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疆县域面板数据分析其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效应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2 共6682字
论文摘要

  一、文献综述
  
  2010 年中央实施了新一轮对口援助新疆发展的政策,新疆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为了新疆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时,中央除了全面加大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外,还要求全国 19 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产业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要模式之一。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疆办 2013 年统计,2010-2012 年期间,中央企业在新疆地方产业项目的投资额达到1782. 6 亿元,各支援省市援疆产业项目达到 2662 个。为了使产业援疆政策最大程度地促进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效应最大化,本文将对新疆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研究,以此来找出新疆各地区产业结构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对产业援疆政策在各地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继而进一步改善新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提升各地区产业结构水平,优化各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实现新疆产业结构的区域经济效应均衡增长。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制度变革等长期因素和资本、劳动等短期因素决定,该理论忽视了经济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后来,美国着名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 H B. Chenery)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加入经济结构变量进行分析,得出了经济结构的变动对经济的增长有重要贡献的结论。后来国内外学者都开始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的关系。Denison( 1976) 分析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模式。也有学者运用经验数据来检验产业结构的经济效应,Bun,Mau-rice J. G( 2007) 使用摩洛哥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产业结构的经济效应,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关于产业结构的经济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和区域两个方面。

  方福前、詹新宇( 2011) 利用时变参数模型和 TGARCH 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三次产业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熨平效应明显,但三次产业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非对称的。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产业结构效应必定不同。靳卫东、周光锋( 2011) 把中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并在对其产业结构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后认为,四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增长效应差异比较显着。于是,王迪、聂锐( 2011) 从区域角度出发,测度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经济效应,焦艳、石奇、王之军( 2013) 研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效应,结论是省际间经济效应差异比较显着。因此,后来更多的研究多集中于省级的产业结构效应。高志刚( 2010) ,张晓宁、霍丽( 2011) ,詹新宇、黄河东( 2012) ,张莹( 2013) 以省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新疆、陕西、广西、甘肃的产业结构增长效应。

  中国除了各省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外,各省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也比较显着,产业结构效应也会有所差别。本文将在研究既有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地区,以省内县域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效应。另外,本文在实证分析中通过添加对口援疆政策变量,来检验对口援疆对新疆三大区域的经济影响效应。

  二、变量选取、数据处理及模型构建
  
  ( 一) 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本文实证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同的区域经济效应。变量选取如下:( 1) 被解释变量。主要选取总量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考察总量产出效应和人均产出效应。记为GDP、RGDP.( 2) 解释变量。主要选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以及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记为 FI、SI、TI、SI_TI.前者主要考察各产业的区域经济效应; 后者主要考察产业结构间比例变动的区域经济效应,以此来检验产业间的协同性变动对区域经济总体的影响效应①.( 3) 控制变量。主要选取了金融、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以及对口援疆等变量。其中,以各地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代表金融变量,记为 JRDK; 以各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额代表财政支出变量,记为 CZZC; 以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变量,记为 GDTZ; 以各地区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代表城镇化变量; 对口援疆政策采用虚拟法确定,2010 年之前为 0,表示未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2010 年之后为 1,表示实施了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以此来反映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记为 DKYJ.

  上述指标绝对额变量都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剔除了价格因素,同时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我们对所有变量取了自然对数。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可获得性,我们选取了新疆 83 个县和县级市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区间为 2004-2011 年,所有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库、《新疆统计年鉴 2005-2012》和《中国区域经济年鉴 2005-2012》。

  ( 二) 模型构建
  根据 C - D 生产函数模型可知,经济主要由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决定,用模型表示如下:

  Y = F( A0,K,L,) ( 1)
  其中 Y 、A0、K 、L 分别代表总产出、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我们知道,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都是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中被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的,因此,某一产业的经济产出量可以表示为:

  Xj= f( A0,K,L,) ( 2)
  Xj表示第 j 产业的产出量。我们参考张斌( 2011) 的思路,假定全社会只有三个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包含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人口增长保持相对稳定,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Y = F( A0,X1,X2,X3) ( 3)
  经济除了受到各产业影响外,还会受到各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影响,而这种协同效应主要是对整体经济水平产生影响,因此,生产函数可以进一步改写成:

  Y = ΦF( A0,X1,X2,X3) ( 4)
  Φ 代表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协同效应,( 4) 式两边取对数,于是本文的实证模型可以表示为:

  lnY = c + γ1lnX1+ γ2lnX2+ γ3lnX3+ γ4lnΦ + ε ( 5)
  其中 γ1、γ2、γ3、γ4表示产出弹性。考虑到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因此,我们需要加入其它控制变量。最后,本文用于检验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经济效应计量模型为:

  Y = α + γ1SI + γ2TI + γ3SI_TI + γ4JRDK + γ5CZZC + γ6GDTZ + γ7CZH + γ8DKYJ + ε ( 6)
  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我们只检验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效应。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主要通过 Hausman 检验来确定。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更适合,Hausman 检验结果分别在下列各表中列出。同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运用 AR( P) 模型来消除自相关性,进一步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
  
  三、新疆产业结构的区域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 一) 新疆产业结构的区域经济总体效应分析【表1】
论文摘要

  表 1 显示了产业结构和产业间协同性对区域经济的总体规模效应和人均规模效应估计结果。具体来说,总体规模效应表现为: 第二产业产值增加 1%,能够显着带动新疆经济总量增加约 0. 33%,第三产业约0. 37% ; 而产业结构协同性提高 1% ,能够显着带动经济总量增加仅约 0. 26% .这说明新疆产业结构的总量产出弹性稍高于产业间协同性的总量产出弹性,而且第三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略高于第二产业。人均规模效应表现为: 第二产业产值增加 1%,能够显着带动人均产出水平提高约 0. 27%,第三产业约0. 26%; 而产业结构协同性提高 1%,却能够带动人均产出水平显着提高约 0. 59%.产业结构协同性的人均产出弹性高出产业结构的两倍还多,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均经济带动能力几乎相当。总的来说,增加第二、第三产业规模都能够显着提升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各产业间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对新疆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这表明新疆县域的产业结构布局总体上是合理的。

  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都能够显着带动新疆经济总体规模的增长,但对人均经济规模增长的作用却不显着。政府财政支出能够显着提升新疆经济总体规模和人均规模水平,而且作用效果比较突出。另外,2010 年开始的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对提升新疆经济总体规模的效果非常显着,但对人均经济规模的作用效果并不显着。

  ( 二) 新疆产业结构的区域经济地区效应分析
  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不均衡,产业结构水平差异性比较大,因此对经济影响的效应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异。接下来我们在总体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东疆、南疆和北疆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同性对地区经济影响的效应。【表2】

论文摘要  
  从表 2 可以看出,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同的总量产出效应是存在差异的。就各地区产业结构增长效应来说,东疆第二产业的总量产出弹性最高,约为 0. 58%,而南疆和北疆则相当,约为 0. 36%; 而东疆第三产业的总量产出弹性远低于南疆和北疆,约为 0. 22%,南疆和北疆分别约为 0. 54% 和 0. 57%,北疆总量产出弹性最高。这意味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 1%时,第二产业带动东疆地区经济增长的总量规模效应最高,而南疆和北疆地区总量规模效应水平差异比较小,第三产业带动北疆地区经济增长的总量规模效应最高,南疆居中,东疆地区最低,这也表明东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从各地区产业结构协同性增长效应来说,东疆和南疆产业结构协同的总量产出弹性相当,分别约为 0. 38%和 0. 39%,而北疆地区相对较低些,约为 0. 30%,这表明北疆产业间协同性相对较低。但总的来说,新疆产业结构协同性的总量产出弹性虽然存在地区间差异,不过这种差异相比产业结构的总量产出弹性而言几乎可以忽略。这也说明新疆各地区产业结构间的协调性并不存在显着差异,因此其对经济的总量规模效应差异性不大,但各地区各产业发展水平却存在显着差异,导致其对经济的总量规模效应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表3】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从表 3 可以看出,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同的人均产出效应也是存在差异的。就各地区产业结构人均增长效应来说,东疆地区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出弹性最高,约为 0. 59%,北疆居中,约为 0. 37%,南疆最低,约为 0. 22%; 第三产业的人均产出弹性最高的是北疆,约为 0. 50%,东疆居中,约为 0. 20%,南疆最低,约为 0. 14%.这意味着新疆各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提高 1% 时,对东疆、南疆、北疆各地区人均产出的规模效应存在显着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对东疆的人均产出规模效应最大,南疆最小,第三产业对北疆的人均产出规模效应最大,南疆最小。从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来说,产业结构协同性的人均产出弹性在东疆、南疆和北疆分别约为 0. 39%、0. 43%、0. 44%,各地区间差异性不大。这也再次证明了新疆各地区产业结构间的协调性差异不大,而各产业发展水平却存在显着差异。

  从表 2 和表 3 可以看出,其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在地区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金融发展对东疆和北疆经济发展产生了弱的负效应,对南疆产生了弱的正效应,表明金融对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总体支持力度还不够,有待加强。政府财政支出对各地区经济的正向效应相对比较显着,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是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对东疆和北疆经济发展产生了正效应,但东疆作用效果比北疆要显着,但固定资产投资对南疆经济发展产生了显着的负效应,表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今后应减小这种差异,以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城镇化对东疆和北疆经济发展产生了负效应,并且这种负效应在北疆更加明显,对南疆经济发展产生了并不显着的正效应,说明新疆各地区城镇化速度、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别比较明显,城镇化对各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今后城镇化发展应考虑结合本地区实际,避免强调城镇化数量要求,应注重城镇化的质量,实现各地区城镇化均衡有序推进。相比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实施之前,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对南疆和北疆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北疆效果更显着些,而对东疆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这种负面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着,这说明对口援疆政策在东疆和南疆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新疆县域面板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结论如下:

  第一,就新疆总体经济而言,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显着促进了新疆经济总量和人均规模的增长。其中产业结构的总量产出弹性稍高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总量产出弹性,而且第三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略高于第二产业; 而产业结构调整的人均产出弹性却显着大于产业结构的人均产出弹性,且第二、第三产业人均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几乎相当。第二,就新疆区域经济而言,各地区产业结构的总量产出弹性和人均产出弹性存在显着的地区性差异,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量产出弹性和人均产出弹性的地区间差异并不显着。第三,政府财政支出显着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增长,而金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对新疆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效果并不显着,甚至在个别地区产生了负效应。第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对新疆经济增长总体上是有积极效果的,特别是北疆地区效果比较显着。

  当前新疆进入到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必然带来新疆产业格局的巨大变化。为此,本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推进新疆区域产业的均衡发展。新疆工业产业主要集中在北疆和东疆,南疆相对较分散,这种工业产业分布格局造成南疆的产业经济产出弹性低于北疆和东疆,这样不利于新疆实现全面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因此,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要继续加快南疆地区二、三产业发展速度,扩大其产业发展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加快东疆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逐步缩小南疆、东疆和北疆的产业发展差距,实现各地区产业均衡发展。

  第二,结合各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努力提高地区间产业的协调度,实现产业结构最优化。单靠发展第二产业、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地区经济规模扩张的短期效用是显着的,但长期增长潜力有限,因为各产业间协调度被降低。产业间的协调度主要体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规模比例适当,各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继而产生产业间的协同效应; 但如果各产业间规模比例不协调,就会产生负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主要影响整体经济的产出弹性,正的协同效应会提高整体经济的产出弹性,反之则会降低产出弹性,阻碍经济发展。在当前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地区间产业协调度应避免盲目扩大产业规模,应结合本地区产业分布特点,以新疆新型工业化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各产业间的关联度,推进各产业协调发展。

  第三,提高金融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效率。在扩大对口援疆规模的同时,逐步规范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过程,使其能更加高效地推动新疆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疆办。 勇于担当 狠抓落实,新一轮援疆工作取得显着成效[J]. 中国经贸导刊,2013( 4) : 44 -45.
  [2] 钱纳里,等。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5: 22 -26.
  [3] Denison E F. Why Growth Rates Differ[M]. New York: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5 Massachusetts Avenue,1976.
  [4] Bun,Maurice J. G. Dynamic Externalities,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al studies [J]. 2007,41( 6) :823 - 837.
  [5] 方福前,詹新宇。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 9) : 5 -16.
  [6] 靳卫东,周光锋。 产业结构转化的增长与就业效应---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经验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 4) : 32 -36.
  [7] 王迪,聂锐。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测度与区域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6) : 23 -26.
  [8] 焦艳,石奇,王之军。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江三角洲 16 个城市为例[J]. 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6) : 84 -88.
  [9] 高志刚。 新疆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基于计量模型分析范式[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 6) : 539 -542.
  [10] 张晓宁,霍丽。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研究---以陕西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 159 -163.
  [11] 詹新宇,黄河东。 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波动效应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6) : 66 -71.
  [12] 张斌。 流转税和所得税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 2) : 85 -89.
  [13] 张莹。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动态交互影响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6) : 99 -1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