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建设问题探究
【第一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节能环保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链现状及不足
【第五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
【第六章】构建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相关政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有效衔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现状
4.1.1 企业层面
在节能产业领域,形成了以万邦达、三聚环保、神雾集团、时代博诚、ICI 高效工业锅炉产业链;以江森自控、日本佳友、海陆重工、中材节能、天立环保为核心的余热利用产业链;形成了以德国 sew、神化中机、中科三环、毕节电机、三一电气为核心的电机系统节能产业链;形成了以丹佛斯、东京电力、泰豪科技、同方股份、金万众、京能节能、恒有源为核心的供热供冷系统改造产业链;形成了以达实智能、泰为智能、诚信能环、中智建工、紫光博锐为核心的只能建筑产业链;形成了圣西朗、孚日股份、松下照明、城光日月、华阳新能源为核心的照明系统产业链;形成了以福田、丰田、宇通客车、安凯客车、中航长为、北大先行为核心的新能源开发产业链;形成了以奔驰国际、丰田、重庆巴士、卧龙电气、交大创新、北汽福田为核心的动力及控制产业链。
在环保产业领域,形成了以 GE 水处理、日本久保田、华光股份、普沃特、伊普国际为核心的工业废水处理产业链;以日本三井、德国巴斯夫、时代沃顿、碧水源、桑德国际、浦华环保为核心的城镇污水处理产业链;形成了以 WMI、上海城投、华光股份、高能时代桑德环境为核心的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形成了以格林美、中矿环保、三聚创洁、永新环保为核心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链;形成了以威立雅、九龙电力、合加资源、热华能源为核心的危险物处理产业链;形成了以康世富、凯迪电力、ABB、同方环境、大唐集团三聚环保为核心的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链。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形成了以城投控股、南海发展、桑德环境、万邦达为核心的大宗固体废弃资源利用产业链;形成了以卡特皮勒、三兴汽车、潍柴动力为核心的再制造产业链;形成了以 ESD 公司、蓝天公司、西安中建、机电院、中矿环保、中科通用为核心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形成了以天津环泽、宁波开诚、机电院、时代桃源为核心的餐厨利用产业链;形成了以 GE 水处理、碧水源为核心的水资源利用产业链。
4.1.2 园区层面
北京市的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关村,经过 20 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关村正逐渐成为服务北京乃至全国节能减排的科技先锋。在节能环保三个细分领域: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业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这些自主创新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体现健全,配套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链。
天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布局在天津国际机械产业园、津南密集区、宝坻节能环保产业园和滨海新区为主导的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链。可自行生产的节能环保产品涵盖节能锅炉、节能电机、高效照明产品、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噪声与振动控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资源循环利用生产设备等。
河北近几年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和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能源合同管理新模式。建立起承德、唐山、邢台、邯郸、张家口等尾矿资源、冶金渣、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示范区,基本形成集约高效、链条衔接、布局合理的尾矿综合利用体系。着力建设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推进邯郸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保定节能环保制造基地、石家庄节能环保制造基地、沙城生态工业园、唐山国华高效洁净煤技术大型装备制造基地等加快建设。
4.1.3 区域层面
京津冀地区先后签署了《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框架协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关于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平台建设,重点抓好曹妃甸产业园、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中关村在河北的成果转化基地等功能区建设,为京冀节能环保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坐落在滨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是我国第一家集环保技术、产品、咨询、设计、监测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各种先进的环保技术可以像商品一样在超市里出售,经过环保超市搭建的平台,技术提供企业找到了客户,污染企业因为有了治理技术,也实现了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天津一家制药企业计划上一个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废气处理起来难度比较大,于是该企业寻求环保超市,顺利地通过了环评,项目很快进入了施工阶段,顺利投产。据统计,环保超市自成立以来,已经储备了 300 多项节能环保技术,成功组织了 30 多场技术对接交流会,共服务 500 多家治污需求企业,为津京冀地区的企业进行科学治污做出了贡献[37].
河北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重要保障,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为了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河北省在节能降耗,大气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组织供需双方的对接,对空白产品主动引进,着力培育尽力满足省内需求。如河北秦皇岛开发区,现在和中科院合作、清华、北大、天大、北京化工大、等这些大学和研究单位进行紧密的合作,它们都在开发区设定了研究院和项目单位。
4.2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各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平衡
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以北京发展最为良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天津和河北虽然近几年发展迅猛,但是和北京的差距依然很大。北京在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一共有 447 家[41],其中包括了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仟亿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志能祥赢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节能环保服务公司的龙头企业。而天津、河北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分别为 77、103 家,两地的节能服务公司加起来还不到北京的一半。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规模,还是研发、节能环保技术工程设计方面,津冀都无法与北京相提并论。
4.2.2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
产业要发展壮大,能够良好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尽管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很快,但是仍存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节能环保产业链上游研发环节投入不足,直接导致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不能满足京津冀地区庞大的市场需求;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火电厂烟气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改善,合同能源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信用评价体系,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
4.2.3 产业链条不完整
京津冀环保产业链不完整,区域内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存在着断链,制约着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以污水处理产业链为例,随着京津冀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大量产生。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是污水中污染物的富集和浓缩。大部分地区既无足够满足相关标准的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多数城市又没有干化焚烧等污泥处理处置工艺和专业处理机构,污泥并未得到有效处理,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被直接丢弃在农田、河流等公共环境中,变成新的污染源,不仅抵消了耗费巨资处理污水的环保效果,也有可能带来伤民毁地的重大环境破坏。
4.2.4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联动不足
京津冀地区条块分割严重,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区域合作意识不强,各地为了本地的经济利益,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的流动设置人为障碍,统一的要素市场并没有形成;企业之间基于产业链的垂直联系或基于联合技术攻关、市场开拓等共同目标的而开展的活动较少;京津冀三地并没有共同制定统一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同时,京津冀也没有了整体产业利益而采取的制订共同的产业标准、行业规范等行为。总之,京津冀三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动不足,各自为政,没有打破各种的“一亩三分地”,统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并没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