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在经济方面,东快西慢的格局仍然未变。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加强互联互通功能,调节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区位差异和经济基础差异、改革开放使得东部地区的优势突出、国家发展战略没有缩小东西部差距。为了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及改革地方政府职能,推进财税制度的改革,明确区域规划,加强金融创新,正确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总体目标是缩小各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这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战略布局; 制度改革; 金融创新;
Abstract:Since the 12 th Five-Year Pla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stepped into an era of relative balance. But economically, the current status of "fast developing east area" versus "slow developing west area" remains unchang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eastern regions and western regions is not balanced, which restric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Road and The Belt" strategy could promote contact and integration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engthen the interconnection function, and adjust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s ar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and economic basis differences, opening up the eastern part to make the advantages prominent,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does not narrow the gap. In order to form a new patter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he Road and The Belt" effect, make the supportive policies and reform local government functions, promote the tax system, make clear regional planning, enhanc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correctly implement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Road and The Belt" strategy,whose main goal is to shorte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s, would be effect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which is extremely critical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word:“The Road and The Belt”;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c layout; System reform; Financial innovation;
2013 年9 月,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等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以下简称“一带一路”) 的重大倡议。2014 年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的文件通知,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探讨“一带一路”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的战略意义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早在公元前2 世纪到公元1 世纪之间,有一条连接中国与欧洲诸国的商业贸易通道———“陆上丝绸之路”,当时作为中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起到了连接诸国政治、文化、经济的重大作用。后期由于东西方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亚欧海陆联通的重要纽带。而随着当今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一带一路”战略便由此应运而生。在2008 年经济危机中,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重创,并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发生了一定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缓慢。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市场仍然保持着高速发展,而且世界地位与日俱增。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国家之间问题凸显、摩擦不断,在东南亚及中欧的一些国家受经济结构失衡及发展遇到困境的情况下,我国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选择。由于全球经济低迷,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构建经济增长区域成为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正是为寻求合作、谋求经济共同发展的国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对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效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该战略建立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达成真正的合作共赢模式,让中国借助这个良好的平台更快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并且可以协调自身内部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一带一路”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从而促成全方位的经济开放新格局,促进全球经济良好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也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依然不均衡,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则相对缓慢,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距,这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带来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如今,萎靡多年的世界经济正在寻觅复苏之路,我国的经济也逐步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化解国内过剩产能,促使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保障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设想,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抓手,对于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我国的区域经济迎来了发展新格局。
一、“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带一路”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两者存在密切的关系。“一带一路”在国内的规划包括新疆与福建两个经济核心区,西北、东北、广西、云南四大门户,西安、重庆、成都、郑州等八个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广州、青岛、大连、福州等十五个沿海港口。“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一带一路”进行调节
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这两大区域的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在产业集聚方面,东部地区的累积效应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东部地区有着很大的经济总量基数,尽管近几年部分中西部省市的经济增速比东部地区快,但从经济总量上看,却是进一步拉开了距离,因此相对而言,区域经济的差异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西部大开发战略于2000 年3 月正式开始实施运作,文章通过统计这15 年以来各地区经济总量的变化情况,得出如表1所示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由于其基数大,绝对增加值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依然在扩大。例如,作为东部地区代表的广东省2000 年的经济总量是9662 亿元,2014 年的经济总量是67792 亿元,增长了7.01 倍;西部代表青海省2000 年的经济总量是263 亿元,2014 年的经济总量是2301 亿元,增长了8.85 倍。虽然青海省的增速快于广东省,但是广东省的绝对增加值要远远高于青海省,这种差距在短期内是难以拉近的。而“一带一路”战略贯穿了诸多区域,其发展宗旨就是注重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使得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能够更快地向西转移,且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节区域经济的差异性。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整理。
2. 在“一带一路”带动下,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得到有效加强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类型主要是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较为发达。东部地区部分省市2014年的进出口总额如表2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达到了极大的规模,例如广东省的进出口总额为10767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比中西部地区所有省市进出口总额的总和还要多。但从对外贸易的增速来看,广东省2014 年出现负增长,排在全国第28 位,其他东部省市对外贸易的增速也不高,在全国排名靠后,增速较快的基本上都是中西部省市,其中宁夏的增速为68.9%,高居全国第一,重庆的增速为39%,陕西的增速为36.2%,分居全国第二和第三。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为咨询网(http://www.zwzyzx.com/)。
很显然,东部地区当前的外向型经济出现了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有些省市甚至遭遇到增长瓶颈,而且拉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效果也不明显。而“一带一路”能够有效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在其带动下,东部和中西部的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得到了有效加强,给双方的通商创造了便利条件。
3. “一带一路”分层优化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途径
虽然经济的拉动需要政策刺激,但我国经济尚处于政策消化期,2015 年全国GDP增速预计仅为6.9%,创下25 年以来的新低。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2015 年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了新阶段,也是艰难的一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并没有明显好转迹象,区域经济的发展依然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一带一路”战略本身具备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可以分层优化区域经济的发展途径,例如可以优化升级东部的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而制造业等行业可以逐步向西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及产业基础较为落后,“一带一路”的金融创新能力有助于中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根据每一个区域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有效的分层优化。具体的举措包括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换代、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西部地区融入发展血液三个方面。
一是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快速,形成了庞大的经济基数,而近年来却开始趋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呈现出总体下滑趋势,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开始朝中西部地区转移,相反,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逐渐升高,成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展动力。我国为了促进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注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交流合作,同时强调并重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合作升级,通过与周边各个国家的政治战略互信与经济友好往来,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开始转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促进经济的良好循环与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变。
二是中部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政策的带动下,中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加强了中部地区相应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缩短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有效模式探索的时间,对缩小中部和东部经济差距起到了一定作用。据国家统计网统计,中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全国的15%,在促进中部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高,而且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中部地区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中部地区起到了东西部地区经济衔接作用,并且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发展机遇。此外,中部地区作为沟通东西部地区的资源流动枢纽,也将在东西部的交流中受益,因为东部地区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西部地区拥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原材料,在这种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沟通,中部地区势必迎来新的经济发展良机。
三是西部经济融入新鲜血液。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东部与中部,成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区域。另外,西部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省份最多的区域,势必从中获取利益,而且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西部经济发展借势而起。该区域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周边友好国家的丰富资源为西部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西部地区近些年来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通过“丝绸之路”开拓合作机会。再加上,自从我国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互利发展”的指导方针,西部地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逐步完善了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与建设,加强互联网等设施建设,经济体制逐步健全,有利于缩短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
二、区域经济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推知,现代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科技的进步,二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三是制度的变革[1]。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这不仅有区位和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因素,也存在科技、政策制度方面的原因,资源配置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1. 区位差异和经济基础差异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并且临近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海运的便利条件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无论是在经济还是科技等领域都有着深入交流。相对而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远离海港,河运的输送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需求,陆上交通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基础设施缺乏,难以有效发挥该优势,所以缺少生产要素和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与刺激力,且相邻的东南亚、中欧等国家的经济水平较低,对外贸易的能动力不高。此外,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落后,主要产业是矿业、农业、重工业,虽然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产业开始逐步转型,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不配套,贸易条件滞后,政策也不完善,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凭借着政策上的优势,生产要素集聚,经济增长极分布均匀,包括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发展快速。生产要素的集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当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时,这种推动力会不断扩大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2]。
2. 改革开放使得东部地区的优势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本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较多的政策优惠,高密度的经济开发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提升,对外贸易和招商投资的经济拉动模式日益成熟。从数据上看,西部地区的国土面积是东部地区的6 倍多,其外贸总量却只有东部的1/30。由于东部地区的金融业发达,资金集中,技术创新较快并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且吸收了西部较多的劳动力资源,加上便利的海运条件,从而在改革开放深入的过程中拉大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
3. 国家发展战略没有缩小东西部差距
面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我国也曾经制定一系列的发展战略,旨在通过政策倾斜来缩小双方的差距。例如2000 年3 月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04 年3 月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2011 年制定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从宏观上看,这些发展战略对于协调区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引导力不足,配套设施也跟不上,所以并没有缩小东西部的差距。1978 年,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之比是50:50,2014 年这一比值则为55∶45,由此数据可明显看出区域之间的总体差距并未有缩小迹象,反而进一步扩大。国家发展战略是为了修正市场失灵现象,但是市场的运用并不到位,区域之间缺少互动,加上国际国内的统筹欠缺,区域协调的前景不容乐观。
为了实现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应遵循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强科技创新,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推动制度变革,促使经济开放逐渐西移。
三、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点,为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应以产业转移为基础,用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在宏观政策上做好规划,创新与落实金融、财政、经贸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紧抓“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并对风险进行管控,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的稳定和谐。
1. 制定中西部地区扶持政策,推动地方政府职能改革
为提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效能,中央政府应制定中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加强经济落后地区的产业扶持,以科学的金融财政政策为后盾,注重区域生态建设,包括人才生态、产业生态和环境生态,加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及输送,不断改变人才流出现状,实现资源西移的战略方针。相对来说,中部地区既没有东部沿海便利的海上条件,又没有西部接壤多国的地理位置,做为我国内陆地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但是处在东西部之间起到良好的枢纽桥梁作用。中部地区可以借助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运输大通道,在地区扶持政策的指导下,加强与东西部的合作,对东部开放注重品质的提升,对西部开放注重全面发展[3]。
中部地区的基础交通设施较为完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完整,因此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统筹指导下,要把握住这次机遇,从整体战略和规划上建立金融聚集区、出口加工区,并且借助长江沿岸优越地理位置。一是向长江两岸纵深发展;二是要不断向内陆进行横向拓展,努力开拓适合其自身发展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与水平,利用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重要的战略枢纽。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及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并且区域内部消费市场狭小,这些不利条件限制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但是西部地区具有其他区域没有的优势,即接壤的国家较多,这种便利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对外开放。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及新亚欧大陆桥的修建,很好地改善了西部基础交通设施,加快了西北地区内部的沟通,尤其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应向这些地区倾斜,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之间的互通互联,构建起扎实的经济基础平台。中西部的地方政府还应重视职能改革,遵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以服务型政府为自身定位,加强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带动中西部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发西部地区投资的活力,掀起活跃的投资热潮。
2. 推进财税制度的改革,发挥市场化能量
财税制度的完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一带一路”影响下,地方财税制度的改革也应持续深入。
首先,在处理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应简化财政手续,做到充分放权,不断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政府的预算要做到公开透明,地方债务的处理要规范有序,遵守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化能量,逐步完善关税制度、外资引进政策、对外投资政策等,推动当地的贸易发展,促进双向投资。
其次,地方政府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产业链的整体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加强区域间的互动,以增值税、所得税的减免等优惠手段鼓励创新型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从而使整个产业链得到优化。
最后,地方政府要注重财政资金杠杆效应的提升,充分撬动市场资源。例如在政府购买服务或商品方面,可以跟相关的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必要时采取财政贴息模式,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的融资效率。
3. 明确区域规划,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方针
区域规划是地区发展的总纲领,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区域不同,定位也应有所不同。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有一定的优势,劳动力较为丰富,但是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水平偏低,财政力量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的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所以中西部地区在区域规划方面应以生态环保为基础,逐步承接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扩大加工制造业的开发领域,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东部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但是在能源与环保方面则有所欠缺,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所以区域规划的重点应放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发展高端制造业及服务业。
中西部地区还应紧密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方针,加强重点城市的规划,例如推动成都、兰州、贵阳、西安、乌鲁木齐等中西部重点城市的发展,提高新疆、甘肃与中欧的衔接力,推动云南、贵州与东南亚的交通建设,并与东部沿海经济圈相呼应,分地区制定“一带一路”子战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重点城市支持力度的加大,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口、企业到此发展,通过这些城市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来促进中西部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西部地区不断加大南亚大通道和西藏边境口岸的建设,促进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建设,通过“点”、“面”、“带”结合的方式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发展。
4. 加强金融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牵涉到的金融机构包括亚投行、丝绸基金等,这些金融机构的架构设计应多加入创新理念,借鉴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按照金融控股的结构在重点城市设立子银行,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采用公司运行的治理架构,在规则允许下进行投资或融资操作。此类开放型的金融平台可以采用多边协议方式,使更多有能力的国家能够参与进来。地方政府应重点支持金融创新服务,紧密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进展,在资本市场、信贷、企业重组、信息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方便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和经济往来,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 以“一带一路”为导向,正确实施国家发展战略
我国在协调区域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发展战略,大的有长三角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小的有江苏沿海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些国家发展战略通常只针对某一个区域,并未针对区域之间的融合与协同。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涵盖了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的18 个省市自治区,强化了区域之间的互动性、融合性与协同性,这对于国家发展战略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因此,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以“一带一路”为导向,以点带面,融合各战略支点。
相对而言,区域性的国家发展战略重在经济规模与体量,而“一带一路”的一些战略支点在经济规模方面较小,难以支撑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一带一路”的起点城市———连云港,在江苏省的地级市里排名落后,其单一的产业结构以及偏小的外贸体量,使得该区域跟“一带一路”的起点城市不相符,还需要通过江苏沿海经济区的支持与承接,进而融入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才能真正发挥出起点的功能。“一带一路”与国家发展战略是相依相存的,“一带一路”能够起到较好的链接作用,这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出不同战略的合力作用。
此外要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领头作用,东部地区主要是以广东为主的珠江平原地区、以上海、浙江和江苏为主的长江平原地区、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主的黄河平原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外来经济的影响,再加上资源较为丰富及便利的交通,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定型;黄河平原地区近些年来经济增长日趋缓慢,经济发展也基本定型,以上两个区域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潜力难以提升。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指导方针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东部区域必须建立全新的经济发展体制。例如上海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的便利条件及优势,不断开拓港口经济及自由经济贸易,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体系中,不断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节奏,力求改变,同时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提高市场发展的自由度,打破经济贸易往来中存在的贸易限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东部地区的城市应借鉴上海经济发展的经验,发掘自身的优点并借助国家的力量进行创新,改变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
自“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在经济方面,东快西慢的格局仍然未变。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加强互联互通功能,调节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区位差异和经济基础差异、改革开放使得东部地区的优势突出、国家发展战略没有缩小东西部差距。为了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及改革地方政府职能,推进财税制度的改革,明确区域规划,加强金融创新,正确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总体目标是缩小各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这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就此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针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通常是由区位差异、经济发展模式、国家政策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为了实现区域协调性发展,就必须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在结合全球经济发展大背景与国家发展需求的双重前提下,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力,各种方针、政策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还需要中央政府能够明确规划,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协调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加强体制改革,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营造更多有利的环境,从而缩小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经济要发展,政策需先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点,制定中西部地区扶持政策至关重要,这样可以扶持经济落后地区的产业,但也要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向中西部地区输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实现资源西移的战略方针。
区域经济发展还需要推进财税制度的改革,正确处理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化财政手续,以更多的财务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型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并且要不断提升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此外,区域经济发展要注重区域规划,中西部地区应以生态环保为基础,逐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的区域规划重点应放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发展高端制造业及服务业。金融创新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牵涉到的金融机构,建立更多的开放型金融平台,支持金融创新服务,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总体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要以“一带一路”为导向,正确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强化区域之间的互动性、融合性与协同性,使“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来明,李建伟.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要思想的科学性与理论涵义[J].经济纵横,2015(03):1-6.
[2]焦勇.生产要素地理集聚会影响产业结构变迁吗[J].统计研究,2015(08):54-61.
[3]Siokis,F.M.European economies in crisis:A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disruptive economic events and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assistance[J].Physica,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4(08):117-123.
[4]Toshiyuki Sueyoshi Mika Goto.Investment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society b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and prevention of industrial pollutions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s[J].Energy economics,2014(03):76-85.
[5]Bo Lou Sergio Ulgiati.Iden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support and constraints to the Chinese economic growth-An application of the Emergy Accounting method[J].Energy policy,2013(04):177-183.
[6]Huber,Patrick R.Shilling,Fraser Thorne,James H.Greco,Steven E.Municipal and regional habitat connectivity planning[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2(02):92-97.
[7]赵顺.从宏观角度审视“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J].国际金融,2015(9).
[8]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