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高龄老人及其养老支持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47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龄老人养老支持问题探析
  【第一章】丰润区高龄老人养老问题探究绪论
  【第二章】高龄老人及其养老支持理论
  【第三章】丰润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样本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改善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对策建设
  【参考文献】高龄人群养老支持机制完善研究参考文献
  
   2高龄老人及其养老支持理论
  
  2.1高龄老人的界定及特征

  
  2.1.1高龄老人的定义
  
  联合国规定: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的老年人年龄在65岁以上,医疗水平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国家的老年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统统被称为老人。老年人群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逐年上升,根据年龄把老年人分为三类,一类是青年老人(youngold)指60(65)~70岁的老人;一类是中年老人(oldold)指75~90岁的老人;最后一类是高龄老人(veryold)指90岁以上的老人。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把老年阶段划分为:年轻老人为60岁~70岁的老人,中年老人为70岁~80岁的老人,高龄老人为80岁以上的老人①。
  
  同时有学者指出②,除了在生理年龄上对老人进行界定,也可从心理年龄上进行分类。心理年龄是指根据老年人对测验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得出综合得分,来对老人的心理年龄进行对应,进而对老人的心理年龄进行划分。测验的内容包括反应能力、智力水平、记忆时间的长短、情感波动频率等方面。这一测试有一套标准的年龄划分体系,根据高龄老人的回答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处于最低的级别。
  
  结合学者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分类,高龄老人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关于“高龄老人”的定义,可从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系统年龄等标准来说明,虽然其定义因时间、学者研究侧重点、各国高龄老人特点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其高龄老人的身体特征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是有共同之处的,所以概括起来高龄老人的定义包括:年龄在80岁以上,身体机能下降,健康水平较差,心理较脆弱,需要得到子女、亲朋、社区等方面的照料。
  
  2.1.2高龄老人的特征
  
  在本文中,高龄老人为年龄在80岁及以上的老人。大多数高龄老人不能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收入,身体健康水平较差导致失能半失能的概率较高,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点:生理变化上的特点
  
  医学资料调查显示①,老人在步入高龄年龄段(80岁以上)时,身体各项机能水平开始下降,相对于青壮年甚至是低龄的老人的身体状况,高龄老人的身体健康程度更是脆弱的不堪一击,这时以前不太放在心上注意的慢性病病变开始显现,并逐步加重。例如高龄老人平均的的肺活量水平在1500到2500毫升之间,而45岁的中年人的肺活量平均水平为3500毫升-4500毫升,其中高龄老人只有80%-90%的肺泡能够正常工作,剩余的10%则处于浪费状态;大脑中脑氧的含量降低,导致大脑的记忆水平只有低龄老人的85%左右;还有肾脏、心脏等器官的工作水平均较年轻人相比质量下降,这些都是高龄老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
  
  第二点:其他方面的特点
  
  据有关数据表明②,目前我国高龄老人的概况可以概括为“六六”,“六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六个多和六个少:一是高龄老人中男性占比较小,女性高龄老人占高龄老人的比重较大。高龄老人中男性占比为29%,女性远高于男性占比为71%,随着高龄老人生活环境、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女性所占高龄老人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据专业委员会对我国高龄老人的人口结构的预测结果显示,高龄老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会不断加大,尤其是高龄女性的人群会逐年上升。据预测,201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女性的人数会超过900万人,2020年将达到1479万人,2030年将达到2109万人,2050年将会接近4700万。二是空巢老人多,由于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影响导致高龄老人身边的孩子一代比一代少。高龄老人的丧偶率非常高,男性丧偶率是89.1%,女性高龄老人的丧偶率为91.6%,大部分高龄老人在自己的晚年生活由于对方身体状况或者意外等原因失去了配偶,由于年事已高,自己的子女、左邻右舍也相继去世。这部分高龄老人中29.2%的人失去了子女,生活照料问题成了一大难题。尽管这部分空巢高龄老人中的67.8%的人同第三代、第四代人共同生活,但是由于隔代生活,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等问题凸显。三是由于中国的历史背景,大家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1935年之前生人,所以高龄老人的童年正生活在炮火硝烟的战争中,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在他们当中受到的教育水平有限。高龄老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2.4年,83.5%的人不识字或指认识很简单的日常用语。女性高龄老人的受教育年限为0.8年,没有接受过教育的高龄女性老人比例高达91.3%.子女减少。四是每月固定收入少,大部分高龄老人由于所受教育年限少,没有与工作相匹配的高技术含量,所以即使有退休金等养老保障,但是基数非常低;对于那些没有工作又没有上够15年养老保险的高龄老人,连退休金都没有,只能依靠子女赡养或者亲朋好友的资助来满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支出。高龄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渠道较少,其中包括主要依靠离退休工资占经济来源渠道比例的59%,依靠子女供养的比例占到21%,依靠政府补助得到的月收入占经济来源所有渠道的10%,其他来源渠道占比为10%.五是精神文化活动少,空闲时间很多,急需得到社会、家庭的精神慰藉。大多数高龄老人由于生活重担没有时间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由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好,不能进行剧烈的问题活动,只能通过看电视或者听广播来打发自己的无聊时间,这一休闲方式占高龄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比例高达94.6%.六是日常照料依靠家庭养老比较多,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在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中远远不能满足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当高龄老人身体出现不适需要看病治疗的时候,86.7%的人会选择家庭照料的方式在家养病,“养儿防老”的观念在高龄老人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除了子女让其他人照料会觉得不好意思。社区服务占照料者中的比重为4.7%、其他照料者所占比重为8.6%.
  
  2.2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的主要理论
  
  2.2.1人口老龄化理论
  
  进入新世纪,随着医疗、经济等方面逐渐进步,使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所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根据人口调查结果显示①,2013年调查研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10个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越南等10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统计得出这20个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为72.3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的数额达到8%,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所有人口比例为1.5%.根据调查数据和社会现实情况,专家学者根据数据报告显示②,到2013年,世界各国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同时预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到2025年将占到总人口的16.3%,205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24.9%.那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面临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人口年龄不断增大,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指社会中老年人口结构逐年显现,这时这个国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规定人口老龄化需满足的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劳动力、青壮年连续三年每年呈现负增长或不增长的状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并且所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动态过程就是人口老龄化,这样的一个国家就被称为人口老龄化来临。
  
  国际上对老年人口的老龄化这一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等原因的变化而随时在更新。1957年联合国将老年人口定义为65岁及以上,而在1982年各国意识到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社会发展的重担,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逐渐显现成效,联合国又将老年人口定义为60岁及以上。根据这两次比较明显的变动,现在联合国根据各国的实际人口年龄基数和平均数,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及以上,超过这两个数值的比例就被认为这个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人均寿命逐年升高,老年人口和高龄老人的数量更是一年一个台阶的飙升,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在2010年我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占到总人口的13.16%,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水平。在我国,专家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数量和年龄,规定以60岁作为划分老年人口的低限。其计算公式为:老龄化系数=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总人口/总人口X100%.
  
  一个国家老龄化水平体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医疗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与否等各个方面。如何平衡好这几方面的关系,让老人在社会中愉快的安度晚年,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2.2.2高龄社会化的理论
  
  高龄化是老龄人口中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高龄化与老龄化属同一类型的概念①,它们都在反应一个社会中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所不同的是,老龄化的比例是所有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数值,而高龄化则是在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所占总人口的比例。高龄化系数可用下面的公式来表达:
  
  高龄化系数=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60岁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X100%
  
  如上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7.05%上升到2010年的8.86%.2013年底,在联合国人口司召开的讨论会上首次在年龄上把高龄老人的年龄进行细致分类,从高龄老人的低限80岁开始,每隔5岁分为一组:分别列为80~84岁、85~89岁、90~94岁、95一99岁和100岁及以上这样5个年龄组。
  
  目前,对高龄化一词的理解,各国因自己的国情、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1)把高龄化理解成高龄人口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后年较前一年增长的比率。这种解释是老龄化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只不过把老龄化中的60岁或者65岁老人这一分子换成高龄老人的年龄界限即80岁。此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较常用。(2)认为老龄化的概念可以用在高龄化上面,只需把里面的老龄化换成高龄化一词。这一解释是早期留韩的中国学者概括老龄化的解释(李龄青,2014)。因为高龄化同老龄化不论是从年龄还是特点上看都是不一样的,第二种解释认为两者是一个意思所以第二种解释是不科学的。与第二种解释相比第一种解释较为科学和合理。
  
  2.2.3高龄老人养老保障理论
  
  高龄老人的养老保障的服务对象是相对较脆弱的高龄老人这一群体。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政府、社会保障组织或者机构对年龄在80岁以上,身体健康水平较差,经济收入较支出入不敷出,精神状态不是很稳定的高龄老人的一种救助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经济救助,社区、养老院等机构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公益团体、社会组织为高龄老人提供的精神慰藉场所和服务。提供高龄老人的养老保障的主体是政府、社区、公益团体等公益性质的活动,以此来满足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为高龄老人创造愉快轻松的养老环境和途径。高龄老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高龄老人的养老保险、高龄老人的社会福利(包括为高龄老人进行文体活动提供的设施、资金投入等)和高龄老人的经济补助(指每月发放给低保高龄老人的生活保障费用)。养老保险,作为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后从保险公司和政府财政部领取的月固定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满足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的支出,属于马斯洛需求中的最低级需求--生理需求,是高龄老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部分,高龄老人是否能健康快乐的养老和度过自己余下的晚年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成败。
  
  高龄老人的养老保障是保证老年人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途径,属于社会再分配范畴。虽然高龄老人因为特殊的身体原因,不能再继续参加工作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做贡献,但是高龄老人在年轻时参加了工作,为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当他们丧失劳动力的时候,如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生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养老保障在经济、医疗、生活、心理等方面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进行了资助、补贴和帮助,这对不能直接参加初次分配的高龄老人来说,无谓是一件欣慰的事。对高龄老人来说,不管作为曾经的劳动者,还是作为现在的社会一员,都应享有获得社会再分配的权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