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有云: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品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而食品安全则是人民健康的根本,是关乎民生的大事。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时刻考验着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摧残着百姓的身体健康。从苏丹红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无数食品安全问题接踵而来,这些被媒体曝光,让百姓惶恐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保障食品安全关系着民生根本,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在食品贸易和全球化发展中的进程。因此,我国食品安全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也亟待完善。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本调研选择了舟山国际水产城作为调查地点,对商户和顾客分别进行了调查。本研究随机抽取了舟山国际水产城中的 100 位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 88 份。问卷选择了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分别就“食用海鲜的频率”、“是否遭遇过‘天价海鲜’”、“是否担心海产品的安全”、“最担心哪些海产品安全问题”、“遇到海产品安全问题是否选择投诉及结果如何”以及对相关部门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其中 70% 的消费者对于海鲜食品安全问题担心,并且谨慎购买; 20% 的消费者表示有些担心; 另外10% 的消费者则非常担心。而高达 90% 的消费者担心的海鲜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法商家使用化学药剂浸泡海产品带来的污染。其中遇到过海鲜食品安全问题的消费者表示会向相关部门投诉的仅有 40%,而在投诉的消费者中,仅 5%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其余的则是不了了之; 另外有40% 的消费者表示会找销售方或供应商协商,结果多是赔钱了事,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海鲜食品的安全,60% 的人表示不太有信心; 10%的人则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在征询他们对于解决食品安全的建议时,多数消费者表示投诉无门; 过半数的消费者则希望政府能有所作为,提高对食品行业的要求,加强对食品行业的整顿,不要等到问题遮掩不住,老百姓吃出了问题,被媒体大肆曝光的时候才开始整治。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海鲜食品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不法商家使用化学药剂浸泡海鲜带来的污染。
这和之前的三鹿奶粉、染色馒头如出一辙,也反应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另外,被调查对象对于如何保障海产品的安全等问题时多数选择了回避。可见,国家在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从业人员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欠缺,直接导致了海鲜食品行业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也给不法商家钻了空子,最终受害的却是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在遇到过海鲜食品安全的消费者中,只有不到半数的人会选择向相关部门投诉,且多数投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被投诉的商家依然从事问题海鲜的生产和销售,丝毫没有整改。可见,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也是导致海鲜食品安全隐患的一大原因。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关于海鲜食品的调研反思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加工食品的原料不安全。如果食品生产从源头就出了问题,那么后续的加工过程即使再符合标准也避免不了问题食品的产生,目前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激素致使有害化学物质在农产品中残留,加之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食品从原料开始就收到了严重污染,“三鹿奶粉”、“毒大米”正是因为原料的污染造成的。
(二)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合格。这类食品安全问题大多存在于一些小本经营的作坊,有些生产商甚至都没有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在污水横流、蚊虫肆虐的简易帐篷了就开始了食品的生产加工。最近一则新闻爆料蒙牛某冰淇淋加工厂内污染严重,几组照片更是触目惊心,知名品牌如此,让百姓在选择食品时更加无所适从。
(三) 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缺乏积极性,道德、诚信缺失,管理水平偏低,从业素质偏低。食品作为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作为生活必需品,决定了其一般不会具有很高的价格。因此,食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往往会选择尽量节约生产成本,而忽略了百姓的健康。
目前,不法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使用有害化学物质来加工、保存食品,使用低劣的生产原料,甚至是工业原料来生产食品已是屡见不鲜,皮鞋酸奶、福尔马林海鲜也因此大行其道。
(四) 政府监管能力的有限性和监管对象的广泛性之间存在矛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上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以达 16 万 3 千家,再加上那些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家庭作坊,黑企业,这样庞大的群体即使是政府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做到全面监管。
(五) 政府监管不力,各监管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详细规定了食品从生产到进入市场各环节中各监管部门的责任。然而,在实践中,监管部门不作为,遇到问题便“踢皮球”的做法依旧在上演,不仅问题食品生产企业没有收到应有的处罚,消费者的权益亦没能得到维护。
三、保障食品安全的对策
(一)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存在着很多漏洞和空白处,这给那些为了节约成本而钻法律空子的生产者提供了便利。除了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需要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从原料上防范食品安全问题。
(二) 建立全面、独立的监督体系。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早已根深蒂固,其背后的利益链条甚至会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利益,这也是造成各监管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一大原因。另外,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建立独立于政府,由各行业共同组成的监督体系,和政府共同监管,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更有力的解决。
(三)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规定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惩治力度。食品行业的生产过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透明的,而监管部门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着生产者,这就需要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来约束其行为。提高食品生产行业准入门槛,对从业者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可以有效地保障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同时,对于问题食品的生产者,惩罚数额应超过其违法的收益,使其不敢重操旧业,从而有效遏制食品生产者的不法行为。
(四) 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技术水平,制定统一标准。有相当一部分食品安全问题是在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被检测出来的,技术水平的落后是主要原因,这类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更广泛、更长久。另外,国内各检测机构呈多元化发展,检测标准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检测结果也可能截然不同。建立高水平的检测机构,同时制定统一的标准,需要政府的整体规划,加大对这些检验机构的投资和更加规范化的管理。
(五) 加强社会舆论效果,让食品安全问题透明化,并建立食品安全网络管理平台。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除了一些知名品牌的广告以及被曝光的问题食品,对于种类繁多的食品,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依据。这就需要更多的媒体让处于劣势的消费者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多的保障。加大舆论效果,鼓励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生产者在舆论的压力下自行整改,也让那些可能存在问题的企业因害怕被曝光而不敢冒险再度生产问题食品。
(六) 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监管部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时刻盯着各个企业,因此,很多食品安全最先发现的是消费者。但是消费者法律知识的匮乏使其在利益受损时通常选择自己找商家索赔,而不是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这不仅使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且造成了监管部门的资源浪费。
在各社区、街道进行普法知识宣传,让消费者能更好地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利,不仅可以让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更加全面、快速的解决,也让政府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刘为军,潘家荣,丁文锋. 关于食品安全认识、成因及对策问题的研究综述[J]. 中国农村观察,2007(4) .
[2]刘婷. 论我国当前公共食品安全问题及政府举措[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
[3]郭文奇.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思考[J]. 中国食品学报,2013(1) .
[4]郭文奇.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思考[J]. 中国食品学报,2013(1) .
[5]胡洪彬. 食品安全问题: 根源与监管策略[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
[6]孙斌. 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1) .