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商标法论文

商标法禁止注册条款适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24 共333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商标法中“其他不正当手段”的适用问题探析
  【导论】 《商标法》44条1款适用标准探究导论
  【第一章】 “其他不正当手段”的争议和分歧
  【第二章】商标法1条款所保护权益的性质
  【第三章】该款可否适用于商标异议程序
  【第四章  参考文献】商标法禁止注册条款适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综上,按照《最高法院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意见》19 条,目前商标评审委员会与法院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商标法 44 条 1 款所指"其他不正当手段",其一种具体行为类型可以明确:非以使用为目的、大量或多次抢注商标。这种判定方式在前述"蜡笔小新"系列案、"海棠湾"案中的适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关于该条款可否适用在不予注册复审案件中还存有较大争议。

  本文对于围绕该条款的实体争议的观点变化历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得出观点,同意最高法院就此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认为该条款所保护法益应为公共利益;而对于该条款现今所存在的第二个争议点,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司法实践现状的梳理之后,得出结论,认为不应当适用在异议程序,并且面对目前司法实践中适用不一的情况,最高法院应当对此问题及时予以说明和解释,以维护法律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当然,对于本文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观点并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这种现象也说明了对于同一条法律的理解出现两种以上不同观点在实践中并不鲜见,但是法律的权威性的基础和前提应当是高度的一致性,试想司法和行政两大机关对于法律的理解完全不一致时,民众对"如何遵守法律"会多迷茫?所以该种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对于如何更好地协调司法与行政的关系,这一法学界的"老大难"问题,确实各方面也应当给予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在商标审查与审理实务中,对于"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适用标准,其分歧一直存在。通过不断沟通,商标评审委员会与法院之间在该条款如何适用的实体问题上现已有较统一的认识,但有关其程序问题的适用仍处在分歧较大的状态。

  由于"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文义模糊性,且现行的法律规定并没有对其判断标准、判断方法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商标局、商评委和各人民法院在适用时存在不同的认识,造成司法实务上的不统一。而我国法学界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重实体轻程序,对于程序问题的关注和保障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状况,往往会忽略程序问题的存在对实体正义的实现构成巨大影响。

  本论文梳理了涉及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典型案件,将实务适用中存在的分歧进行了归纳和分类,指出问题的实质和立法上的不足。此外,笔者对相关问题在理论界存在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尝试从商标法的制度本源出发,同时结合法律解释,进一步提出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适用标准。认为"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作为第 44 条 1 款的兜底条款,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确定性,应从严适用,只有在所损害的利益性质与法条并列的第 10、11、12条所规定的事由同等严重时才可适用,即应当针对绝对事由,而排除仅损害个人私益的相对事由,除此之外均不能适用,兜底条款的适用必须严谨,不能被泛化。

  至于具体的适用标准除现在最高法院在解释中明确提出的"批量性、大规模注册他人商标的行为",还应进一步细化何为"扰乱商标注册管理秩序及公共秩序,极大地浪费行政审查资源及司法资源,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对于本条款所存在的程序问题,本文结合第三次修法,从商标法的立法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商标注册核准情况,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对核准注册前的商标的利益保护不足,而是保护过量的问题,所以认为不应当对该条款的适用给予扩大解释,而应当遵从其所处章节,只适用于对已经注册成功的商标的无效宣告,而不能适用于商标的"不予注册案件".

  限于笔者的认识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在归纳分析过程中定有不足和失当之处。笔者将继续关注与"其他不正当条款"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以期不断深化认识,为完善该条款适用规则以及促进司法实践的统一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一、着作及译着类:
  
  1、[德]卡尔·拉伦茨着,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2、[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 2005 版。
  3、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王利明:《法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5、孔祥俊着,《法学方法论·第二卷 法律解释的理念与方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年版。
  6、杨仁寿着:《法学方法论》,三民书局 1986 年版。
  7、王泽鉴着:《法律思维与民法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8、美国专利商标局译,中国商标总局商标局校,《美国商标审查指南》,商务印书馆 2008 年版。
  9、王迁着:《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10、梁慧星着:《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11、孔祥俊:《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法》,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12、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版
  
  二、编着类: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产权出版社 1992 年版。
  
  三、杂志类:
  
  1、周春慧:《拨乱反正之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载《电子知识产权》,2013年第 1 期。
  2、金武卫:《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回顾与总结》,载《知识产权》,2013 年第10 期。
  3、杜颖:《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保护论纲--兼评商标法第三次修订》,《法学家》2009 年第 3 期。
  4、韩俊英:《论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科技与法律》2012 年第 2 期。
  5、黄汇、谢申文:《驳商标被动使用保护论》,《知识产权》2012 年第 7 期。
  6、曹新明:《商标抢注之正当性研究》,《法治研究》2011 年第 9 期。
  7、周园:《重构我国商标注册实质条件》,《知识产权》2012 年第 5 期。
  8、梁慧星:《论法律解释方法》,《比较法研究》1993 年第 1 期。
  9、孔祥俊:《我国现行商标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知识产权》2010年第 1 期。
  10、周林彬、何朝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探析--一种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进路》,《甘肃社会科学》2006 年第 1 期。
  11、冯晓青:《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探微》,《行政法学研究》2005 年第 1期。12、张玉敏:《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现代法学》2001 年第 5 期。
  13、冯晓青、刘友华:《商标法第三次修改重大问题研究》,《中华商标》2007年第 4 期。
  
  四、中文网站类: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法务通讯(2014)第 1 期总第63 期(2014 年 7 月)
  
  五、中文案例类:
  
  1、商评字(2005)第 0675 号《关于第 631613 号"散列通"商标争议裁定书》
  2、商标异字(2008)第 00329 号《北面 THE NORTH FACE 商标异议裁定书》
  3、商评字(2010)第 02917 号《关于第 1095853 号图形商标争议裁定书》
  4、商评字(2010)第 03463 号《关于第 517268 号"长铃及图"商标争议裁定书》
  5、商评字(2010)第 39810 号《关于第 1026605 号图形商标争议裁定书》
  6、商评字(2012)第 07001 号《关于第 5473612 号"溢滴香 YIDI 及图"商标争议裁定书》
  7、商评字(2012)《第 20353 号关于第 4915663 号"方通 fang tong"商标争议裁定书》
  8、商评字(2012)第 29147 号《关于第 1994499 号"读卖 YOMI URI"商标争议裁定书》
  9、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5)一中行初字第 677 号行政判决书
  10、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一中行初字第 407 号行政判决书
  11、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6)高行终字第 373 号行政判决书
  12、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9)一中行初字第 1068 号行政判决书
  13、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高行终字第 743 号行政判决书
  14、最高人民法院(2011)知行字第 37 号行政判决书
  15、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0)一中知行初字第 2372 号行政判决书
  16、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1)一中知行初字第 3290 号行政判决书
  17、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1)一中知行初字第 1229 号行政判决书
  18、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1)高行终字第 1432 号行政判决书
  19、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2)高行终字第 1726 号行政判决书
  20、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2)高行终字第 701 号行政判决书
  21、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3)高行终字第 151 号行政判决书
  22、最高人民法院(2013)知行字第 41 号行政裁定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