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安全是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的头等大事。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医院院长设备管理高峰论坛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17% 的医疗事故是和医疗设备相关的,在与器械设备相关的医疗事故中,有 30% 左右是设备本身的原因,还有 60 ~70% 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
1 医疗设备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
医疗设备在原设计中由于客观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会存在一些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使用前很难发现,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良事件。另外,很多设备由于使用年份过长,尽管还能工作,但是存在的风险隐患较多,使用中突发的故障,可以给病人带来伤害,尤其是急救设备,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一些诊断类设备由于元器件老化带来检测数据飘移不准,使诊断结果发生误差,严重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治疗,给患者安全带来隐患。对医务人员来说,学会按操作规程熟练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生命支持系统、急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人工心肺机、除颤起搏器、麻醉机等。一旦发生设备使用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2 强化医疗设备安全管理 保证患者安全
全球医疗机构认证标准( JCI) 把以患者为中心作为两个论证指标之一,把患者安全放到一切医疗工作的首位。核心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强调全员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医疗设备应用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防范医疗设备引起纠纷的重要手段。
2. 1 对使用人员进行严格的、全方位的培训 我院对新进设备的使用操作培训一直非常重视,要求设备原厂工程师对使用部门所有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一些操作比较复杂的设备,使用人员还需到国内三甲医院培训 1 周甚至两周,直至所有使用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为止。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参加操作培训的使用人员进行书面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人员才能取得上机操作的资格。
2. 2 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不断培训 培训可以有多种方式: 一是通过日常的维修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二是公司维修人员来院维修时的互相探讨交流。三是通过科内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交流维修心得。四是通过自学业务书籍丰富专业知识。五是参加公司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六是可以到其他三甲医院进行短期培训。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切实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 3 改变被动维修的工作模式 采取有效的预防性维护的方法。我们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科室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大型设备定期除尘。今年设备科还根据临床科室的工作特点,适时推出了“驻点工程师”责任制,由各位工程师在自己分管的片区中选择设备比较集中、设备使用率较高的 1 -2 个点,在高峰时段提供驻点服务,现场解决临床科室在设备操作以及维护方面的问题,及时反馈设备维修情况,听取使用部门对设备维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今年还引进了专业的医疗器械检测设备,对医院在用设备进行质控。例如通过对输液泵的质控,实时掌握输液泵实际滴速与设定滴速是否相符等情况。通过对监护仪的质控,实测监护数据与患者实际情况的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对一些误差范围超过规定值的设备立即停用,经及时维修调试直至检测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2. 4 建立以质量保证为核心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把物资管理模式逐步转变到质量管理模式上来。规范医疗设备应用安全管理流程,建立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首先从与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急救类设备入手,同时应有一套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考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