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论文

从学生主体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11695字
  第 4 章 赏识教育理论下物理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4.1 从学生主体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
  
  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4.1.1 关注认可性需要,为学生物理自主学习扫清心理障碍
  
  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上认可和心理上都依赖老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都期望在老师的认可和帮助下取得进步。
  
  关注认可性需要,为学生物理自主学习扫清心理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就像每棵庄稼都渴望茁壮成长一样[2].
  
  1.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是学好物理知识的起点、基础和关键。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顺利地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获得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创新打基础,提高其素质。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着重在定向指导和提高上。为了有计划地培养初步观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重点,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观察应准确、细致。明确实验目的,做好实验准备、突出对象追逐目标、条理清楚掌握思路、纵横对比把握特征的方法,反反复复的指导培养,使学生明确观察作用,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观察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案例一】
  
  在第一节物理课上,为了让同学们对观察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重复了一位主治糖尿病的医生的实验。笔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纸杯,取了一位同学桌上的饮料倒入杯中,另外还找了一位同学配合,笔者伸指头蘸了饮料,然后放入同学口中,紧接着同学做出痛苦的表情说:“太辣了,什么饮料?”此时,有同学的脸上已显示出想嘲笑这位同学可能买了过期饮料的表情。这时,被倒饮料的同学十分不服,带着想要证明自己买的饮料没问题的心理,也伸指头蘸饮料尝一尝,之后纳闷地说:“就是饮料味呀!”此时此刻班上沸腾了,为什么同一杯饮料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有的同学在思考,有的同学举起了手,想自己尝一尝,于是笔者又选了六位同学上来做实验,他们都尝出了饮料味。面对这种情形,笔者先肯定了后六位同学勇于实践的精神,但感叹他们的“有勇无谋”.接着为揭示原因,笔者慢动作重复了一遍实验,这时有同学明白了为什么。
  
  由此实验笔者很认真地告诉同学们物理课上的实验很多,做实验时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听后同学们认真地点点头。经过这样一次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作为被动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教学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从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的培养,实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我们需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形成,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求实态度和顽强的科学探索精神,时常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实验内容,尽量通过教师在不同细节上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和钻研自己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物理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在生活和教育教学中不断积累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将多彩多姿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内在魅力和外在享受。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同学积极参与,在序言课上笔者为同学们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马和驴》:主人赶着一匹马和一头骆驼赶路,驴感觉很累,便对马说:“我快累死了,你帮我分担一点吧。”马并不愿意。结果,驴精疲力竭,一头栽倒在地,死了。主人只好把所有的货物,包括那张驴皮都放在了马背上。马悲伤地说:“我没想到居然也会受这么大的苦。我不愿分担驴的一点负担,结果现在负担比以前更重多了。”
  
  听后许多同学的表情告诉我,他们愿意进行团队合作,实现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通过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逐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建立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愉悦,树立顽强进取和探索精神。
  
  【案例二】
  
  在进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笔者以演示实验为学生讲解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时,笔者很认真地让学生注意观察当物体浸没后浮力不随深度变化的情况。学生当时看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知道了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但时间一长,当学生遇到题目中将物体从空气中逐渐放入水中的情况时,绝大部分学生又得出了深度越深,浮力越大的结论。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后来的教学中采用了分组实验,但在同一组探究器材上略微做了处理。结果在学生实验成果展示时,两组的结论截然相反,接下来两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实验大赛,各自的实验都完成得很好,各说各有理,此时笔者让他们同时做实验,并让学生们观察他们实验中的差异,实验刚完毕,同学们就争先恐后说差异。
  
  学生们发现,第一组用来连接钩码与挂钩的细线较长,实验时钩码可以浸没水中,逐渐改变深度,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第二组连接钩码与挂钩的线较短,实验时钩码只能部分浸入水中,再将钩码逐渐往下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断变小。通过对比,学生找到了研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要让物体浸没后再改变深度,若是逐渐让物体浸入水中本质是改变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改变深度,从而明确了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这一概念。
  
  【案例三】
  
  在初三力学复习课上,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每天都是复习概念规律、考试、讲评试卷复习模式的厌倦,笔者在复习力学知识时让一位同学把他的自行车抬到教室,接下来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请大家先看同学的自行车,然后思考这辆自行车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和可以用来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十五分钟后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看到自行车上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多,哪个小组根据自行车上的部件联系到的物理知识多。十五分钟后的比赛,让笔者看到了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的优越性,学生看到的物理知识和联系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复合了笔者准备为学生复习的基本知识。以下是学生想到的物理知识及生活中的应用。
  
  1.长度测量知识的应用: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用自行车。测出自行车车轮的直径 d,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以圆周率常数 π,即为 πd,然后,让自行车沿着跑道滚动一周,记下滚过的圈数 n,则跑道长为 c=nπd.
  
  2.力和运动知识的应用:(1) 增大有益摩擦。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均有较粗糙的刻纹以增大摩擦;可以通过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力大大增加了,故自行车可以迅速停止;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手,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 减小有害摩擦。可以通过以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如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用滚珠和车轮做成圆形来减小摩擦;可以通过加润滑剂来减小摩擦力,如人们常在轴间加润滑剂来减小摩擦。 (3)弹簧的减震作用。座位下安了许多弹簧,利用到弹簧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力和压强知识的应用:(1) 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若超过其对应的压力值,容易损坏自行车。(2)车把手上加一个橡胶套,脚蹬板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3)座位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更舒服些。(4)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载,则车胎会因压力过大受到的压强过大而容易被压破。
  
  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1)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2)自行车龙头是一个等臂杠杆,不同型号的自行车力臂不一样长,骑行时效果也不一样。(3)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4)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改变了力臂,变速自行车的链条根据骑行情况进行调整。
  
  5.使用过程中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1)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省力一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6.惯性定律的运用:(1)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不易马上停下来。(2)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所以一定谨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捏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危险!(3)在水平公路上若使劲蹬自行车后,自行车可以滑行很长一段路程。
  
  【案例四】
  
  为了不断刺激学生初三复习的主动性,在初三第二轮复习时笔者让学生分成 8 个小组,每个小组现场当众制作一种菜肴(够本小组成员分享),通过在课堂上走进厨房活动,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小小厨房竟然涵盖了初中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几大板块的知识。以下是学生总结的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1.热学知识:(1)我们烹饪的各类菜肴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而致熟。(2)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3)冬季刚出锅的鸡、排骨等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蒸发,使热量不易散失。(4)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头或塑料制成,是因为头或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在使用过程所握的手柄不烫手。(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6)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故要用木架子将其支好。(7)滚烫的砂锅离开火后依然要沸腾一会儿,因其是热的不良导体。(8)使用煤气灶或液化气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处,可使锅升温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9)不同地区水的沸点不同。(10)卤菜是人们爱吃的食物,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因为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2)腌咸菜时放盐,不久后整坛咸菜都有味了。(13)厨房安装排气扇或抽油烟机,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室内空气。(14)巧剥鸡蛋皮,有经验的人会把刚从滚开的水里取出来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15)巧妙保护玻璃杯,冬天或气温很低时,直接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容易使玻璃杯损坏,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致使玻璃杯内外受热不均而破裂。(16)电炉在工作时,是通过辐射方式传热的。
  
  2.能量知识:(1)冬季从保温瓶内倒出一些开水后,盖紧塞子时,常会看到塞子向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内能增加,压强增大,从而把塞子推开。(2)使用家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3)电炉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4)蒸食物时锅盖不停地跳动。
  
  3.压强知识:(1)炉灶上方安装排气扇或抽油烟机,是为了加快空气的流速,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室外。(2)菜刀的刀刃锋利是增大压强。(3)菜刀的手柄是减小压强。
  
  4.光学知识:(1)用于照明的各种型号和颜色的电灯。(2)家用电器上用于指示工作状态的各色指示灯。(3)我们看到同学的各个炒菜动作是因为光的漫反射。(4)偶尔会看到锅铲刺眼是因为光的镜面反射。
  
  5.电磁学知识:(1)电炉在工作时,说明是通路。(2)电炉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和内能。(3)我们用到的电是通过高压输电从发电厂到学校的。(4)当不用时,断开开关,电路处于断路状态。(5)电磁炉作为厨房的一种新型加热灶具,它采用磁场感应电流的加热原理,能量损失较少。
  
  6.力学知识:(1)我们把食物放进锅里炒时,需要给食物一个力的作用。(2)用锅铲在锅内拌动时,力使食物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我们往锅里倒油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油就向下流了。(4)锅放在电炉上是静止的,说明锅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5)同学扬起锅翻洋芋丝是利用了惯性。(6)手能握住锅铲是静摩擦的功劳。
  
  二、注重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针对依赖性而言,在新课程理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对老师的完全依赖逐步走向学习个体相对独立自主。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主轴。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明确了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应当具备的,同时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界定了新的教育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中学生应到达的学习层次,并且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与方法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的思想是“先学后教”,即先充分相信学生学习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当前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最近发展区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依然要十分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学习、擅于学习。
  
  【案例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笔者让学生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和在棉布表面运动的距离时特别做了停顿,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脑海里呈现出棉布表面粗糙程度没有毛巾表面粗糙程度大,造成小车在棉布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较长。接下来,笔者刚提出把接触面换成比棉布光滑的桌面时,就有学生急切的抢答到:“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更远。”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自己用实验证明他们观点的正确性。结果学生所得出的实验现结论与想象的完全一致,此时学生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找到比桌面更光滑的接触面时,学生马上告诉笔者可以用玻璃,而且还说出小车在玻璃面上运动的距离会比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更长;接下来笔者才说出如果……,学生就抢着答道:“如果接触面比玻璃表面更光滑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会比玻璃表面运动的距离更长。”学生能够推理得出的这样的结论,我满意地点头。此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笔者让他继续往下说,他说:“如果接触表面粗糙程度为零,小车运动的距离会无限长,即小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听到这样是设想,笔者不禁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还一个劲儿地点头。紧接着笔者总结说:“这就是着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此时,学生立即反驳我说:“老师,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应该叫阿炳第一定律。”教室里沸腾了。这节课学生学得开心,笔者教得也开心,学生能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这样的结论,让笔者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精心主导,做好“导演”,学生就能够充当好演员的角色,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刚才提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这节课我讲得不多,但在刻意地停顿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有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更为容易和有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实验,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操作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案例二】
  
  在刚讲完浮力概念后,同学们按生活经验错误地认为: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上浮或漂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下沉的物体和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弹簧测力计、水、细线、水槽、铁块和泡沫块,笔者先将铁块和泡沫块拿到水面上,然后放手,只见铁块下沉,泡沫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有学生发表评论说泡沫块受到的浮力,铁块不受浮力。
  
  从大家表情可以看出几乎大家都认可了该同学的说法,此时笔者让带迟疑眼神的同学起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他犹豫地说:“觉得这个结论好像不准确,但不知道怎么解释。”于是,笔者找了位同学上讲台来演示用称重法来测量铁块和泡沫块在水中的浮力。很快同学测出了铁块在水中的浮力,在测泡沫块在水中的示数时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他们总以为是哪错了,在这时笔者引导同学们依旧用称重法公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同学们知道了无论是铁块还是泡沫块他们放入水中后都受到浮力,通过实验为同学们澄清了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上浮或漂浮的物体才受浮力的错误认识。而且铁块受到的浮力还比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又为笔者下一节课将浮沉条件做好了铺垫。
  
  三、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
  
  课程标准指出:以终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56].
  
  注重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有理性、能思考、会突破的人,而不是接纳、储存知识的容器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二是确认教师的教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学生的学才是教育教学的真实目的;教师不是复印机、复读机或录音机,每天将知识重新播放一遍,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并从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提高方法与技能。三是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应能够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实现人尽其才。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丰富多彩的组织环节,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不断促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控力、不断增强自信心,一步步向成功走近。
  
  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告诉我们:学生的生命之花在赏识中绽放,在抱怨中枯萎。
  
  所以,让我们每位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让学生们竭尽全力展示自我,自信成长。
  
  【案例一】
  
  因为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尽量多做一些实验外,还根据相应时间段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制作实验器材的机会。
  
  在讲到光的反射时,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为学生讲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同学都为其神奇功能感到叹为观止,心里都觉得这个仪器真了不起,看着同学对潜望镜的羡慕样儿,我当即布置了那周周末的作业为自制一个潜望镜。顿时教室里沸腾了,我清楚地听到学生在抱怨 “这么高科技的仪器怎么做嘛。”因为我心里明白潜望镜的功能很强大,但自制原理却是容易掌握的,所以,不管学生怎么埋怨,我还是没有改变主意。星期一在笔者审核同学们交上来的潜望镜,绝大部分同学还是有潜望镜的工作能力,只是很柔弱,多摆弄几下就有散架的危险;有少量同学干脆到精品店买一个交差;还有几个同学真是做得像模像样,让笔者看后不由得佩服学生真的厉害。其中有一件做得特别好,笔者看后不由得震惊了,一个平时考试六十分左右、课上与课间都不爱与同学交流的他,这份小制作却脱颖而出,让笔者当时是兴奋不已。笔者把他的作品拿到班上让大家实验,同学们用后都赞不绝口。当笔者自豪地宣布是这位男同学时,班上的同学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的同时也夹杂着几分不服,似乎下次一定要超越他才肯善罢甘休。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依然布置了小制作,这个学生每次都很认真地对待。逐渐地,大家对这位同学的看法也有了改变,每次有小制作时,大家都期待他又能做出一个能顺利掌握知识点的器材来。当笔者进行到浮力应用教学时,由于学校的潜水艇模型年久老化已经不能再用,笔者又让同学完成该小制作,很多同学不会做,来请教我,笔者为他们讲解后他们始终觉得难度太大,不知该如何下手,最后笔者只能改成让同学们做“浮沉子”,在交小制作时笔者发现该同学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做的潜水艇模型直观形象,演示浮沉一步到位,同学们看后和笔者一样,对他心存佩服。
  
  就这样,这个学生渐渐积极起来,只要涉及实验他都能带来自己的见解,考试也没下过 70 分了,唯一不足的就是他还是不能摆脱不谈物理之后的沉默。
  
  但作为一名教师能发现他的一技之长,让他在物理课上享受了学习物理的快乐,在物理课余开拓思维、勤于动手、动脑,交流之际尽显其独特的见解,笔者觉得自己的学生成就,自己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1.2 关注成长性需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不是思维。问题意识能够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乐于分析和善于解决问题。因此,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物理教学过程,有时候笔者会故意跟着学生的思路将某一个技巧性的知识点讲错,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假装不知道,然后给学生时间讨论讨论,过了一段时间如果有学生发现错误,就借这个机会对他提出口头表扬,表扬其积极思考,有物理思维,有主见,鼓励大家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然后,让大家更正笔记内容。如果没有学生发现错误,笔者同样会借这个机会对他批评,让他们再想一想这样解题的合理性是否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成长过程中自我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利用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的无尊卑长幼的学习平台。不仅要解决好因“不知”而引发的问题,更要处理好因“新探”而引发的问题。对学生提问,要用愉悦的心情来耐心倾听和用浅显易懂言语来回答;这样,学生更容易在学习中发现由未知到已知的心理体验的差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笔者认为,作为老师要尽可能研究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加热爱和信赖。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
  
  【案例一】
  
  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与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告诉他啊”.由此笔者想到了一个学生,他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都很不好。开学几天后,笔者终于看到他来上课了,从这天开始,教室里总有嘈杂声,随后连续两天笔者在讲课过程中总要停顿下来维持课堂秩序。笔者与班主任交换意见后,掌握了这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在第三天的物理课后,笔者让这位学生到办公室沟通交流,他没有理会笔者,自然也就没有到笔者的办公室。
  
  无奈之下笔者只得再次到教室找他,但他对笔者的态度仍然很傲慢,谈话初期他很不耐烦的等待谈话的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步开始听笔者说了。当谈及他的家庭时,他的头略微低了一点,等笔者最后谈完,他也只能答应上课尽量少制造噪声。后面几天的课,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果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没达到笔者预期的目的。有一天上课正逢下雨,讲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时候,笔者抬起手问同学们:“今天天气变化,手有些冷,同学们想想办法怎样可以使老师的手暖和些?”班上的学生的回答了很多方式都与要讲的知识点有关,笔者正打算总结的时候,那个学生伸出了头,举高了手。笔者停顿了一下:是点名还是装没看见,万一他答不对担心同学会嘲笑他的,不点名好像又不关注他,最后笔者硬着头皮给了他回答问题的机会。他起立后得意地伸出手说:“老师,我手热,我帮你捂一捂手,一会儿就热了。”顿时,教室里同学们笑得人仰马翻,居然还有学生说他要占笔者便宜。笔者是女老师,该怎么办?
  
  思考片刻后笔者不情愿地把手递给了他。十秒钟,笔者恰似在漫长的岁月里艰熬着,手渐渐暖起来的过程中,笔者的心被感动了。他坐下后,笔者含着眼泪在全班感慨道:“我的手暖了,但心更暖。我发现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因为在此之前的学生都是说明该怎么做,而他却通过实验让我们体验了用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笔者以往是因为大家学懂知识而开心,今天不仅是因为大家学懂知识而开心,更因为被懂事的孩子关心而感到幸福。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只见他很羞涩的低下了头。从此,物理课上,只要笔者讲课的时候教室里没有了嘈杂声,他向笔者保证要争当物理科代表。终于经过努力,他出头了,成为了我的物理科代表。他所在班级的物理课也越来越好上,课堂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教师只要真正用情去感染每一位学生,用情去对待课堂,课堂效益一定会大幅提高。
  
  4.1.3 关注成就性需要,内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不但后进生渴望老师理解支持他们,而且优秀学生也如此。心情一好,才能一好百好啊!
  
  【案例一】
  
  笔者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的基础很薄弱,加上胆子又很小,在老师和同学中都很少讲话,初二上学期的物理考试基本在 30 分左右,根据这样的分数可以分析出这个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识记是存在问题的,应该说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熟悉过程,强化物理概念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为了加强对学习薄弱学生的管理,在初二下学期刚开学不久,笔者就让该同学到办公室找笔者,笔者与该同学谈了一段时间后约定,笔者告诉该同学:笔者相信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借助老师的帮助,可以在本学期内有新的进步。一贯落在后面的她听后先是震惊,紧接着就用感激的眼光看着我的同时认真地点点头,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该同学都很认真,笔者上课时也有意识地每节课都让她回答问题,但为了不让她因答不出来而感到困扰,若是简单题就由她直接完成,若遇到需要转化的题目,笔者会先带同学们分析后再让她回答,结果她每次都能答出来,这令全班同学对她另眼相看了。这时笔者又找她来办公室,笔者单独对她再一次进行了表扬与鼓励,顿时,她靠近笔者身边抱着我哭了起来,激动地对笔者说:“谢谢老师,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认可过我可以学好,包括我的父母,我一定会努力的。”经过该同学的努力,在期末五华区统考时她终于及格了。她的逐渐进步也刺激了一些平时自认为聪明却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大家除了对她投来羡慕的眼光外,还暗自努力了。
  
  笔者在教育学生时更倾向于鼓励与表扬后进生和中间层次的学生,每当发现他们有一小点做得好的地方,笔者会抓住机会给予肯定。这样,后进生在一点点地进步了。因为笔者总认为优秀学生自主性比较强,只要笔者提出学习和生活的要求,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去完成,只要去检验他们的成果即可,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听好课、完成好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有创意、有技巧的想法他们得先展示,若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笔者会找来狠狠收拾一顿,而忽略了对优秀学生的鼓励。但一次偶然的表扬彻底颠覆了笔者的这种想法:在初三上学期的学习中,有一次,因为一位优秀学生在解电学题时都表现出思维独到之处,且学习状态连续几周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无意中,笔者在全班进行了表扬,谁知一个星期后,这个学生家长打电话给我,反复谢谢笔者在班上表扬了她的儿子,说她儿子太高兴了,学了一年多的物理终于得到老师的表扬了,自从孩子被表扬后,孩子在家的表现更积极主动了,考师大附中的决心更坚定了,这使家长倍感欣慰。经过这件事后,笔者时刻提醒自己,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希望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只要关注了,他们会更认真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