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经济发展现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27 共4533字
  7月2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介绍,“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的减法,将换来园林绿化建设的加法。”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几年北京市将重点建设绿色、绿色中心区、大规模城市森林、新城城镇绿化和提高山区生态功能等五大方面,已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达到重大突破。对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生态建设,北京将重点放在北京和天津间的森林湿地、张家口和承德间的生态森林、绿色通道、环首都国家生态公园环等项目,与天津、河北两地共同构建青山绿水的生态格局。
  
  京津冀地区本身的生态环境就比较脆弱,这些年三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城市污染恶化,空气、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地表水污染更为严重,京津冀三地水资源供应紧张,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1].京津冀三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资源消耗剧增,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要想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环境治理是关键。
  
  三、产业协同发展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三地要注重创新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间的有序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京冀方面:北汽福田集团、首钢机电公司、首都供水高端产品制造基地、海水淡化等合作项目已生根发芽;津冀方面:天铁集团、河北长城汽车、英利集团、天士力集团等合作项目前景广阔。河北从北京引进的大资金、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来自国家部委和央企;北京的一些优势企业将部分生产基地和零部件生产基地迁到河北;北京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向河北拓展[6].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比较缓慢,产业的竞争力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区间缺乏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合作[7]
  
  近年来,北京和天津都已充分认识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任何一方的发展都必须与周边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京津与河北已形成了一个相对清晰和层次分明的基本条件。从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中可以看出,京津尤其是北京在高科技产业上居于高梯度,但河北在农业、劳动密集型以及资金密集型产业上居于高梯度。北京、天津可以向河北转移一些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及部分高科技产业,河北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形式,如商品和劳务向京津转移绿色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等。
  
  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1.促进区域经济错位发展
  
  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各地区各自发挥优势,分工合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三地间要加快进行产业合作对接,实现错位发展,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合理和上下联动的机制。北京重点发展的产业是“高精尖”的,对产业进行优化尤其是项目选择方面。河北要加快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三地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产业结构,在该区域内避免同质竞争,重要的产业要形成一个链,共同发展。河北要利用北京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把企业的研发基地建在北京,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技术创新。同时,河北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北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生产环节放在河北来降低生产成本,两地形成了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和上下联动,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人,也是今后京津冀发展的方向。
  
  2.在绿色发展上实现突破
  
  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要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河北省为绿色发展设置门槛,不利于改善京冀生态环境的项目一个都不上。目前三地都面临转方式、调结构,要坚持绿色崛起,改变高能源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产业格局,构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产业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守护好京津冀每一抹绿色。地球不是我们继承了父母,而是向自己的后代借来的。香港的经验可以借鉴,全港面积75%是郊野公园,每一片绿地都受法律保护。京津冀应该推广天津的经验,因为,绿色是一个城市的生命,是永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3.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战略规划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北京,为缓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在周边建立一批城市来承接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这些城市满足生态环境要好、商务成本要低、生活品质要优。对于河北,要改变与首都差距太大的情况,要根据京津的发展方向,确定河北的发展方向。对于天津,要做好京津两市间的联动,同时还要实现京津冀间的协同发展。
  
  从国家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在整体资源票赋方面要特别注意各地区特点,考虑三个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产业分工、设施配套、城市布局以及其他重大问题,明确各有所需,处理好“舍去”与“取得”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此外要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要运行好市场机制,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4发展环渤海循环经济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摈除那种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想法及做法。为了遏制环渤海区域环境污染,必须建立环境立法来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战略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方法是促进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
  
  五、结论
  
  目前,有许多学者在研究京津冀一体化,研究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研究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在对京津冀一体化方面,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近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政府大力促进京津冀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产业合作,不断提高市场整合度。北京要继续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层次发展,整合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目标,建立相协调的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各层次之间的密切合作,提高京津冀区域之间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慧,赵建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障碍及突破[J].经济与管理,2014,10(457):95一97.
  [2]张翼。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与发展[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3
  [3]舒适,邵春福。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2007(35):31一32.
  [4]冯玫,刘瑶。京津冀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59一64.
  [5]张亚芹。对北京城市群(京津冀地区)交通发展趋势的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09(3):11一19.
  [6]周文夫。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61一161.
  [7]张珊。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和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