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生人才公寓是指专项用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生活配套短期租赁公寓和过渡周转用房。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大学毕业生事业热情高, 学习能力强, 但社会经验浅, 面临困难多, 心理需求广。因此以大学生人才公寓为组织单元, 以提高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切入点, 分析了人才公寓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 并提出了实现途径。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人才公寓; 社区教育; 社会效益; 实现途径;
Abstract: Talent apartments for college graduates refer to short-term rental apartments and transitional housing for college graduates to live during thei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backbone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ollege graduates have a high enthusiasm and strong learning ability, but they lack social experience and face many difficulties, and they have various psychological needs.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community education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personal quality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living in talent apartment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gradua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benefit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alent apartments for college graduates and proposes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Keyword: college graduates; talent apartments; community education; social benefits; realization ways;
当前中国正处于在经济转型和动能转换时期, 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从2017年开始至今, 以武汉、成都、南京、杭州等为代表的15个“新一线”城市陆续出台了人才吸引政策, 其中大学生人才公寓成为标配。大学生人才公寓是指专项用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生活配套短期租赁公寓和过渡周转用房。入住人才公寓的大学生, 拥有较为相似的教育背景和价值观念, 组成了具有高度同质性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社区。他们事业热情高, 学习能力强, 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同时他们社会经验浅, 面临困难多, 心理需求广。因此, 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以大学生人才公寓为组织单元, 以提高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1、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1、 自我同一性的合法延缓
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 即个体对“我是谁, 我想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形成坚定和连贯的意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出现于青春期, 但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时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职业发展与职业决策是对未来生活的设计, 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必须解决的重要挑战。当今社会激烈的职场竞争促使大学生必须尽量提高学历, 因此推迟了步入社会的年龄, 也合法延缓了自我同一性的获得。因此, 通过社区教育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帮助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环境, 做好职业探索与职业承诺, 发展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1.2、 归属与爱的热切渴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其中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 包括了对友谊、爱情以及归属关系的追求。人才公寓居民远离家乡, 缺少亲人陪伴, 热切渴望有归属、被关爱。目前各地为招揽人才在安居和就业上给予诸多优惠和补贴, 满足了人才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同时也不能忽略了人文关怀, 以社区教育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交友活动, 为人才公寓居民抱团取暖、扎根共进、相扶相助提供有利条件。
1.3、 学习内驱力的升华转化
大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寒窗苦读多年, 又在竞争就业的压力下完成学业, 学习内驱力不得不充斥着功利性色彩。而今大学毕业, 暂时告别学历教育, 谋得了工作岗位, 终于有机会把重点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上, 正如我国着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所说:“只有关心非功利的学习, 兴趣才能广博, 视野才能开阔。”大学毕业生工作稳定后, 学习内驱力将逐步升华转化为非功利性, 他们自觉主动地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从中获取自信与快乐, 这为开展人才公寓社区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做出了优秀的示范。
2、 人才公寓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
2.1、 提供有效社会支持, 展现城市友好
大学毕业生离开单纯的校园初涉职场, 时常遇到对实现个人目标形成障碍的压力性事件, 例如公司人际关系复杂、办事程序冗杂、工作说明模糊等, 这些统称为阻碍型压力源。在应对压力时, 人们通常有两种办法, 一是进行资源构建活动, 例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二是需求防护活动, 例如停止工作放松娱乐。最新研究结果发现, 学习新知识往往比增加放松时间跟有助于应对阻碍型压力源, [2]因为放松娱乐只是一种保护性策略, 它仅仅使现有资源尽量不再减少, 而学习是一种相对积极的策略, 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在人才公寓里开展社区教育, 是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的有效举措。以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为主的社区教育课程, 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认知能力, 获得社会支持, 学会从容面对工作压力, 从而更快摆脱乏味重复的简单劳动, 获得自由度高、挑战性强的工作岗位, 更加忠诚地留在城市里贡献青春智慧。
2.2、 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提升人才质量
一个成功的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是:“学生要热爱他们自己本身, 也要热爱他所在的社区和整个世界;除了有严谨的课程学术上的学习外, 重视课堂外的生存技能的学习, 高度强调精神建设, 这个精神建设表现为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过程中的每一个决定。”[3]人才公寓的社区教育要兼顾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 注重培育学员乐观、信任、感恩、知足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帮助困境中的个体挖掘内在潜能,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仁义友善。
2.3、 服务终身学习需求, 增强生活幸福感
美国学者泰勒·本沙哈尔在着作中写道, 幸福就是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对学习发自内心地渴求, 因为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 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迎合他人的期望, [4]这一观点揭示了学习和幸福的关系, 学习是幸福的最大来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继续教育,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开展人才公寓社区教育, 服务高素质人才终身学习的需求, 让人们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来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登高望远, 内外兼修, 打造更优秀的自我, 增强生活幸福感。
3、 社会效益的实现途径
3.1、 引入市场竞争, 多方互利共赢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文件中指出,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拓社区教育服务渠道。除了目前各地各区面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外, 还可以引入市场竞争, 招募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区教育。例如颇受年轻人喜爱的瑜伽健身、花卉茶艺、美容化妆等内容, 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和时尚性, 可邀请市场认可度高、社会信誉好的企业定期前来开设沙龙培训。采用前期参与免费、中期折扣消费、后期会员付费的形式, 多家企业滚动服务, 良性竞争。这对企业而言是精准高效的广告宣传, 对学员而言是丰富有趣的技能学习, 对人才公寓管理机构而言是廉价优质的社区教育, 既节省经费开支, 又解决师资困境, 还充分拓展了市场资源, 形成了多方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3.2、 调动高校资源, 师生双向获益
2017年教育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 其中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做了充分改革, 高校拥有教师职称的评审权, 可自行设定评审标准, 这为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将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纳入职称评定细则中, 规定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社区教育课时量才可参与相应的职称级别竞聘, 高校教师可发挥专业特长, 自由设计社区教育课程, 自主联系人才公寓开展教学。对受人才公寓学员热烈好评的教师设立专属的名师讲坛, 并联合媒体宣传报道。如此充分调动高校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 提高其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学员参与社区教育能向名师面对面请教, 得到权威专业的帮助, 长此形成师生双向获益的良好运行模式。
3.3、 倡导志愿服务, 彰显自我价值
与普通社区不同的是, 人才公寓的居民全部来自异乡, 他们怀揣梦想, 希望早日融入当地, 真正成为城市里的主人, 因此对社区建设具有极大的热情, 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坚实依靠力量。作为受过高等教育, 拥有专业特长的大学毕业生, 他们十分愿意从被关怀保护的对象转变为有机会帮助别人的群体, 在其生活的家园里和邻居们共同开展社区教育, 以彰显自我价值, 调节人际关系, 优化社区风气。相关管理部门要利用好这支朝气蓬勃的志愿者队伍, 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组织引导人才公寓居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同时要完善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制度, 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账户激励机制, 对于社区教育奉献度高的志愿者, 可在账户中认证相应奖励币, 奖励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兑换人才公寓优惠租赁期, 让志愿者们劳无所图但有所获, 如此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 激励志愿服务精神代代相传。
“为政之要, 莫先于用人。”伟大的事业需要优秀的人才, 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未来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 关心人才的成长, 就是关心中国的前途命运。我们应充分重视人才公寓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 充分拓展社区学习资源供给, 让人才的智慧充分涌流, 汇聚成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能量。
参考文献:
[1]巩雪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对大学生管理的启示[J].西部素质育, 2018 (11) :103-104.
[2]Zhang, C., Mayer, D.M., &Hwang, E.More is less:Learning but not relaxing buffers deviance under job stressor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18, 103 (2) :123-136.
[3]李福德, 陈庚, 于云秀.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 2010 (6) :5.
[4]陆珊珊.服务区域幸福感——社区学院核心价值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1)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