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1 共256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创建探究
  【绪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研究绪论
  【第一章】我国社会福利体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第三章】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我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切实保障社会全体人民合法权益以及共享改革开放硕果,是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就要在社会福利制度上,探索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满足人民群众广大需求的福利制度。

  这种制度在内容上既要有别于传统的社会福利,也要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只有适合我们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党的十八大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福利制度提出了新方向,确定了新道路,就是以全面覆盖为基本要求,以保基本、多层次、持续性为基本内容,突出公平性、公正性、流动性等,在全社会建起符合我国发展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报告所提出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等,为社会保证体系指明了建设方向,对社会福利制度有重要指导意义。要逐步扩大社会福利保障的宽度与广度,使更多应该受到保障人群都纳入保障体系之中,而不是进行"差中选差",确保做到应保尽保。比如说保障人群应该由原来的"三无"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扩大到所有的此类人群当中,部分经济发达、保障体系健全的区域还可以逐步扩大,可扩大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保障体系边缘群体,并且在城市和农村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做到统一,标准一致、条件一致,实现社会福利的普惠。"保基本",就是目前社会福利标准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保障需求群体基本生活为前提,不可盲目提高福利标准,同时要建立逐年增长机制,确保福利标准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多层次",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较大,水平各不相同,在社会福利制度和标准上,我们也要因地制宜,确保相关政策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福利保障方面,既要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基本需求,也要注重高收入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全面保障的基础上,引导发达地区在福利制度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可持续性",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注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切不可盲目推进,福利的标准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障的内容要从基础保障向深层次保障迈进,保障的方向要切合不同时期人们利益的不同诉求,确保社会福利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著作: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郭崇德,社会保障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 杨雪冬,等。"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 史志钦。全球化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转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1] 景天魁,等。福利社会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 毛振华。 社会福利与社会建设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3][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其最后的人[M].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4][英]诺曼·巴里。福利[M].储建国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15][美]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平等[M].徐朝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6][英]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李惠斌、杨雪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7][英]拉里·埃利奥特、丹·阿特金森。不安全的时代[M].,曹大鹏译,商务印书馆,2001.
  [18][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商务印书馆,1986.
  [19] 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0][英]彼得·桑德斯。资本主义--一项社会审视[M].张浩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1]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2] 景天魁,毕云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M].人民论坛,2009.
  [23]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4] 黄晨熹,周烨,刘红。社会福利政策导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5] 周弘。国外社会福利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6] 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7] 刘福垣。社会保障主义宣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8] T.H.Marshal.Sociology at the Crossroads[M].London:Heninemann,1963.
  [29] J.K.Galbraith.The New Industrial State[M].London:Hamilton,1967.
  [30] 王丽平。中国社会福利与中国社会救助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31] 张长伟,周义顺。从传统到现代:西方福利观的演变与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2.期刊论文:
  
  [1] 郑功成,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战略:从照顾弱者到普惠全民 [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02)。
  [2] 罗云力。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欧洲社会民主党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制度的变革[J].国际论坛,2002,(03)。
  [3] 王思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4] 黄慧。浅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启示[J].传承,2009,(06)。
  [5] 陈驰。城市老人社会福利研究--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2)。
  [6] 刘植荣。世界各国的社会福利[J].中外文摘,2011,(03)。
  [7] John J.Rodger.From a Welfare State to a Welfare Society[J].New York:ST.Martin's,2001,(04)。
  [8] Wolins M.The Societal Function of Social Welfare[J]. New Perspectives,2005,(08)
  [9] 杨思斌。社会保险法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4)。
  [10] 冯锦彩,原春辉。我国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商业,2014,(32)。
  [11] 睢党臣,董莉,张朔婷。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问题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4,(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