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澎湖海沟多次打捞上来的动物化石中缺乏华南剑齿象 - 大熊猫动物群的代表性成员,因此澎湖下颌可能与华北的古人类更加接近。澎湖下颌骨只有单一的颏孔,而中国大陆的包括陈家窝、周口店与和县在内的直立人下颌骨都具有多颏孔。非洲和爪哇的早更新世人的颏孔每侧只有一个,而欧洲、非洲的中更新世人以及尼人则兼有多颏孔和单一颏孔的标本。因此澎湖下颌很可能不属于直立人。澎湖下颌的臼齿外沟宽阔,中国直立人为狭窄。这项特征提示澎湖下颌可能与中国直立人关系疏远。澎湖下颌的下颌支高 (M70a)、也可能与单一颏孔、宽阔臼齿外沟都提示澎湖下颌接受了来自旧大陆西部基因的影响,但是如果将来在东亚大陆发现古老型智人的下颌具有这三项特征则又当别论。
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东亚古老型智人伴存的人类下颌骨,我们无从确知东亚古老型智人下颌有那些独特特征。澎湖下颌体的粗壮指数特别高,第 2 臼齿舌面呈明显圆钝状,都是它独特的特征。考虑到澎湖下颌与直立人相异的特征,也许可以暂时将其归属于古老型智人,不过不能排除代表第三种人的可能性。
魏敦瑞发现周口店的直立人下颌按照下颌体的粗壮指数可以分为两类,他将粗壮指数较低和和较高的分别归于男性和女性[2].如果这样的判断能一般地适合于东亚中更新世人的实际,则澎湖下颌如此高的下颌体粗壮指数可能不仅由于其比较原始,还提示其属于女性。
3 关于下颌的年代
张等文显示他们研究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来源地包括澎湖海沟内长短径分别接近100 km 和 30 km 的相当大的区域,( 图 1:右 ) 这些种类的动物化石涵盖的生存年代很长,如德氏水牛可见于周口店北京直立人遗址,老虎可以生存至今。没有资料记录这件人类下颌骨与哪些动物化石是一网打上来的,因此不能将人类化石年代的确定寄希望于与所发现的 11 种脊椎动物进行对比。张等文报道,最后斑鬣狗有较高的 F/P2O5值和较低的 NaO/P2O5值,认为其提示最后斑鬣狗代表打捞上来的最早的动物化石中的一种。澎湖人类下颌骨的 F/P2O5比鬣狗的稍低,人化石的 NaO/P2O5比鬣狗的高,据此张等文认为人类化石与最后斑鬣狗年代比较接近或者稍晚。根据对动物群的分析,联系到冰期导致的海平面下降的记录,张等文认为人类下颌的时代为晚于 450 ka BP,最可能为 10 ka BP~190 ka BP.我国已有的资料显示,最后斑鬣狗既存在于萨拉乌苏、楼房子、古龙山、小孤山、安图、阎家岗、乌尔吉和山顶洞等晚更新世地点[3],也存在于柳城封门山山洞、柳江灵岩洞、富民河上洞、盐井沟、 庙后山、 鸽子洞和周口店第一地点等中更新世地点[4],因此即使澎湖下颌与最后斑鬣狗年代相近也无助于将其年代范围做进一步的缩小。
澎湖下颌联合部形态与现代人显着不同,而接近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其下部向后缩,没有颏隆凸和颏三角 ( 图 1:左 )。上文的分析显示,澎湖下颌体的粗壮指数,第 2 臼齿大,该处的齿槽弓指数和下颌支高(M70) 与尼人的差距都比与中国直立人的差距大,第 1 前臼齿 - 第 2 前臼齿齿槽长也更加接近中国的直立人,澎湖下颌骨的臼齿外沟宽阔而尼人的却狭窄或中等,澎湖下颌的外侧隆起位于第 2 臼齿近中侧,中国直立人位于 M2/M3,而欧洲中更新世人和尼人都是在 M3 处,因此澎湖下颌更接近中国直立人。澎湖下颌髁内脊和髁外脊之间三角平面上呈深的凹陷,与许家窑下颌一样。澎湖下颌骨的第三臼齿先天缺失,没有臼齿后空间,颏孔的位置在第 1 和第 2 前臼齿之间都提示澎湖下颌与东亚古人类可能比较亲近而与欧洲中更新世人和尼人相去较远。澎湖下颌髁短,与中国直立人一致,而欧洲中更新世人和尼人却长。它没有尼安德特人独有的的一套衍生形态,与其说澎湖下颌的联合部形态反映其与尼人有相近的年代不如说应该将其放在东亚化石人类形态变化的情境中加以考虑。迄今为止在东亚古人类中颏三角最初出现于大约 11 万年前的广西崇左智人洞的下颌上[5],据此似乎可以排除澎湖下颌晚于 110 ka BP 的可能性。其实崇左下颌不是下颌联合部形态如此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更新世之初的孤证,南非 Klasies RiverMouth 的下颌化石也是证据,该洞穴出土的 KRM 41815 号等几具下颌骨化石具有明确的与崇左类似的颏部结构,KRM 41815 号下颌的时代测定在 90 ka BP[6,7].据此澎湖下颌不大可能晚于 90 ka BP.根据下颌的整体形态 ( 粗壮指数特别大、髁间宽、第 1 与第 2 前臼齿齿槽长比较长、上外侧圆枕粗壮、臼齿外沟宽阔、第 2 臼齿特别大等 , 特别是澎湖与智人洞下颌颏区发育水平的明显差距 ),应可推测澎湖下颌不可能晚于 110 ka BP.
张 等 文 指 出, 海 平 面 低 于 60m 的 时 间 段 有 10ka~70ka, 130ka~190ka, 225ka,240ka~280ka, (300ka,) 335ka~360ka 和 425ka~450ka BP[8].在 110 ka BP 和 130 ka BP 之间澎湖海沟被海水淹没,这件人类下颌和澎湖动物群的其他化石应该不会在此时段沉积于此海沟。据此,笔者认为还可以将澎湖下颌沉积的可能时间段缩小到 130ka BP~450ka BP 之间。
4 小 结
澎湖下颌特别高的粗壮指数、长的髁间宽和两前臼齿齿槽长、粗壮的上外侧圆枕、宽阔的臼齿外沟和特别大的臼齿以及没有颏隆凸,提示其年代可能属于中更新世。其齿槽弓指数、下颌上部长和下颌支高可能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不能排除其属于中更新世的可能性。
澎湖下颌的外侧隆起和颏孔的位置、髁内外脊之间的凹陷、先天缺失第三臼齿,没有臼齿后空间,短的下颌髁和大的第 2 臼齿显示其与东亚古人类比较亲近,而与欧洲古人类可能关系较为疏远。澎湖海沟古动物群的组成提示澎湖下颌与华北古人类的关系可能比其与华南古人类的关系更近。
澎湖下颌单颏孔,臼齿外沟宽阔提示其不大可能属于直立人。目前在没有发现可以与其比较的东亚古老型智人下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暂时将其归属于古老型智人,但不能排除代表此时代的第三种人的可能性。如果魏敦瑞关于周口店直立人性别区分的标准适用于澎湖下颌,则它可能属于女性。主要根据澎湖海沟出露的年代和澎湖下颌联合部的形态 , 推测此下颌的年代可能在130 ka BP 与 450 ka BP 之间。
参考文献
[1] Chang CH, Kaifu Y, Takai M, et al. The first archaic Homo from Taiwan[J].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5: 6
[2] Weidenreich F. The Mandibles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A Comparative Study. Palaeotologia Sinica Series D, 1936, 7 fascicle 3:1-162
[3] 祁国琴。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兼论原始人类生活环境 [A].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主编。中国远古人类 [M].1989: 277-337
[4] 裴文中。广西柳城巨猿洞及其他山洞之食肉目、长鼻目和啮齿目化石 [M].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刊 :第 18 号, 1987: 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