。因此没有主见且感性的大学生们就很容易盲众上当受骗。

  (二)法律意识淡薄

  从某高校新生网贷实例:学生不明白利率;对于贷款是不是归于高利贷一窍不通,甚至毫无概念可言;每期还款金额利率、还款期数都不清楚;更甚者学生不知道在我国是严禁高利贷的。当然上述学生群体更包括裸贷的学生们。私下交易约定不受法律保护,质押物裸照无效等等。换一步说提供裸照就已触犯了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罪;即便某些人走投无路,也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感性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从经济层面上是被定义为弱势群体,大部分刚开始接触借贷是学费交不上了或生病了应急用。然而,很多案例中大学生贷款多为游戏、奢侈品,电子产品者居多;甚至还有些是谈给女朋友买她喜欢的高档品[7]。腾讯的《企鹅智库》专栏曾经发出一份名为《大学生分期网贷真实需要报告》的报告,收回一万两千份份反馈,约八千份是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只有很少量的学生网贷是迫不得已的,比如救急,生活费缺乏或者缴纳学费,近七成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分期还款购买高端电子产品。根据速途研究院最近统计,大学生中占比较高的分期贷款消费金额为5000元,占大学生网贷群体数量四成,5000元的贷款金额对普通大学生来说,负担不小,故而,一些大学生这种消费观的严重畸形存在极大的隐患。

  (四)贪心攀比,爱慕虚荣的心理

  当下物质社会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感官体验,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校园贷的出现恰好为满足了经济偏弱的大学生拜金的虚荣心,其次大学校园贷门槛矮,不需要繁杂的证明,更是诱惑着广大学生。当今消费主义盛行,对处于崇尚过度消费且思想价值观尚不坚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抵抗,为了满足自己一时之虚荣,决然选择校园贷。甚至已经欠了一大笔了还到处耀武扬威,把拆东墙补西墙的还钱方式看做过家家。不过是贪婪幼稚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小大人”。

  四、理性优化治理网络信贷,共创校园和谐

  (一)利用媒体,加强教育现代

  高校可以通过这些抖音、微博,B站等为青年喜欢的应用媒体对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或者运用传统黑板教育和新媒体配合结合,用学生喜欢的表现方式传达给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让大家了解“校园贷”的坏处同时鼓励学生树立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积极和朋友老师沟通而不是一个人解决。同时,各高校还可以定时向在校学生推送真实受骗“校园贷”案例、和基本的金融学知识。让学生切实理解超前消费的不合理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认识到务实脚踏实地才是根本。

  (二)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求真务实、踏实守信的校园环境。大部分不法网贷平台都是在学校群体里隐设下线同学,以同学充当纽带进行网贷的传播,进而诱导其陷入“校园贷”并获取利润。因此校园之中严防网络信贷,禁止宣传张贴此类广告,并及时清除。禁止学生代理网贷的和推广网贷,发现则从重处理。

  (三)培养“财商”

  高校应当利用课下讲座,网络公益直播等方法,为在校大学生科普常见的理财方法以及信用卡的基本使用包括违约的方法处理[2]。在校时间,了解金融方面的基本常识知识,学会识别校园黑贷,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身的消费方式,这些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必备的基本素质[8]。

  结束语: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自身能力的场所,大学某些非法不良的“校园贷”破坏了这份安逸,带给了当代大学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大学生应当从自身出发,抵制外界诱惑,控制自己的不该有的欲望,理性消费,把重心调整到提升自我能力的方面。同时,也需要学生父母、学校、国家的共同协作,为大学生的安全成长、健康成才保驾护航。坚信通过社会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不良网络信贷现象终会消失,还校园以安逸宁静。

  参考文献

  [1]懿.合理疏导大学生网络信贷构建和谐校园环境[J].现代交际,2019(21):136-137.
  [2] 许朝军.“校园网贷”亟须“出手”规范[N].中国教育报,2016-05-16.
  [3]王燕钊,李大容,刘磊,齐萌.不良校园贷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8):47-48+51.
  [4]林燕霞,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58-60.
  [6]宋宇宽,杨森,文毅.杜绝“校园贷”陷阱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中外企业家,2019(21):189
  [7]范政,王淑合.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的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2):95-98.
  [8]孙晓炟.网贷消费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教育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大学
原文出处:常一召.校园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影响与改革措施[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1):28-2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