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加快梅州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与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09 共3501字
论文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注入新的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户籍制度改革、县改市、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在当前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化水平,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是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梅州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1.梅州小城镇建设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梅州坚持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截至2009年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6.2%,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出现了梅县区雁洋镇、丰顺县汤坑镇、大埔县高陂镇等一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型小镇。二是城镇发展规划更加规范,水平有一定提高。这样有利于全市小城镇建设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也提高了城镇管理水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普遍得到完善,管理水平也有提高,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较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当前梅州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梅州的小城镇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镇化水平明显较低,城镇规模普遍较小。全市的小城镇普遍规模较小,功能也不够完善,辐射能力不强,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少,投资渠道单一,公共设施不配套,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不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镇落户和从事非农产业。三是农业人口较多,生产水平较低。小城镇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也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劳动率较低。
  梅州农业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的耕作,随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农业的就业容量越来越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就业压力大。四是农民收入过低,增收艰难。由于农产品价值过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民手中掌握的资金少,提高生活水平有限。

  3.影响梅州小城镇发展的原因

  梅州在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不充分。一些地方及官员对小城镇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普遍是喊的多、行动少,没有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造成在工作中城镇建设缺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发展规划不科学。虽然多数城镇已基本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和详细规划,但科学性不足,存在无序建设、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在产业规划上,普遍存在产业方向不明、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等现象,难于有效指导地方产业发展。三是建设资金投入严重短缺。梅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财力普遍有限,城镇建设的投入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有部分小城镇的城镇功能薄弱,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有限,没有发挥出城镇的应有作用。四是社会综合管理不到位。各地普遍存在经营城镇理念不强,城镇特色不突出,对流入人口管理不细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二、加快梅州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对国内多地的研究,可以发现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普遍做得较好,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一般做得不够好。从中可看出搞好小城镇建设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梅州而言,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意义更加重大。

  1.可以实现梅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收入当然难有较大增长。要实现农民的富裕,必须从非农方面着手。梅州山多人多平地少,不适合走只发展大城市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从现状看,重点发展有一定区位、经济优势的小城镇是梅州实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吸引众多的农村劳动力去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促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可以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

  虽然梅州的乡镇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乡镇企业也难以实现上规模上水平,这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小城镇建设可带动建筑、建材、环保、供水、、交通、通讯以及餐饮等行业发展,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给乡镇企业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推动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也同时为农副产品提供销售的集散地,创造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平台。

  3.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业现代化是以土地适度集中,形成适当的规模经营为前提。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吸收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退出,有利于农业的种植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技的运用,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在梅州多数农村人口仍然依靠农业为生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城镇化发展,使更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才能从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中获得更多的收入,真正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的现代化。

  4.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

  农民在农村分散居住,文教科卫等事业投资大、见效慢,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不一定同步跟上。加快发展小城镇,引导更多的农民在城镇居住,有利于城镇文明传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意识也将增强,加上小城镇相对完善的防污排污系统,可以缓解农村人口分散居住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又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快梅州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在梅州,必须建设一批布局得当,设施完备,功能全面,各有特色、规模适当、环境良好、具备现代化水平的中心镇,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城乡的小城镇体系,实现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带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有序推进

  小城镇发展,须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加强领导和推动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小城镇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组织精干力量,推动本区域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开展广泛的宣传。各级政府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意义和各项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统一人们的思想,形成全社会共识,调动更多积极因素,为小城镇的发展出力献策。三是积极有序推进。各级政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各个地区都可选择一批试点乡镇,进行重点扶持,并总结推广经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综合服务,共同推进小城镇朝着正确方向快速发展。

  2.科学规划,完善体系,突出重点

  城镇发展规划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体现科学性和可行性。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优化总体布局,突出小城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地位。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的城镇进行重点扶持。三是树立适当的超前意识,合理科学地抓好文化、教育、卫生、供水、供电等专项规划,推进城镇建设协调发展。

  3.发挥优势,以产业强镇

  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培植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强化产业集聚,提高产品及市场开发能力,把基地、企业、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使小城镇的产业发展与全县、全市产业发展相统一。同时要大力培育要素市场,促进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以支持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设立相应的小城镇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大力促进小城镇产业的发展。

  4.改革制度,提高城镇人口集聚水平

  一是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居,增加小城镇常住户口,加快推进人口的集聚。二是要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根据中央决定,积极主动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情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已迁入城镇的农民将承包地放在市场流转,使他们真正实现离村离地,安心在城镇工作生活。三是积极推进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健制度,实现保障全覆盖。

  5.完善政策,增加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制定出台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产业、财政、税收及人才政策。完善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筹融资体系。市县两级政府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属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项目,尽量纳入信贷支持的范围,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打破所有制、行业、区域的界限,鼓励单位、个人以自建、股份合作等方式投资建设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对小城镇的建设用地统一规划、征收、开发、出让,以土地来聚财、纳财、生财,并将所得资金主要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国才.梅州城市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2(,44):54-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