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随之而来的是如何研究老年人口群体的各种需求,包括养老的、健康的、社会转型的,作为老年人口的老年教育需求是众多需求的一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各位专家学者都对老年教育提出存在的多种问题及相关建议,并且对老年教育研究的视野逐渐深入细致。但是从老年教育的观点来看,为什么始终受到重视,却并未将老年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中,这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定位。目前我国的教育种类已经非常丰富,老年教育如何针对其学习的环境和学习的特性正确选择定位是当务之急。
一、老年教育理论综述
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有多方面理论,经过初步梳理,主要有下述几类理论的主要观点阐述如下:
1.老年教育的撤退理论。这是卡明与亨利提出的,他们认为每个社会都有一套交替轮换的退休综合机制,是为了维持整个社会的有效运行机能。这个机制形成撤退的表象有几个好处,使得年轻一代逐渐上升,老年人渐渐归隐,在撤退的过程中老年人边撤退边被动学习社会新事物。
2.老年教育的次文化论。理论指出老年人在地域分布、组织形态、人群特质上有逐渐趋向类似的行为规范,并且是逐渐脱离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次文化,这里的次文化的正向作用是通过一些团体文化减少老年人的孤独和孤立感。
3.老年教育的年龄阶层论。据阿诺德?罗斯的看法,不同社会不仅将成员分类成高等阶级和低等阶级的人群,还在年龄上把人群分成不同权利和势力的群体,于是在这个情况下老年适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4.老年教育的活动论。弗瑞德曼和瑞?罗森曼的理论认为老年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个人满意和自我意识方面尤为重要,在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不是完全由年龄决定的,如果一直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则可以一直推动社会进步。
5.老年教育的选择理论。卡斯滕森等学者提出,虽然老年人的社会接触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减少,但是社会并没有断绝他们的社会接触,他们其实可以主动选择促进调节情绪和良性的社会接触,并且这些社会接触引导出老年教育选择,使老年人在其中享受快乐、助长幸福的持续适应性。
二、老年教育定位的综合选择
广义上教育指一切能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品德和素质以及审美等的培养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管理者依据社会的要求和接受教育者本身的规律,对其施加的有价值、有计划的一系列活动,促进身心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无论广义和狭义的含义都没有排斥任何群体,只要是能与社会结合的教育都是有益的,现今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明确,老年教育定位的考虑已成为必然。
1.老年人群学习的参与型态分析.老年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为满足老年学习者需求,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正规、非正规以及非正式三种类型。三种类型中最底层的是非正式的自我导向学习,其参与率约达到90%,非正规的中间层约占人口的1/3,最顶层的正规学习不到10%.老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进行自我学习是最底层,参与小区教育、参加志愿服务学习教育为中间层,老年人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为最高层。
2.老年教育达成途径.目前,老年教育往往由不同的达成途径,综合归纳有如下学校机构之外的方式:(1)小区教育:所谓的小区教育是基于小区这一特定形态,类似于费孝通所指出的乡村社会形式,在小区中老年人自发组成互助团体、学习团体等参与到社会活动中。(2)获取现代信息教育: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环境逐渐成熟,移动资源越来越丰富,根据美国2012年全球计算机普及率的调查,老年人口使用电脑网络的比率逐年提高,全球最发达的美国有43%的老人在使用网络。(3)各类图书馆的自助教育:随着财政加大对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建设,不仅县市一级全面拥有藏书颇丰的图书馆,在重点镇、村一级也建有村级图书馆、镇级学习中心等。(4)志愿服务教育:艾斯雷的理论提出,老年人群参与志愿服务首先要通过教育学习,这使得老年人充实退休生活,也可以在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学习现代社会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3.老年教育特质.老年人的教育使自己摆脱岁月不饶人的命题,让他们自己活的有尊严、有价值。教育特质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老年教育需求和老年教育价值。马克雷斯指出老年教育的五类需求:老年应对的需求、老年弥补的需求、老年奉献的需求、老年影响的需求、老年超越的需求。穆戴指出老年教育的价值分层如下:拒绝与忽视、社会服务、社会参与、自我实现综合两位专家的观点,老年教育最特别的是强调自我超越,使得它的定位不同于年轻人和成年人的教育定位,而是强调老年人生和老年人经历相配合的持续的教育。
4.老年教育的终身教育定位.老年教育的定位可以用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的名言来解释"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是一种终身教育的观点,终身教育是老年教育的最好选择,老年教育之所以终身,也是老年人在已有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教育弥补老年人生活的各种知识,把老年人的新需求加入进去。如果用再教育的概念,则容易令人误解为否定过去,重新再学习的含义,但事实是持续的终身教育较为妥当。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9)。
[2]傅家雄.高龄化与社会福利发展.台北华立图书公司,2001,(03)。
[3]蔡培村。老人学习与生涯发展。高雄丽文文化公司,1999,(01)。
[4]蔡文辉,徐丽君.老年社会学一理论与实务.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5,(02)。
[5]乐国安,韩威,周静等译.K.W.Schaie&S.L.Willis着.成人发展与老龄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3)。
[6]高峰.我国老年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上海老龄科学,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