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优化探析绪论
【第二章】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第三章】我国《森林法》的基本概念和立法目的的完善
【4.1 4.2】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建议
【4.3 4.4】我国森林资源法律责任的完善建议
【第五章】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森林法的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我国森林资源建设已经进入了升级转型的新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逐渐从重视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的目光转移到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不断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要求我国森林法的有效保障。笔者通过对中外森林资源的概念、立法目的、管理体制、所有权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公众参与和法律责任七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简要的完善建议。当然,还有很多森林资源方面的法律制度构成完整的体系,提出森林资源法律的完善与国家的政策意向和目前的发展形势相吻合,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世界上面临的森林减少、气候变暖、物种灭绝、湿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空气污染、洪涝灾害、水污染的十大生态危机中八大危机主要靠发展森林资源来进行治理。因此我国森林资源法制建设尤为重要,森林法的修改和完善也就是大势所趋。我国从 2003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时起,便形成了以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立法机关启动了修改森林法的动议。近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理论界的学者纷纷提出了对森林法修改的建议。目前学者提出的各项建议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矛盾,新修订的森林法还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冲突协调在和谐的范围内并且能够照顾到各种利益。但是笔者坚信在森林法修订之后,能够使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森林蓄积量达到更高的水平,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森林生态效益基金的补偿,加强公众参与,严格明确法律责任。在新森林法的指导下,将我国森林资源产业发展成为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循环产业;促使我国森林资源生态建设的良好健康发展。从而使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修改的森林法使公众深刻的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关系到气候安全、淡水安全、经济安全、物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
如果没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更没有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65~80.
[2] 侯宁。集体林改视角下的森林资源物权制度构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年版。67~69.
[3] 李智勇,斯特芬·曼(德),叶兵。主要国家《森林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年版。292~298.
[4] 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198~209.
[5] 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105~121.
[6] 胡静。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年版。99~119.
[7] 王灿发主编。《环境法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88~120.
[8] 毛志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对策[M].北京: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年版。201~241.
[9] 徐秀英。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林权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版。138~156.
[10] [日].原田上彦。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120~141.
[11] 陈钦。公益林生态补偿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93~125.
[12] 刘德良。中外城市林业对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年。
[13] 王宏巍。中俄森林资源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
[14] 申金花。中日森林保护若干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
[15] 许榛。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16] 刘先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法律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5.
[17] 黄桂琴。论瑞典森林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法学,2011,(6):29.
[18] 宋娇,谢军安。我国森林法修改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10,(6):195-196.
[19] 杨朝霞。我国《森林法》立法目的之反思与重构[J].法学杂志,2011,(2):127-129.
[20] 贾雪池。俄罗斯森林法典的修订及启示[J].林业经济,2007,(6):78-80.
[21] 谢浩,张安华,宋笑然。中外林权制度立法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191.
[22] 李建勋,敖安强。中德森林法比较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8,(4):147-151.
[23] 徐丰果,周训芳。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流转制度[J].林业经济问题,2008,(4):28.
[24] 李丹。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和交易法律制度研究[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1):1-3.
[25] 侯海涛。瑞典的森林管理[J].广西林业,2006,( 6) :51.
[26] 国家林业局网站
[27] 孔凡斌。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林业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第 31 卷第 2 期。
[28] 李文伟。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立法研究[J].河北法学,2006,(6) .
[29] 薛行忠。试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林业工作研究,2006,(6):19.
[30] 郑小贤。森林资源价值的理论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0(6):1-3.
[31]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林业资源管理,2010,(l)。
[32] 李文达。论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中国。2004(1)。
[33] 尹来邦。关于生态公益林法律保护的几点建议[J].中国林业,2004,(5):24.
[34] 温世扬。林权的物权法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 2008,(4) .
[35] 徐长明,马良。加强森林资源评估,推动林权制度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8,(6) .
[36] 李爱年。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37] 龙先华等:《走出林业行政执法的新路子》[J].森林公安,2005,(2)。
[38] 江维龙。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2-28.
[39] 王治忠:《在林业行政综合执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森林公安,2005,(3)。
[40] 朱胜利。国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特点[J].林业资源管理。2001,(2):21-26.
[41] 章真。滥伐生态公益林法理难容[J].湖南林业。2003(10):18-19.
[42] 艾启芳。浅谈德国森林经营的特点及启示[J].贵州林业科技。2003,(1)。
[43] 许兆君。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前瞻[J].中国林业,2006,SA:14-17.
[4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 年 6 月 25 日)。
[45] 韩柏良。澳大利亚、日本林业考察报告[J].安徽林业,2007,(6):49-51.
[46] 国家林业局赴日考察团。日本国有林管理考察报告[J].绿色中国,2005,(6):56-59.
[47] Leslie A. Estimating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mand for for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J].TropicalForest Update.2005.(1)。
[48] Reyes V,Segura O,et al.Valuation of hydrological services provided by forest in CostaRica[J].ETFRN News,2002,(35)。
[49] Ching-Hsun Huang. Gary D. Kronrad. The cost of sequestering carbon on private forest lands[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1.2.(2)。
[50] Wu Shuirong. Ethical dimensions of payment for forest environmental services [J].Chinese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6,(1)。
[51] E1don D.Enger,Bradley F.Smith.Environmental Science: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seventhedition),Published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January2001.
[52] Susan Emmernegfger,Axel Tschentsscher.Taking Natures Right Seriously:The Long Way toBiocentrism in Environmental Law.2002:569.
[53] 富井利安。レクチャー环境法。法律文化社。Kyoto:Horsts Bun kasha,2006.
[54] Jennifer L Sullivan.The Spirit of 76.Does president Clinton' breadless lands directive violate thespirit of the National Forest Management Act of 1976.Alaska Law Review.2000,17(6):127~159.
[55] Moseyed,the new forest law,[J] Forestry news.2007,2.
[56] Feke,John,and James.Chafed.Forest Management:A dynamic evolving Profession.The Forestry Chronicle 2003.
[57] Erin Madden.Seeing the science for the trees:employing dauber standards to assess the adequacyof national forest management under the national forest management act .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Law and Litigation.2003,18(Fall):321-364.
[58] Lawrence Ruth.Conservation on the Cusp.The reformation of national forest policy in the sierraNevad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Policy.1999/2000,(18):1-97.
[59] Nanny K.Kumasi Gary S.Silverman Environmental Law(fourth edition)2003.
[60] Dave Owen.Prescriptive laws, uncertain science,and polity-cal stories:forest management in thesierra Nevada.Ecology Law Quarterly.2002,(29):747-804.
[61] Tristan M. Patterson and Dana L.Coelho.Ecosystem services:Foundations,opportunities, andchallenges for the forest products sector [J].2009,257,(8)。
[62] Robert M, Edwin W D.Ecosystem services:What is their value and what will you be paid?[R].Presented in the Yale ISTF Confer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Tropics:Challenges toMarketing Forest Function,2003.
致 谢
时光荏苒,研究生的学习生活阶段即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在石家庄境界经济学院深造三年,无论是聆听教授们独到深入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埋身于图书馆的群书之间,或是与同学们倾心交流,都能够从中汲取和补充到难得的知识营养,常于迷惑茫然之际得到老师的指点同学的关怀,使得现阶段人生旅途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
在我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导师黄桂琴教授从选题到成文,不仅多次拨冗给予精心独到的指导,更于平时在生活、学习方面给以充分的信任与关心、热情的鞭策和支持,促我在浮躁迷茫的状态中坚持下来,发表了学术论文、参加了课题研究,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
这里还要感谢研究生学院和法学院的领导、教师的谆谆教导、真情鼓励,个人取得的成绩是这个优秀集体所支持和培养的,饮水思源,源远流长;当然还有同学们热情关心特别是同窗好友的帮助。如此种种均让我感动,难以忘怀,在此由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